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無論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都是市場經濟的中市場主體競爭的必然結果,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國進民退了應該說是與建立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制度相一致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

據《中國企業家》瞭解,商界與學界一些人士之所以對“國進民退”感覺強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國有經濟在重要的基礎性行業佔據主導地位,且集中度越來越高,如石油石化、鋼鐵、金融、電信、鐵路等,由於其關係國計民生,因此比較引人注目。二是這些行業大都是利潤豐厚的壟斷行業,且伴隨著這一輪經濟增長週期,利潤迅速增加,引起了社會的普遍質疑。


記者:社會上對“國進民退”有一些議論,您對此怎麼看?

劉鶴: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最近,一些前期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助民營企業度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民營企業經營狀況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反過來,如果國有企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我們還鼓勵具備條件的、比較好的民營企業在產業重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同行業的一些有競爭潛力但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必須看到,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國企與民營相互扶持

我特別想說,在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一些企業面臨一些困難,這恰是企業家大有作為的階段,有勇氣、有眼光、敢作為的企業家應先走一步,不負眾望。中國政府將創造平等環境,強化法治,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深化改革開放,我們沒有理由不對中國經濟發展廣闊前景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