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孙美斯


郭松龄千算万算,终究少算了一筹:利益可以拎的清清楚楚,可是人心毕竟隔着肚皮。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少算了“人心”,正是郭松龄反奉、反张作霖后最终下场凄凉的主因。

若非冯玉祥中途为利背叛郭松龄,他怎会落下个惨死被暴尸的凄惨结局?

话说回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郭松龄能找到冯玉祥这样的人当盟友,也是他眼瞎的结果。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来到日本参观学习。行程刚到一半时,两人忽然听闻张作霖以“二十一条”部分内容为条件,与日本签订条约,以此购买日本的武器;而张作霖购买武器的目的,则是要和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开战。

郭松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觉自己反张作霖的由头就有了,于是,当时他就振臂高喊到:

“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干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恰巧此时,冯玉祥的部下、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复渠也在日本观摩学习。于是,郭松龄便向韩复渠表达了自己想要反自己昔日主子张作霖的想法,并希望能够同冯玉祥合作,共谋大事。

冯玉祥这个人,别看他浓眉大眼国字脸,却素有反骨。在于郭松龄合作之前,冯玉祥已经先后反叛四次之多,在诸多军阀里,可谓是臭名昭著的“倒戈将军”。

郭松龄何等机灵之人,在投靠张作霖以前,已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无数回,岂能不知冯玉祥的为人?郭松龄之所以敢和冯玉祥这种货色合作,便是他内心深处笃定一件事:只要给了足够的利益,小人也能为我所用。

在秘密联络韩复渠之后,张作霖便电召郭松龄回到奉天。

当时张作霖并没有察觉郭松龄要谋反,此次电召他回国,也并非是想要探探他的底细,而是为了让他南下与国民革命军开战。

从奉天出来之后,郭松龄来到天津,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开始策划方张作霖的战争。尽管张作霖和张学良一直督促郭松龄发兵,郭却因这样那样的理由,按兵不动;另一面,郭松龄加紧与冯玉祥联系,以争取冯玉祥最大限度的合作。

和冯玉祥讨价还价式的谈判,进行了半个月之久以后,郭松龄终于满足了他的胃口,并予以足够大的诱饵:事成之后,整个西北地区归冯玉祥所有。郭松龄夫妇被杀后暴尸

在此期间,郭松龄还成功策反了张作霖的部下李景林,并且也给他一份蛋糕:直隶和热河。

这一份根据三方势力分出来的蛋糕,看似合理,却又埋下诸多隐患。

李景林虽然兵微将寡,好歹也和郭松龄一样冒着大逆不道的罪名,张作霖是谁?是李景林的旧主啊。事成之后,才给他分了直隶和热河,还是夹杂在西北和东北之间,这样一来,李景林势必会想:谁知道他俩以后会不会翻脸不认账?

前者也说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何况李景林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所以虽然他表面上答应了郭松龄的建议,但心里边儿揣着什么主意,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至此,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暂时达成了松散的联盟协议,期间的阴谋、阳谋,他们三人比谁都要清楚。

可战火未开,谁也不好捅破这层窗户纸。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在滦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与会的人,大概有百人之多。在这次军事会议上,郭松龄反奉之心昭然若揭;然而参加会议的人,全都是张作霖的部下。他们怎么甘心卖主求荣,替郭松龄卖命?

于是,郭松龄便将与自己意见不合之人,全都关押起来,送到天津李景林那里看守。

11月23日,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发表反奉宣言,出兵山海关。对于郭松龄造反,张作霖是万万也没想到!

在张作霖看来,郭松龄就是自己的太子太傅,将来自己死了,他就是奉系军阀少帅张作霖的首辅大臣。

为了培养郭松龄,张作霖给了他最好的待遇、最好的装备、最精锐的部队,如今他竟然造反了!张作霖当时的心情,真真是糟糕到了极点。

战争开始之后,郭松龄率七万大军先后攻占山海关、绥化、兴城;最后占领锦州,扼守东北之门户,将张作霖锁在关内。眼看就要进攻沈阳,胜利在望!

