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印記」她的“六次”搬家記

點擊上方 “南平女性之聲”關注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她是光澤縣的一位普通市民

用文字記錄了自家

40年來房屋的變遷

她希望與我們分享

6次的搬家喜悅

她是改革開放40年來

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一個縮影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她的六次搬家吧!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從1978年至今的這40年,對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40年。這40年,我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一位母親,而且即將當婆婆了。在這40年中,“搬家”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30多平方米的無奈

1978年,我和父母、弟妹6口人

住在文昌路兩間

30多平方米的

低矮平房裡

↓↓↓↓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考慮到我們兄妹漸漸長大了

父母把廚房改成房間

讓兩個弟弟住

燒飯做菜就到自家過道旁

自搭的木板屋裡

煙火把牆壁燻得烏黑

那時我們住的房子沒有衛生間,都是用馬桶,每天提到外面的廁所或是自家的菜地裡去倒。當時,雖住房擁擠,但看周圍的人,大多還是住在木板牆,而我家畢竟還是粉刷了石灰的白磚牆,平整的水泥地,心中還有一種優越感……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60多平方米的回憶

1981年,父親單位考慮我們家

子女多住房太擠

便在一棟兩層樓的宿舍裡

分給我父親一套一樓的

兩間帶廚房的套房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另外還在其它地方

空出兩間房給我們家

算來有60多平方米

我們全家可開心了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但時間一長,房屋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我家住一樓光線不太好,還有,當時的樓面是用木板鋪的,樓下人家要承受樓上的孩子嬉戲打鬧的響聲,樓上人家要時常遭受雨天漏水的苦惱。那時也沒有衛生間,樓上人家在方便時的響聲,難免讓上下之間都感到尷尬。

120多平方米的新家

1986年,父親單位

在文昌路建起了

一棟磚混結構的

五層宿舍樓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因為父親是老幹部

單位特別照顧

我和弟妹又隨

父母搬進了四樓的

一套設施齊全的

120多平方米的新家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望著高高的樓房,我終於也有自己的單人間。已經習慣跟妹妹擠一張床的我,當時真有“先富起來”的那種感覺。可早年的房子在設計上,也有諸多問題。比如所有的管道都裸露在室內,且水管、電線等質量較差容易老化。窗戶都是木製的,日曬雨打風吹後,容易變形關不攏。

但那時能住上那樣一套房子

是很讓人羨慕的

而就在這套房子裡

我出嫁了

結束了大家庭生活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近20平方米的婚房

1990年,我結婚時

單位宿舍房很緊張

按照工作年限以及崗位

我在辦公樓的3層

分到了一間

近20平方米的單間

一至二層是單位的辦公區,廚房是共用一層,要如廁還得到樓下60米外的公廁去。但在當時,能有這樣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我心滿意足,很多人結婚後因沒有單獨的住房,仍然與父母住在一起。

1991年,我的兒子出生了

丈夫在省外部隊服役

因房子太小

上班時,只好把孩子

託給鄰居大媽照顧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每天餵奶、上班、買菜、做飯洗衣服,還要去公廁倒痰盂,我忙得不亦樂乎。不料有一天,兒子得急性肺炎,燒得迷糊,住進了醫院。次日,待丈夫趕到家時,我也病倒了。

這個夏季,特別悶熱

只靠一臺電風扇

驅除熱氣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那段時間,丈夫把所有的家務活都攬了過去。樓上沒有通自來水,所有的東西要拿到樓下洗,衣服要拿到另一棟樓的房頂去曬,遇到雨天,尤為不便。丈夫從房間到廚房,從廚房到另棟房頂跑上跑下,滿身大汗,疲憊的他體諒到我平時的難處。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丈夫對我說:

我不像其他做丈夫的那樣,能在家與你一起照管孩子,我的擔子全壓在你肩上,我欠你和孩子的,等我們團圓後我一定加倍補還。

我感動得哭了

驚嚇、勞累

也統統順著淚水

流了出來

56平方米的套房

1995年,我終於分到

一處56平方米的

二室一廳套房

那時,丈夫還在部隊,5歲的兒子和我是家中的常住人口,丈夫仍屬流動人口。家中房間格外小巧,但我總把它擦得乾乾淨淨,收拾得整整齊齊。開朗的丈夫休假到家,家裡就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他會帶著我和兒子玩得忘乎所以

以至讓我們感到

時間短暫

早睡早起的兒子,起床後就坐到窗前的桌上畫畫,畫城鄉、畫戰場、畫超人奧特曼,他畫的天安門廣場還得過獎呢!我和兒子與丈夫一次次團圓又一次次分離,這50多平方米的家就是我們生活的見證。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在這個家中

我們感到了幸福歡樂和自由

它成了我的世界

兒子的樂園

丈夫遠航歸來的

港灣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200多平方米的樓房

2000年,丈夫轉業到地方安置

我們批了一塊

地基建房

2004年,我們3口之家搬進了設計合理、裝修考究、光線明亮、面積達200多平方米的現代型3層樓房裡。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每層都有衛生間,還有專門的書房和客房,而且有一個種植了四季花木、鋪著草坪的庭院。現在我們的房子不僅僅是一個擋風避雨的居所,更是休閒放鬆的場所。

「改革开放40年▪印记」她的“六次”搬家记

可以說,經歷了這六次搬家

房子伴隨著我們從貧窮走向小康

也伴隨著我們從簡單的生活

進入高品質的愜意

而這美好的生活

都源於改革

源於這股美好的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