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前几天从台湾来了三个人,两公婆和一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姑娘。”看管老伯用手往我这个方向指了指。“就在你们走的第二天,他们就来了。”推开虚掩的大铁门,再一次踏足正在整改修建的东坡祠景区,老伯就像是在马路边上捡了钱满大街找警察叔叔的孩子,还没等我们走近就把怀揣了好些日子的“大事件”抖落地。“特意来看东坡故居的,什么都没见着就走囖。”尽管是分三口气才说完的一段话,老伯还是激动地直喘气,一片枯褐的榕叶从他涨红的脸前飘落,顺着老伯过分宽松的汗衫拐了个弯,轻盈地落在身后的黄凳头上,跟我们躲猫猫似的,隐匿在老伯杵着的紫色雨伞后面。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老伯在底下乘凉的大榕树。300年以上树龄,斗转星移,两棵树长到了一起,看似一棵

两间长形大粮仓(粮仓为归善县衙门旧址)也在施工了,同时被纳入东坡祠景区规划版图的还有附近的东坡故居旧址、古道、东坡井、东坡亭等,整个白鹤峰基本都被铁皮围起来,并用红油漆喷上“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字样。总有不甘止步,想抢在乒里乓啷的施工声里再看一眼古迹旧址的人,比如从台湾来的三人组、发现城市之美摄制组、还有原卫校校长夫人绿衣裳奶奶。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抗战胜利后,白鹤峰上先后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约息医院和白云医院。1958年5月,医院外迁,原院址成立惠阳地区卫生学校,1991年易名为惠州卫校。条纹T是看管老伯。绿衣裳的奶奶就是卫校校长的夫人,东北人,当年随夫来惠,便定居下来。卫校搬迁,奶奶也搬走了,听闻白鹤峰东坡祠在重建,奶奶特意回来看看。见到我们摄制组,不禁一番感叹:“你们早两三个月来就好了,早点来还有东西拍,现在全都被推平了。”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大树旁的粮仓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屋顶绿意黯然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墙外还留着粮食收购的信息,但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粮仓里高大空旷,地上是施工敲散的砖头,宽而薄的是宋砖,较为厚重的是明砖,短小整齐的是清代衙门砖(清代民用砖比粮仓散落的要长要宽)

再往里走,上一处小斜坡,即可看见东坡亭和东坡雕像。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亭子左脚边上堆着的大理石块是这次整修用的材料,光洁宽大,却没有历史的厚重感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东坡像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东坡亭不远处是上千年历史的古道,传说苏东坡当年常常从这古道走到池塘边垂钓。如今,古道另一边连着的不再是池塘,而是布满钢筋水泥的工地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古道边上的老树,有200+年的树龄。两根柱子是准备立牌坊用

宋绍圣三年(1096年),断了回京念头的苏东坡自己出资在惠州白鹤峰购买了一块地皮,准备建一所临江的房子常住惠州。第二年春天,20室的新居落成,入住仅2月,苏东坡又被贬海南,新居由长子苏迈携带家眷留守。3年半后,远谪海南的苏东坡遇赦北归至广州,苏迈带着家眷弃离白鹤峰新居与东坡会合。苏家离开后,“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将苏东坡白鹤峰新居改建成为东坡祠,在此后数百年里成为文人雅士仰慕之地。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在建的东坡祠,看不出任何原迹,红圈里的是民国时期,意大利人建的教堂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白鹤峰地高水远,苏东坡建宅时雇人在新居附近凿井40尺,石尽而得清泉,解决用水问题,红圈里的是苏井,四周被铁皮包起来,旁边是新碑。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时间把过往一层层凝固,这些厚实的土推是刘老师的小小博物馆,他从小喜欢在这附近“淘宝”,淘出碎瓷片甚至是铜钱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刘老师在画彩瓷

早睡早起身体好,晚安~

东坡寓惠处,白鹤今安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