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提起清朝,我們就會想到在清朝的時候是我們丟失土最多,賠款最多的一個沒落的朝代,但是還好,我們經歷了那樣一個昏暗的朝代之後,如今又重現往日強國的風采,但是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不得不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林則徐。

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在清道光十九年的時候,在廣州的街道上都在議論著這樣一件事情,那就是清朝派來的欽差大臣林則徐馬上就要來到了。人們私下議論著這位欽差大臣,對這位大臣的評價就是剛這不阿,任何人想要讓他賣個面子,走個人情,那隻能是自己去吃閉門羹,而這其中最為擔憂的就是無數的鴉片的吸食者,還有那些為了利益坑害別人的鴉片販子。但是他此時心裡的想法是,朝廷既然派我了到這裡守護廣東,那麼其他官員怎麼做他無權干涉,但是在自己管轄的這片土地之上,鴉片就絕不可以繼續存在。

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其實林則徐的到來並不是當時清朝對於廣東的第一次查禁鴉片,但是廣東在當時是鴉片走私的最大集散地,有關鴉片的貿易在這裡就沒有停止過,甚至是越差越多,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貪官之多,而外國人就抓住了中國的“規矩”,那就是隻要有銀子比說任何話都有作用。這一切在林則徐到達之後都有所改變了,當他到達之後,直接對當時的各大洋商下令,讓他們在三天之內必須將所有的鴉片上繳,而且還放出了狠話“只要鴉片一日沒銷燬,那麼我林則徐定會與鴉片死磕到底,絕無放棄可能”,從此廣東的一切都變了。

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但是義律的到來並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且就連他自己都被林則徐一起困在了商管之中,還將商館內的吃喝都切斷了,並且告訴他們,只要一日不交出鴉片,一日就別想出去了。就這樣只過了三天,這些洋商們終於挺不住了,迫於無奈的答應了將鴉片上繳,於是林則徐就將收繳上來的鴉片全部都集中在虎門,並且他自己還親自查驗真假,確認了兩萬餘箱鴉片都是真貨之後,林則徐就奏請皇上派人將鴉片押送到京城,道光皇帝看到奏摺直接批示他就地銷燬,於是,驚天動地虎門硝煙也就要開始了。

誰注意到了虎門銷煙這一細節,為什麼不用火銷燬,而非要用石灰泡

要知道當時的鴉片可是兩萬餘箱鴉片,如何銷燬這些鴉片確實是個難題,可用的方法並不多,可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火燒,但是鴉片太多了,很難全部燒光燒盡,燒不盡的鴉片渣滲到泥土裡,很難說這些鴉片販子會不會為了這些鴉片選擇掘地三尺,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我們知道吸食鴉片本身就會用到火來點燃,如果真的用活來燒的話,那麼可真的是全城的人都會跟著一起的high起來的。所以虎門硝煙最終沒有選擇去用火燒,而是用石灰進行銷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