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她視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夜讀:在廚房裡奏響幸福的樂章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近日,“江西女性”特別開設了 【四十年她視界】專欄,通過女性視角,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時代的發展……自5月份以來,江西省婦聯開展了“新時代 新女性——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女性作品徵集活動。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收到了大量投稿,有文字類、圖片類和新媒體類。現在,我們將展示部分獲獎作品,感受今天幸福生活,拾取寶貴的集體記憶。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來自贛州——楊海恩的作品《在廚房裡奏響幸福的樂章》。

「四十年她视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夜读:在厨房里奏响幸福的乐章

點擊收聽

在廚房裡奏響幸福的樂章

「四十年她视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夜读:在厨房里奏响幸福的乐章

過年是中國人最隆重,最熱鬧,最豐富的傳統節日。有人說,中國人的年,必然是最先體現在廚房裡的,年味的濃郁與否,重點是看廚房裡的炊煙裊裊。廚房,一日三餐的寶地與福地,它承載了多少飽暖與希望的夢想。

作為一名家庭主婦的我,最熟悉最有話語權的主陣地,定然是一日三餐離不開的廚房。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裡,各行各業的人們體會到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我,佇立在思維裡看時間輪迴半個世紀,撲面而來的是一塊塊記憶的碎片,廚房革命以千姿百態的方式呈現在面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如八億人民八個樣板戲,沒有年貨,沒有新衣,沒有電視,更沒有所謂的“商品房”。當然廚房也就是鄉下的黃泥胚壘的土灶,燒的是柴火,廚房的工具就是兩把菜刀,一把薄的,用來切菜;一把厚的,用來砍點骨頭什麼的。總而言之,“寒酸、簡陋、原始”就是那時候廚房的整體印象。

到八十年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依然是大多數人最樸素最美好的心願。廚房的變化不大,但是好像搪瓷碗和筷子做得更漂亮精緻一點了,人們搬進了筒子樓或者集體宿舍,廚房是公用的,燒的是煙熏火燎的煤球,做個飯把人折騰得夠嗆。

到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吃穿住行有了最基本的解決,有的自家蓋起了樓房,有的搬進了新蓋的商品房。這時候,出現了很多新事物。開始燒煤氣、沼氣或者天然氣了;電飯煲和高壓鍋算是普通的電器了;刀具也是從超市裡成套買了,切砍剔剪削等功能一應俱全;漸漸有了廚房用具的初始概念,但是一般是叫木匠做點簡易的櫥櫃,鑲嵌在牆上,或者擺在廚房的角落裡。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市場經濟搞活物質流通,雞鴨魚肉已經在市場上應有盡有。隨著科學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廚房革命的概念開始形成。整體櫥櫃在大城市流行開來,並出現了節能灶、抽油煙機、微波爐、電磁爐、洗碗機、消毒櫃等高科技的東西,我們這些中老年婦女開始學習與更新廚房的種種認識和知識。

新的二十一世紀,現在的人們更是幸福得不得了。在家電超市,可以一站式購齊廚房所有電器;在品牌櫥櫃店,可以一站式購齊所有大櫥小櫃。現在人們玩的是個性,比的是創意。無論是電器的嵌入,還是大理石的色彩圖案選擇、櫥櫃的空間設計與定製,就像小孩子玩積木一樣隨意,人們想怎麼拼搭就怎麼拼搭。家庭主婦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好,可以忙裡偷閒看會小電視,聽點輕音樂,菜煮好的同時,湯也已經煲好,做飯的時間大大縮短,而帶來的樂趣和享受卻越來越多。“精緻、小巧、功能全、高科技”就是現代廚房的代名詞。

現在,在廚房這個小天地我覺得我將大有可為,因為勝任廚房工作也意味著與時俱進、無限榮光。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看似簡單明瞭,奏響的卻是家庭幸福安康的樂章,帶來的卻是“社會細胞”的安寧與祥和。從廚房質變看祖國鉅變,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有目共睹,正如歌裡所唱:“今天又是好日子,明天又是好日子,咱趕上了盛世享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