可偏偏,就在此时,冯玉祥却突然背叛盟约,率兵前往天津,攻打起了李景林!

看来,郭松龄还是低估了冯玉祥,见过无耻的,可是没见过如此无耻的:

“你冯玉祥不来帮忙也就算了,不要坏我好事啊?李景林好歹也是咱们的盟友,你就不能换个人打?再不济,你不能晚个三五天再打?我的装备都在他那里呢!”

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冯玉祥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在他眼里,他就只知道李景林是块儿肥肉,吃了他对自己绝对没坏处!而且,这种背主之人,就算打他了,也没人敢出来挡横。

果然,当冯玉祥打李景林打的正嗨皮的时候,郭松龄早已兵败被杀,并且暴尸荒野三天。

不知道郭松龄夫妇临死之际,除了高呼“为国而死”之口号,是否在内心已经骂了冯玉祥一千遍。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找人合作,一定要考察人品!因为,人心和人品,正相关!


记者李满


郭松龄反张作霖,并不是头脑一热,而是经过了比较长期的准备。而最终促成郭松龄起兵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联盟。但是,等真打起来,郭松龄却成了孤军奋战。

最开始,冯玉祥、李景林还挺仗义,特别是李景林,公开通电宣布要求张作霖下台,一时间使张作霖在政治形势上非常被动。不过,后来李景林的老婆孩子都劝说他,觉得郭松龄难以成事,别趟这浑水。

李景林耳根子软,还真就中途反悔了。再反观冯玉祥,也不是个给力的队友。这老冯,素有“倒戈将军”之称。这回,冯玉祥虽然没有公然倒戈,但却跑去天津打李景林。

郭松龄反张作霖时,李景林是占据天津的。冯玉祥要北上,虽然要经过天津,但完全没必要跟李景林纠缠。可是,就在郭松龄与张作霖鏖战时,冯玉祥却率部跑到天津攻打李景林。虽然最终拿下了天津,可并未能及时给与郭松龄有力支援。

郭松龄的两个盟友,一个中途反悔,另一个则跑去抢地盘,而对手张作霖却得到了日本人的有力支持。由此一来,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导致了惨败。


碣石樵子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大军阀,手下有30万西北军。冯玉祥这个军阀占据西北搜刮民败还嫌不够,想着控制国家政权。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被奉系张作霖打败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冯玉祥趁张作霖还没控制北平,他迅速带领西北军进入北平。不仅如此,他还废除清朝皇室优待条约,直接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将清朝皇室的财产都收入了自己的口袋。


冯玉祥这一招“渔翁得利”可是彻底惹怒了张作霖大帅,他兵率三十万不断南下,给冯玉祥造成了很大压力。虽然西北军也有三十万,可是他知道东北军战斗力要比西北军强多了,光装备上就在一个曾次,东北军可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三军齐全的军队。

冯玉祥于是就想着拉拢郭松龄,在冯玉祥的诱导下,郭松龄决定铤而走险反奉。郭松龄,冯玉祥和李景林三人组成军事同盟,郭松龄率领七万奉军精锐率先发起进攻,打得张学良与张作霖措手不及。张作霖为了保全东北,只能请求日本人的协助,作为条件与日本人签订一系列协议,但是后来均未实现这也导致了日本人对张作霖起了杀心。



冯玉祥这场反奉战争中,没有调一兵一卒支援郭松龄与李景林,不仅没有支援,他还在队友后面捅刀子。他命人控制天津出海,接着又占领李景林的地盘热河,这直接导致了李与冯的战争,李与冯的反目导致了郭松龄孤立无援。


