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坐落於太湖邊的蘇州古鎮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鶴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歇息過的地方,被譽為蘇州市西大門。

望亭地產的“金香溢”大米,是蘇州大米中早早有了名氣的品牌。望亭也一度入選江蘇農業特色小鎮,被譽為稻香小鎮、太湖稻城。望亭的大米好吃,蘇州人長久以來已經習以為常。早在4000多年前,望亭地區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古老的稻作文化由此發軔,雖經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但至今仍保留著古代農耕文化的遺蹟。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在望亭地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大量的碳化稻穀(實物保存在望亭地誌博物館內),就是望亭稻作文化發源的佐證,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碎片,印證了我們的祖先曾在望亭這片土地上生活。

對於望亭的農戶來說,種水稻,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淳樸生活智慧。望亭水稻講究適時播種、管理,選種要隔年挑選穗大、穀粒飽滿、品種優良、產量較高的留作稻鍾。

舊時,望亭流傳一句農諺:“種田種到鬍鬚白,不要忘記蘆花白”。蘆花白、老來青是當家品種,到20世紀60年代,種子逐步改良推廣,如“農墾58”,畝產可至500千克。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俗話說,“娘好囡好,秧好稻好”,立夏一至,農耕開始,當地村民即把隔年的秧田塊耖細,立夏前後放水,鋪足基肥……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農戶種植水稻要經過非常多道的工序,防水、墊肥、拔秧、插秧、除蟲……到了秋收時,自然就可以收割了。望亭一帶有“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倒”的農諺。舊時甩稻是在稻床上用力甩下穀粒,後來用腳踏軋稻機、電動脫粒機,直到如今的收割機,在田裡直接割下脫粒,揚淨裝袋了。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時過境遷,2006年望亭鎮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建立在美麗的太湖之畔。2010年成功創建省級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是相城區現代農業的“五朵金花”之一。基地示範面積3746畝,其中優質水稻示範區2046畝。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2017年望亭鎮謀求農旅融合發展,把農產園及沿太湖的生態資源打造成集景觀、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帶。農業示範基地以“科學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現代化的稻作文化”為己任,努力生產高品質的健康綠色產品,保護太湖的生態環境,發展高產、高效、優質、生態的現代農業區。

蘇州大米產地之——望亭,稻香古鎮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