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很多老闆都知道節稅可以從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進行規劃。但是,更多的老闆卻不知道其實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可以規劃節稅佈局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註冊什麼類型的公司能實現最大化的節稅收益。

一、常見的公司類型都有哪些?

  1. 有限責任公司
  2. 股份有限公司
  3. 國有獨資公司
  4. 個人獨資企業
  5. 合夥企業
  6. 個體工商戶
  7. 外商投資企業
  8. 私營企業
  9.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前能登記,現在已不能登記)
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二、不同類型的公司納稅有何區別?

1、流轉稅

流轉稅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

不同類型的公司在流轉稅繳納上沒有區別,只是能否享受稅收優惠的區別,跟企業銷售額有關,跟公司類型沒有特殊規定。

2、企業所得稅

以下類型的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

  • 有限責任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 國有獨資公司
  • 外商投資企業
  • 私營企業(注意註冊類型)

3、個人所得稅

以下類型的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

  • 個人獨資企業
  • 合夥企業中的個人合夥人
  • 個體工商戶
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三、不同類型的公司所得如何納稅?

1、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

  • 一般企業,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繫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為20%。

2、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稅〔2000〕91號第四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作為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四、不同類型的公司稅收有何差異?

1、業務案例

假設有A、B兩個企業,都是做企業管理的,投入的資本都是相同的,生產規模相同、產量、利潤也都相同。那麼,老闆在註冊企業時,選擇什麼類型的企業才能讓老闆收益最大呢?當然,老闆收益最大化了,節稅自然也就是最大化了。

假設A企業為個人獨資企業,B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為了便於分析,本案例所分析的稅負為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經營利潤為“應納稅所得額”,而且該扣除的相關費用與損失均已扣除。

2、收益分析

當A、B兩個企業“應納稅所得額”都為5,000,000元時

A企業老闆取得稅後收益=5,000,000-(5,000,000×35%-65,500)=3,315,500元

B企業老闆取得稅後收益=(5,000,000-5,000,000×25%)×(1-20%)=3,000,000元

從註冊公司開始就已經開始節稅佈局了

五、不同類型的公司收益分析

對於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經營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盈利最大化,由於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無論經營什麼類型的企業,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影響並不大,因此,真正影響投資者收益的是經營所得,也就是盈利。

  1. 對於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對其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後,便是投資者的淨收益;
  2. 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對其經營所得,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後淨利分紅時,對於個人投資者取得的分紅所得,還要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顯然多徵了一次稅。
  3. 通過以上收益分析,我們發現,個人獨資企業的個人投資者取得的稅後收益,大於有限責任公司。
  4. 以上以個人獨資企業進行案例分析只是一個代表,實質上稅收繳納的分析也就是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的分析。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個人合夥人,都具體同樣的納稅性質。
  5. 當然,本案例只是站在個人投資者淨收益的角度來分析企業類型,實際操作中,企業註冊類型選擇,稅收繳納僅僅只是其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還有眾多因素需要考慮,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經營決策。
  6. 如果已經是有限公司,也是可以通過業務分流的方式,通過稅收園區的個人獨資(註冊式,不用實體入駐)進行繳納稅款,園區內個人獨資可以核定徵收,所得稅計算方式按“應納稅所得額”的10%,再進行五級累進進行計算,實際稅率在2.08%以內。

如果你有避稅方面的相關需求(25%降到2.08%!),歡迎留言、私信(我會第一時間回覆)。關注杭記稅優政策,我們不定時分享避稅乾貨,助力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