麦地传奇


郭松龄字茂莀,外号“郭鬼子”奉系军阀著名爱国将领,属于奉军内部三大派的“陆大派”,1905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17年他担任了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在此期间认识了张学良,两个人志同道合,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郭松龄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1910年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比较新式,信奉“三民主义”,其实郭松龄和张作霖杨宇霆老派一直和,张作霖一些绿林兄弟都怀着军阀思想一心想着入关称霸,而郭松龄思想比较新式,只想安分守己,在东北壮大自己东北军,不想作为军阀之间互相残杀的工具,民国十四年郭松龄与冯玉祥将军签订七条攻守同盟条约厚正式倒戈,在滦洲起兵反奉,讨伐张作霖杨宇霆。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大败,全线溃败,只有郭松龄张学良指挥的东陆军顶住了压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军事才能凸显,为奉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奉军大举入关,接手北京政权,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张作霖对这位将军的奖赏却支字未提,功劳完全不如他的杨宇霆却分得了江苏督军,张宗昌山东督军,安徽督军姜登选,别人都有了自己的独立发展,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捞着,而且在奉军内部杨宇霆一些老派更是处处排挤郭松龄,1925年10月,郭访问日本视察军事。其间,郭松龄得知持续进行军事扩张杨宇霆企图排挤郭松龄,两人对立加深,郭夫人韩淑秀与冯玉祥老婆李德全是同学,感情甚好,所以就为郭松龄和冯玉祥两人之间作了个重要牵引人。

冯玉祥,西北军阀字焕章,人称“倒戈将军”,和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国民陆军一级上将,1920年的直皖大战,冯玉祥帮助直系打过皖系;1922年直奉大战,冯玉祥也帮着直系打过奉系

战争爆发后,郭松龄打的个张作霖措手不及,战况异常顺利,11月28日,宋哲元率骑兵向热河首府承德进发。国民军一军违约进入热河,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满国民革命军也向天津进军,11月30日,冯玉祥派熊斌及王乃到天津,要求和李景林率部去热河,让国民革命军支援郭军,李景林当然不同意,这其实就是让军队归属国民革命军,随后便打了起来,郭军眼看就要要打到奉天,张作霖此时更是心急如焚,这时郭松龄倒戈失败最重要的一点就来了,张作霖迫于无奈,和日本关东军代表秘密会谈,签署了一系列卖国条咧,而这一切的代价是要求关东军帮助张作霖平定郭松龄叛乱。你要想虽然当时郭松龄手里有七万奉军最精锐的东北军,可是装备再好也比不过关东军啊



其实冯玉祥背叛了郭松龄也不足为奇,冯玉祥曾经八次倒戈,被誉为“倒戈将军”也是名副其实,但是有的是也是位拥有民族大义的将领,比如驱逐苏联人收复蒙古地区,在倒戈的过程中冯玉祥早就发现郭松龄军力强大,盛极一时,如果占领了东北,实力会直接颠倒过来,实力肯定会超越自己,到时候怕是自己的西北地盘都保不住,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抄了郭松龄的后路。其实郭松龄虽然思想新式,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为人心胸狭隘,冯玉祥与郭松龄也从未有过私下交情,作为一个极具实力的地方性军阀,也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后来郭松龄和妻子韩淑秀被张作霖杀害,并且张作霖命令郭松龄夫妻俩暴尸三日。


中外历史奇谈


郭松龄作为当时接受过进步思想的人,可以说是奉军中少有的孙中山崇拜者,郭松龄反奉也是出于对革命的考虑,而且挣扎了不少年,也准备了不少年。张学良同郭松龄关系十分不错,郭松龄把张学良当兄弟处着,但是郭松龄却看不了军阀做派的张作霖。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郭松龄便感觉到了危机感,欣慰此时的东北军已经强大到足以统一北方。而事实上张作霖也开始了秣马厉兵,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张作霖也可谓是雄才大略的主。郭松龄一看形势紧急,赶紧同民国吕布冯玉祥接触,冯玉祥立刻表达出来了自己对国民革命军的支持(事实上北伐开始后冯玉祥就投靠了北伐军)。



得到了冯玉祥的响应,郭松龄毅然起兵反奉,打出的旗号是“反父不反子”,顾及了同张学良的情分。郭松龄一路进展顺利,直接打进了沈阳,正当郭松龄犹豫下一步该怎么办时,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张作霖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带着大军杀了回来。而此时冯玉祥却高高兴兴的同东北军开始了交涉。


