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導讀:上市8年的中弘股份,正式告別資本市場。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弘不會是“孤例”,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深入,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銷售、融資端的不暢,會使得行業的“弱者”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張敏 北京報道

2018年12月28日,週五,這是2018年倒數第二個工作日。當日早間,股票簡稱已變更為“中弘退”的中弘股份,被深交所摘牌。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上市8年的中弘股份,正式告別資本市場。不光彩的是,這是A股史上首個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當時,中弘股份的逾期債務規模已經達到114.6億。

過去幾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史上最火爆的上升期。中弘股份非但未能借機做大,反而深陷債務泥潭。

2018年,中弘三次嘗試重組、轉讓股份等方式進行自救,但一直未果。這也影響到公司的股價表現。9月13日至10月18日,中弘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滿足了退市條件。

2018年11月8日,深交所決定對中弘股份終止上市,並自2018年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12月27日將是中弘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中弘積弊甚深,早在數年前就已埋下伏筆。炒作股價套現、貿然進軍文旅、押寶商住市場,都使得中弘股份飽受業界和投資者差評,中弘也因此被視為中國房地產業的“大敗局”案例。分析人士認為,

隨著房地產調控繼續施壓,樓市下行,類似的劇情很可能還會上演。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圖/圖蟲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連續踩錯“車道”


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弘股份,於2010年借殼登陸A股,初期在資本市場順風順水。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首個項目“北京像素”帶來的業績支撐。

項目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屬於商住類(商業立項,以住宅的形態設計,並向個人進行散售),總體量達70萬平方米。中弘在2004年獲得該地塊,2009年開始銷售。當時北京樓市進入上升期,又恰逢地鐵6號線規劃獲批,項目不僅銷售順利,房價也得以快速上漲。到2014年清盤時,項目均價已經從最初的1.7萬元上漲到接近4萬元。

藉助這筆“啟動資金”,以及公司在2010年、2014年兩次增發所募集的款項,中弘在北京、濟南、吉林、浙江、海南、雲南等地不斷獲取項目,開始全國化佈局。其中,北京項目仍以商住為主,外埠項目多為綜合體業態,由於體量較大,區域內旅遊資源豐富,中弘擬打造成文旅項目。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中弘北京像素樓盤 圖/圖蟲


這也奠定了其後來“地產+文旅”雙主業的基礎。其具體模式在於:通過商住項目銷售現金流,帶動投資週期長的文旅項目發展。年報顯示,過去幾年,北京市場的銷售和回款規模一直佔中弘的半數以上。

2017年3月,北京先後出臺調控樓市的“3·17新政”和“3·26新政”。市場大受影響,商住市場更是跌入冰點。中弘在北京的項目不僅未能獲得銷售現金流,而且陷入退房風波。

缺乏現金流的支持,文旅項目也進展不暢。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弘的部分項目就出現欠薪、停工等現象。其中,位於浙江安吉的新奇世界文旅項目尤其嚴重,涉及多個資管計劃違約。

同時,中弘於2017年獲取的海南文旅項目“半山半島”很快陷入產權漩渦,不僅令中弘陷入司法糾紛,而且未能對業績帶來貢獻,尾大不掉。

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7年,中弘股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一直為負。

蘭德諮詢總裁宋延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文旅項目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款週期長的特徵,不僅難以快速產生業績,而且對開發商的運營能力和資金實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旦出現資金鍊問題,公司將承受巨大壓力。


“這幾年調控壓力大,像中信、萬達等佈局文旅的企業,日子都不好過。”宋延慶說。

債務問題最終成為壓倒中弘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今年11月8日被終止上市時,中弘的逾期債務規模已達到78.2億元。進入退市整理期後,中弘的違約債務繼續攀升,短短8天內就增加了20億。

此前,中弘還曾炒作公司股價,並藉機套現,引發股民不滿。

2012年,中弘宣佈投資礦業市場,2013年創業板“手遊風”興起,中弘於當年7月宣佈進軍手遊行業。2014年,國內電影院線行情火熱,中弘又宣佈聯合上影集團在浙江安吉投資建設影視產業園。


儘管上述規劃無一兌現,中弘的股價卻因為這些消息而出現上漲,大股東則藉此機會不斷套現。僅2013年8月,中弘大股東中弘卓業就曾藉助手遊行情瘋狂減持,累計套現20億。

這種行為終於招來禍端。正是在手遊概念的炒作中,中弘成為徐翔案涉及的13家上市公司之一。2016年8月,中弘股份董事長王永紅辭任,中弘股份法人由其胞兄王繼紅接任。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王永紅 圖/圖蟲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頑疾積重難返


今年以來,積重難返的中弘多次嘗試引入“外援”求救,但過程並不順利。

2月,大股東中弘卓業、實際控制人王永紅與深圳港橋基金共同簽署了重組協議,深圳港橋將聯合其他主要合夥人發起設立一隻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基金,用於重組中弘集團旗下的所有資產。但因“未能與相關債權人就償債安排及該重組事項達成一致,並取得債權人同意意見”,該重組宣佈終止。

6月29日,中弘卓業與新疆佳龍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將其持有的中弘股份26.55%的股份轉讓,後者接手後將成為中弘股份的控股股東。但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因此,此次股份轉讓於8月27日遭遇擱淺。

8月,中弘股份、中弘卓業與加多寶集團及前海銀誼資本簽署託管協議,約定由加多寶及銀誼資本對公司及集團進行債務重組。但由於加多寶集團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的描述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引發分歧,各方於10月9日正式宣告結束合作。

10月9日,最終的“接盤俠”出現。當日,中弘與宿州國厚、中泰創展簽署託管協議。由宿州國厚進行託管經營,由中泰創展酌情給予流動性支持。但為時已晚,接盤方不可能在短期內真正解決中弘的債務問題,甚至無法挽救公司的股價。


9月13日至10月18日,中弘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滿足了退市條件。

11月,深交所決定對中弘股份終止上市,公司也成為A股史上首個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在此期間,中弘麻煩不斷。5月29日,大公國際將中弘股份的公司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評級展望維持為負面。大公國際認為,“中弘股份經營獲現能力下降,資產可變現能力及債務融資能力減弱,獲得股東支持難度較大,加之大額資金外流,償債來源匱乏。”中弘的相關債務評級也被下調。

8月14日,因涉嫌在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有虛假記載,中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其前,中弘曾有機會“斷臂求生”。據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早在中弘四處求救之前,包括融創在內的部分房企曾與中弘商談項目收購事項,但因價格等原因,最終未能談攏。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圖/圖蟲


欠債114億!中國樓市年度“大敗局”迎來最終章

中弘不會是“孤例”?


中弘的“遭遇”,令其成為房地產界的“大敗局”案例。宋延慶認為,如果當時中弘選擇“斷臂求生”,或許不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這反映了中小房企的一種典型心態,他們心有不甘,總覺得市場會變好,所以不捨得低價出手。”宋延慶說,在調控政策持續施壓的背景下,這種僥倖心理只會害了自己。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中弘是“特例”,但並非“孤例”。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深入,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銷售、融資端的不暢,會使得行業的“弱者”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

預計未來還將有房企出現資金鍊和債務問題,隨之而來的,行業將出現併購重組的熱潮。

公開信息顯示,就在中弘股份進入退市通道時,五洲國際、粵泰股份、銀億股份均出現債務違約......

溫馨提示: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投資、股權激勵、私募股權、投融資、企業管理方面的乾貨,感謝支持!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所有者,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作為投資參考、僅供參考,請謹慎投資,如果有侵權清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