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呈現淨贖回態勢,據測算,主動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淨流出達到了上千億元。而有一類基金的規模卻逆勢大漲,這就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簡稱ETF。截至11月底,全市場ETF規模較去年底增長近2300億元。龍頭產品規模增長迅猛,22只ETF規模翻倍。

ETF跟蹤的指數分為傳統的寬基指數、行業指數以及現在最流行的Smart-β指數。

Smart-β指數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在美國等發達市場從很多年前就火起來了。截至今年6月底,美國市場上的Smart-β ETF的總規模已經達到7279億美元,數量達到了622只。美國Smart-β指數的發展如此迅猛,甚至有逐步替代傳統寬基指數的趨勢。因此各家基金巨頭對此類產品都不敢小覷。

那麼到底什麼是Smart-β指數呢?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按照國內權威機構中證指數公司的定義:Smart-β策略是以非市值加權為代表,通過透明的、基於規則或量化的方法,投資特定領域或目標,以捕捉風險溢價,獲取卓越的風險調整收益,實現組合分散化的目標。

你看完這段話之後是不是一臉懵逼。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本來挺簡單的一件事,用專業術語表達出來就複雜了。

Smart-β翻譯過來,就是聰明的貝塔,意思是把α給β化了。Smart-β指數仍然是一類指數,它是用一系列投資策略,有針對性地對某種或某幾種市場因子進行暴露,這類指數主動形成相對傳統的市值加權指數的偏差,從而在風險調整收益方面超越傳統的市值加權指數。

它可以使得指數的性價比更高,更加逼近市場的有效前言。所以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青睞。

在編制Smart-β指數時用到的因子有:價值、低波動、紅利、質量、成長等等。

在編制Smart-β指數時用到的加權方式有:基本面、等權重、最小方差、等風險等等。

說了這麼多專業術語,給大家舉個小例子,到底國內有哪些Smart-β指數基金呢?

基本面策略的Smart-β指數基金有下面這些: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紅利因子的Smart-β指數基金有如下這些: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市場上還有一些低波動因子和等權重的指數,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雞叔預測,國內市場可能要迎來Smart-β投資的春天了。

上個月平安資管解散了主動股票部門,專心做智能投資和量化投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平安很可能發現基金經理主動選股產生的α太少,而大部分α都可以用因子或風格暴露來解釋,所以買主動不如買指數,下定決心走指數量化投資的路了。

後面幾篇,雞叔將詳細講講這Smart-β究竟為什麼Smart。

更多趣味,歡迎關注【基金趣味說】,雞叔在這裡等你。

ETF規模暴增2000億,你還不知道什麼是Smart-Beta指數?太OU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