就这样郭松龄反奉失败,冯玉祥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并且还使得日本势力开始渗透到东北,这也是几年后张作霖被刺杀的原因,因为张作霖答应的条件一件都没有履行。北伐战争开始之后,东北军实力大不如从前,不过张作霖选择了同北伐军交涉。而冯玉祥更厉害,摇身一变成为了西北国民革命军。


小司马迁论史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的军阀中,冯玉祥是真正在出尔反尔、反戈这一条道路上走到了极端的人,冯玉祥的一生都在出尔反尔,通过背叛别人为自己谋取权利,郭松龄只是冯玉祥背叛人生路途中的一个过客、是他背叛史中的一个点缀。


在教科书中,冯玉祥是非常著名的爱国将军、内心具备着非常高尚的情怀,但是在实际的历史中,冯玉祥却被人们称之为倒戈将军、九姓家奴。

冯玉祥最经典的倒戈案例

冯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倒戈清政府,在清政府灭亡之后,他又在袁世凯以及各大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和我军之间倒了多次的戈。


因为倒戈次数的数量之多、在历史中的罕见,所以他的名声也开始流传在了历史中。

冯玉祥人生中最经典的一次倒戈是对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倒戈,吴佩孚是曹锟手下的大将,虽然他屈居在曹锟的部下,但实际上直系军阀的军队力量都是由他自己掌握的。

在吴佩孚的军队正和张作霖军队在山海关一带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这个时候投靠在吴佩孚手下的冯玉祥趁吴佩孚在外打仗直接就带兵攻占了吴佩孚的老本营北京、把紫禁城里的溥仪皇帝赶了出去。

(吴佩孚)

正是因为冯玉祥当时的倒戈导致了吴佩孚与张作霖作战的失败。

郭松龄反叛张作霖的原因

在1925年,冯玉祥和郭松龄合作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

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也是一名军事能力很强大的将领。

他原本的人生非常波折,他是一个很有理想、很有野心的人,但是因为世事的困扰,最终导致了他只能从外地回到了东北,在东北的讲武堂里当起了一名教师。

他和张学良就是在东北讲武堂里面认识的,张学良对他的才识非常钦佩,对他口中的理想、报国之志也极度的崇尚。

因此在张学良的强力推荐下,郭松龄才开始拥有了发展的平台,他被张作霖重用了起来,然后在军队中立下了很多功劳。


郭松龄这个人的军事才能是无法否认的,但是他的身上有一点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心胸的狭隘。

郭松龄在反叛张作霖时给自己找的借口非常高尚,在他自己的说法中,他是为了拯救国家、是为了制止军阀混战加速国家分裂才出兵反对张作霖的。

但是实际上他反叛张作霖的原因却没有那么简单,他反叛张作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张作霖在一次大胜后想让他继续在军队中铺佐张学良、没有给予他想要的奖励。

(张作霖父子)

所以他在怀恨之下才趁着张作霖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带着张作霖的兵反叛了张作霖。

郭松龄和冯玉祥的合作

在反叛张作霖之前郭松龄心里很没有底气,为了更坚定自己的信心,郭松林就找到了冯玉祥以及当时同样投靠在张作霖部下的军阀李景林,跟他们商讨起了一同对张作霖作战的计划。

冯玉祥倒戈的名声是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很多人都知道冯玉祥的性格、都知道冯玉祥是一个多么阴险的人。


但是郭松龄不在乎这些东西,他觉得只要能给自己带来成功的保障,那一切的坏名声都终将是浮云。

正是因为他对冯玉祥迷一样的相信最终为他的失败设下了伏笔。

冯玉祥在和他谈好之后,在明面上准备得非常积极。

在郭松龄出兵之前,他也感受到了冯玉祥伪装好的诚意,因此最终他才放心地向张作霖出兵了。

冯玉祥的反戈以及郭松龄的失败

不过正在郭松龄出兵的脚步刚踏出没多久,冯玉祥后脚就违反了他们之间的协定。

当时冯玉祥以借道的名义踏入了准备划分给李景林的地盘,由此引发了二人之间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后,冯玉祥把李景林给击败了。



