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Watson(2):我來自美國,但我不是“老外”

250本以上醫學書籍、330本以上專業期刊、2700萬份論文研究數據….Watson經過全美排名前三的癌症治療機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專家的嚴格培訓,通過提供循證的、個性化的、有優先順序的腫瘤治療方案建議,協助腫瘤醫生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確定治療方案,其提供的治療方案和MSKCC專家的方案一致性高達90%以上。

頭頂耀眼光芒的Watson,作為腫瘤醫生的最佳助手,在臨床決策上大展拳腳,為很多患者提供了世界級規範治療方案,但於此同時,也有疑問冒出, “Watson是美國專家培訓的,適合中國患者嗎?”

走進Watson(2):我來自美國,但我不是“老外”

這種疑問看似不無道理,畢竟早已證實腫瘤病理類型和地區、人種等因素存在很大關係:

01 癌症有種族偏好

以結直腸癌為例,美國洛杉磯癌症監督計劃的研究人員經過長達25年的研究,收集了700多萬個癌症案例,發現在洛杉磯地區,在白人、黑人和拉丁語系白人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是在日本人、韓國人和菲律賓人中,該病種發病率在不斷上升。

02 癌症致病因素存在差異

以肝癌為例,乙肝病毒感染可以說是中國肝癌第一大致病因素,在中國約80%的肝癌患者都伴有乙肝病毒感染。而在歐美國家,大部分肝癌患者並沒有伴有乙肝病毒感染。

03 在抗癌藥物選擇上存在差異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新藥研發上的投入以及研發團隊,是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因此,美國腫瘤醫生在為患者制定方案時,將會有功效更好的新藥物和更廣泛的藥物種類選擇。

事實究竟如何呢?

截止至目前,Watson在全球14個國家落地使用,在中國23個省、45個城市、82家醫院落地;使用過的醫院達261家,註冊醫生1133人,使用過的醫生785人,患者數突破41000名。

我們一起來看看TA的“實戰經驗”。

1 、放眼亞洲

印度馬尼帕爾綜合癌症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肺癌領域Watson給出的治療建議96%的情況下與專家給出的方案相一致;直腸癌和結腸癌領域,與專家建議的一致率也分別高達93%和81%。

實錘Watson與亞洲權威腫瘤專家臨床決策高度一致

2 、聚焦中國

研究者曾進行過一項回顧性研究,用於評估Watson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MDT決策團隊為229例Ⅱ期結腸癌患者提供治療建議的一致性。

結果顯示:總體一致性為89.1%(204/229)。

事實上這個數據應該更高,MSI-H屬於結直腸癌的少數人群,這部分病人是否需要化療存在一定爭議,因此一致率較低;而在剩餘的多數病人群體,Watson 與專家的一致性高達94.5%。

實錘Watson與北京大學腫瘤MDT專家團隊決策一致性高度一致

3、還得看療效

原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科陳錦飛主任及其團隊,對300多位術後胃癌患者進行臨床使用方案與Watson推薦方案的一致性對比研究。

結果顯示:與Watson推薦方案一致組的病人存活率是29.2個月,不一致組存活率是25個月,相差長達4個月之久。

事實上,一種腫瘤新藥所能延長的生存期也不過數月而已。

實錘與Watson推薦方案一致的患者預後更佳;不一致的患者,預後相對較差。

實戰經驗表明,Watson的臨床應用上並不存在“水土不服”,Watson+醫生強強聯手,不僅能打破癌症“種族偏好、致病因素、藥物選擇”的壁壘,反而由於Watson與專家意見“一致性”,使患者得到更加規範的治療。

事實上,我們從來就沒有辦法用“國籍”來標記Watson。

眾所周知,Watson學習的數據來自全球,250本以上醫學書籍、330種以上專業期刊、2700萬份論文研究數據,這些數據和知識涵蓋全球醫療領域的最新進展,橫貫東西、超越地域限制。

當然它學習到的並不僅僅是這些,要知道這些期刊和數據可是不斷推新的,Watson學習的知識平均每1到2個月就更新一次,所以Watson才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不斷進步,所支持的癌種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

走進Watson(2):我來自美國,但我不是“老外”

Watson遵循NCCN指南,它是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發佈的各種惡性腫瘤臨床實踐指南,得到了全球臨床醫師的認可和遵循,其宗旨是在全球範圍內提高腫瘤服務水平,造福腫瘤患者,是全球腫瘤醫生的聖經。

Watson的實戰經驗則來自於全球權威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在《Nature》出版集團發佈的癌症機構研究成果排名榜上,2016~2017年連續兩年以絕對優勢位列榜首;《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佈的美國最佳腫瘤醫院排行榜,連續29年排名全美前三,它是全球腫瘤醫生的聖地,無數腫瘤患者生命最後的希望,代表全球至高治療水準。

走進Watson(2):我來自美國,但我不是“老外”

而隨著Watson本地化工作不斷推進,將包括CSCO指南等本土醫療準則囊括進Watson的學習體系,這無疑將使Watson在全球視野基礎上,更加契合國人需要。

全球一體化正在推進,Watson正是其在醫療領域的典型代表,它博取眾長,學習尖端醫療技術,來幫助所有需要它的人。

如果要給Watson定位,它的簡歷或許該這樣寫:生在美國,學在全球最高學府,遵循全球醫療準則,服務於世界,紮根在中國。

醫療無國界,Watson的服務也沒有國界,它是名副其實的無國界醫生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