因此导致了除他这个本身就心怀不轨的同盟之外,郭松龄也同时失去了另一个同盟。

冯玉祥的决定打破了郭松龄的计划,不过在失去了两个盟友之后,郭松龄军队的战斗力却没有变小。

当时他对张作霖的攻势仍然是势如破竹的,在他突然、强大的攻击下,张作霖差点都准备收拾自己的金银财宝逃走了。

如果不是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帮助了张作霖以及郭松龄手下的士兵在感受到张作霖谅解的态度后潘然悔悟拒绝接受了郭松龄指挥的话,那或许张作霖就真正栽在了郭松龄这次反戈下。

冯玉祥和郭松林签订协议的原因

从这整件事情上来看,冯玉祥都是不可能会去救郭松林的。

虽然他们之间早有协定,但是那份协定就是冯玉祥彻头彻尾的骗局。

冯玉祥之所以会和郭松龄签这份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让郭松龄放心、有底气地去与张作霖二虎相争。

然后在他们两个人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自己则去充当渔翁的角色,趁他们谁也顾不了谁的时候,把张作霖的地盘给侵占到自己的手中。

所以说冯玉祥是不可能去救郭松龄的,他当时的做法就如同在郭松龄的背后给郭松龄来上一刀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郭松龄最终的失败,在他这样的人眼中,有的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任何的信义,让他去救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孤客生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就是永恒的真理,只可惜郭松龄没有机会听到这句话,更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正式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联盟,共同起兵反奉。

冯玉祥和李景林愿意跟郭松龄一起反奉,无非是事先他们双方已经达成了如何分掉奉系军阀地盘的协议。

按照郭松龄的最初构想,至少自己起兵,冯玉祥和李景林不能在背后捣乱。等自己占领东北后,完全可以按照当初的协议给他们相应的好处。



郭松龄的命不好,再加上自己能力有限,竟然连冯玉祥这样的人也看不透。

冯玉祥在民国上被称为倒戈将军,他一生中有八次非常知名的倒戈行为。在不断的卖身投靠中,冯玉祥的势力越来越大,但他的信用却越来越差。


正因为冯玉祥的个人信用破产了,连他的部下都不敢相信他。所以中原大战后,表面上强大的西北军从此瓦解。那些投靠了蒋介石的西北军将领都不愿意见冯玉祥,冯玉祥从此也就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郭松龄跟冯玉祥这样的人合作,本来就是在与虎谋皮。他们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作为江湖老油条,冯玉祥从来就没打算跟别人合作。




当郭松龄进军非常顺利的时候,冯玉祥开始在他的大后方搞鬼了。

冯玉祥要求李景林退往热河,有自己的军队接管直隶(北京和天津)地区。表面上是去援助郭松龄,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抢地盘。

李景林本来就不愿意和冯玉祥合作,他太了解冯玉祥这个人了。冯玉祥现在却想抢他的地盘,李景林就非常痛恨郭松龄引狼入室。

李景林在张作霖的拉拢下,一怒之下扣押了郭松龄的后勤物资,其中就包括所有军队的过冬棉衣棉衣。

而这一年的冬天又特别冷,郭松龄的军队在沈阳附近受冻挨饿。再加上日本人的阻拦,那些士兵们本来情绪就不佳,纷纷都不愿意在向沈阳进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松龄只能是兵败身亡。

在冯玉祥这样有奶就是娘的人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诚信可言,什么样的协议他也不会去执行。

碰到这样的合伙人,只能怪郭松龄有眼无珠,自己眼瞎看错了人。

冯玉祥根本就不希望看到郭松龄统一东北,他只是希望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打得两败俱伤,让东北军大失元气,短期内没有办法向他进攻。

至于东北是郭松龄的天下还是张作霖的天下,冯玉祥从来都不关心。

本来郭松龄入关的目的就是奉命去攻打冯玉祥,这次奉军内部自己打了起来,实力大受损失,冯玉祥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的利用了郭松龄这个二杆子。


新知传习阁


宁可信鬼话,千万别信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话,他就是一个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样的伪君子。信他的话,你就受伤了,这一次郭松龄竟然信了老冯的话,郭松龄就悲剧了,要怪只能怪郭松龄“有眼无珠”,找错了盟友,最后被盟友给坑死了。

冯玉祥与郭松龄联合反奉,心怀鬼胎,并非真正联合反奉。当时,冯玉祥赶走了直系军阀,占领了北京,张作霖对其虎视眈眈。由于他老冯缺衣少粮,并没有在北京站稳脚步,面对张作霖的威胁,冯玉祥想到了奉军中的郭松龄,打算里应外合,联合反奉。他再一次

利用自己炉火纯青的鬼话,成功地忽悠了郭松龄,信誓旦旦地结盟反奉军。说实话,如果没有冯玉祥这个盟友,郭松龄还真不敢贸然出兵。

郭松龄反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后遭遇滑铁卢,他的盟友何在?郭松龄的奉军,一路势如破竹,眼见就要胜利了。此时张作霖决定联合日本人,准备与郭松龄决一死战。后来,在张学良的攻心战和日军的配合下,郭松龄众叛亲离,遭遇滑铁卢。各位,肯定会问在这关键时刻,郭松龄的盟友冯玉祥何在?

冯玉祥见利忘义,背弃盟约,趁机抢占地盘。1925年12月初,郭松龄面临绝境的时候,恰恰需要冯玉祥的援救,然而冯玉祥不仅见死不救,而且干起了抢占地盘的勾当。冯玉祥为了扩展地盘,先抢占了郭松龄另一个盟友李景林直隶的地盘,控制了天津的出海后,导致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他又趁机抢占了热河。他忙着抢地盘,哪里有时间管郭松龄的死活。

这场冯玉祥引起的内讧,导致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最后战败身亡。这场郭松龄倒伐的事件中,冯玉祥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了这场大战最大的赢家。而可怜的郭松龄被人当枪使,成为最大的输家。日本人也被张作霖坑了一顿,也没有得到好处。他老张家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好到哪里去,更是因为坑了日本人,给张作霖带来了杀身之祸。

总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冯玉祥就是这样的一个货色,


密探零零发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东北奉军是挥师入关,并且势力延伸到了东南沿海地区,一时间奉军成为了当时北洋政府的最大实力派,其中帮助奉军给予直系首领曹锟反戈一击的便是冯玉祥,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使得当时在外作战的吴佩孚后院失火,结果直军大败,而冯玉祥也尝到了倒戈的甜头。



没过多久,奉系大将郭松龄不满东北王张作霖的统治,随即发动事变,号称国民革命军,因为郭松龄统帅了当时奉军精锐中的精锐,所以一开始给予了张作霖极大的震惊,张作霖本来都准备跑路,结果事情出现了转机,抛开其他的因素不谈,事先答应和郭松龄结盟的冯玉祥又一次食言,坐视郭松龄的国民革命军被肢解,最终被害,冯玉祥确实够狡猾,结果在郭松龄被消灭后,冯玉祥的势力步入热河,究其原因,还是冯玉祥为了他自己的利益最终抛弃了郭松龄。



而冯玉祥这个人呢,怎么说呢,一生倒戈如影随形,共有九次,而且比老蒋还在乎地盘权力,更可笑的是他在下野后还公开指骂老蒋独裁,自己光杆司令一个确实可以随便发表声明,但这种事情也只有冯玉祥能干的出来。尤其在抗战胜利后拿着老蒋的旅游费用还在国外大放厥词,这种人物的失败确实理所应当,靠着倒戈和不断的收编扩充了四十万人马,最终在中原大战中输的一干二净,连底都没有了,而阎老西好歹在山西还有一群死忠,而他的心腹韩复渠却反叛了他的恩公冯玉祥,所以不得不说冯玉祥这个倒戈将军教育出了一群倒戈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输的不怨,把自己的后背置于像冯玉祥这种人手里,也算是他郭鬼子的一时糊涂。而在冯玉祥成为光杆司令后,又跑到老蒋面前企图混上一官半职,毕竟资历在哪放着,当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还是可以的,但在抗战时期,被老蒋派到那里都不受待见,这就是他人品的问题了,先是在第三战区干不下去了,又跑到第六战区去了,结果他的好多老部下也不搭理他,人混到这种程度也是绝了。

而郭松龄的反奉事件,虽然对于冯玉祥来说只是一次可有可无的兵变,但对于郭松龄以及东北士兵来说却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来影响到当时中国的统一步伐,而冯玉祥的坐视,无疑又给他多了一次倒戈将军的称呼而已!


睥睨职场


郭松龄倒戈反奉,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之举。张学良曾说过:“郭思想新派,矢志革新”。郭松龄军校毕业,一直身怀不凡抱负,主张“强军救国”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他目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家长期四分五裂,边防不稳,强邻虎视眈眈,因而非常反感打内战,再也不愿成为军阀争抢地盘的工具和炮灰。

郭松龄以及冯玉祥国民军的代表韩复渠、程希贤等人应邀赴日本参观“秋操”期间,忽闻驻扎江南的奉军被孙传芳击败,损失了3个师的兵力,新晋升的江苏督军杨宇霆仓惶北逃、张作霖遣使来日签订“日张密约”的消息,郭松龄悲愤不已。

在此期间,郭松龄已经在着手举兵反奉的各项准备工作。回国后,郭接到张作霖的急电,命令他直接到天津做战前部署,准备对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开战。

到天津后,郭松龄几次对心腹表达了对张作霖、杨宇霆的不满,同时暗示了自己的反奉决心。同时,他也加紧了与冯玉祥国民军的联络,冯玉祥也信誓旦旦地明确表示愿意与郭松龄精诚合作。

东北军名将何柱国曾经回忆道:“......冯玉祥对东北早有野心,而郭松龄也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两个有野心的人一拍即合,这次事变就发动了” 。

之后,郭松龄挥兵倒戈反奉之战正式打响。最后,郭松龄部在奉张军以及日本关东军的联合围剿下失败。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被处决。郭军兵败,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占据河北的李景林虽然参与了郭、冯密谋,但郭举兵杀向关外时他又反悔观望,且按兵不动。刚开始时,冯玉祥按约派国民军第一军由多伦进攻热河,以吸引奉军的注意力,分散其攻势,但郭松龄部并没有得到冯的直接援助与支持,所以出关后还得留魏益三部留守山海关,以防李景林背盟抄后路。

其次,郭松龄心胸狭隘,容不下奉军老臣,他竟下令将很有威望的姜登选枪杀,激起奉军高层的集体反对,同时将自己彻底孤立。郭松龄求胜心切,他认为自己掌握了十几万奉军精锐以及全部炮兵,而且大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感觉已稳操胜券,攻入奉天(沈阳)是早晚之事。不料,他率军打到锦州时,日本关东军公然出兵干涉并发出通牒,明确表示支持张作霖,并调集军队替奉军把守关隘,以武力震慑郭军,阻止其进攻奉天。

到决战时,双方表面上打得热火朝天,但总共只伤亡了千把人。原来双方都认为是自家人,不愿同室操戈、自相残杀。郭松龄倒戈反奉,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失败早已注定。

郭松龄兵败身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冯玉祥背约,坐视郭军被张作霖的嫡系分割、肢解,冯玉祥果然滑头。郭松龄败死后,他的国民军进入热河,扩充了一大片地盘。究其原因,冯玉祥为了一己之私,公然背信弃义,撕毁盟约,最终背叛并抛弃了孤军深入的郭松龄。

冯玉祥国民军趁郭松龄倒戈之际,突然翻脸毁约,不仅不支援郭军,还派兵驱逐了李景林,攻占了天津,他还扣押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曾毓樵,并将段的爱将徐树铮枪杀,北京、天津、直隶都成了冯玉祥国民军的禁脔。一时间,冯系国民军势焰熏天。郭松龄举兵反奉,最大的受益者竟是 狡黠善变的冯玉祥。

不久,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捐弃前嫌,结成了反冯联合阵线,直奉大军联手围攻冯部国民军在京畿以及冀、豫两省的地盘。转瞬间,冯玉祥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临严重危机的他被迫通电下野,出洋到俄国考察、游历去也。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