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歷史總是提前留下了草蛇灰線,再回首令人豁然開朗;前行路上那些習以為常的時間節點,再回溯卻都指向了一個未知的結局。

1998 年的春節來得比往年早,中央電視臺首次在 1 號演播大廳舉行“春節聯歡晚會”。彼時已走過十五年的春晚,正好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逐漸成為全國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新民俗”。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年輕的王菲和那英首次同臺,兩相交織,唱響了一曲《相約 1998》,拉開了一出顛沛又值得日後細細品味的往事帷幕。

在這個舞臺上,何慶魁用小品《拜年》,第一次確定了趙本山、高秀敏、範偉“鐵三角”的合作陣容,為以後耳熟能詳的《賣柺》《賣車》等系列小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此時,趙本山還不能被稱為“小品王”,因為評劇出身的趙麗蓉,才是春晚舞臺上最受人矚目的紅人。她那一口具有代表性的唐山話,總是能活靈活現地塑造出一個在新時代弄潮的人物形象。在《功夫令》中精神抖擻地唱著“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成為歌舞小品的開創者,但誰都沒想到,兩年後老太太卻溘然長往。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陳佩斯和朱時茂已經是第十一次登上春晚舞臺的“常客”了,但這次卻是他和央視分崩離析前最後的平靜,《王爺郵差》中那個遠去的背影成為他在春晚的絕唱。

那時誰都無法預知,什麼東西正在崩塌,什麼東西又正在破土。

劉歡留著快到肩的長髮,頗有搖滾老炮的氣韻,舞臺上唱響一曲《好漢歌》,“風風火火闖九州”,將眾人的思緒拉回輝煌的時代。

開年大戲《水滸傳》已熱播十八天,受歡迎程度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毫不誇張。在原著沒有核心人物的限制下,《水滸傳》成為第一部生動的群像戲,打造出諸多正面的、反面的、出身高貴的、流落市井的人物形象,他們不僅鮮活,更是在時代的桎梏下,經受著顛沛流離的心路變化。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其中由李雪健扮演的宋江,成為電視劇歷史上不容忽視的經典角色之一。他為宋江加上了一抹悲壯的理想主義色彩,通過對一些特色動作、細微表情、節奏力度等方面的精準處理,李雪健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仍是今天的小鮮肉們借鑑學習的範本。

而當時的《新聞聯播》破天荒地播過多條關於《水滸傳》的新聞,其中一條說觀眾紛紛來信表示《水滸傳》每天一集太少了,建議多放點。於是,中央電視臺決定將原本設置的一天一集改為一天播放兩集。

這在當時算是一個破例,畢竟當時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間電視劇都是一天只播一集。

如果你有留意,那時頻繁出現在《新聞聯播》中的字眼,還有一個“下崗”。彼時的中國,正在經歷著一些不動聲色的變化。從 1998 年開始,一大批職工收到工廠“停薪留職”的通知,國企改制浩浩蕩蕩地開始了。

改制後,職工買斷工齡,領取部分資金,相當於遣散費,黯然離開工作多年的單位,“以廠為家”成為一個職工家庭永遠的回憶。而一旦離開了體制的鐵飯碗,不少家庭從夢中驚醒,如何生存成為懸在每個家庭頭上的一大問題。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個體被時代裹挾著的無助感,似乎在觀看《水滸傳》中,人們的內心投射可以得到極大的認可。我們不僅可以和梁山好漢共情,甚至還有些感同身受。

1998 年,就這麼來了。

日子看似如水一樣平常,實則理想主義漸漸被現實壓低了頭,娛樂至上開始緩慢地冒尖。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比如,鳳凰衛視出品了一個談話類節目《鏘鏘三人行》。和以往嚴肅規整的新聞節目不同,該節目雖然主要是由主持人竇文濤和嘉賓一起針對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研究,但節目更側重的是眾人的各抒己見,用一種“俗人談閒話”的方式,在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的情致中,達到信息傳播和製造樂趣的目的。

同年,當觀眾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機,卻發現央視也推出了一檔新節目。一個穿著華麗服飾、留著微卷長髮、笑容熱情洋溢的主持人和以往的那些嚴肅面孔都不太一樣,他是李詠。

喜歡扔手卡和敲金蛋,更是喜歡調動全場觀眾的氣氛,期期都會激動地喊出“各位收看的是幸運 52”,並會在節目裡送出千元大獎和超級大禮。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在“下海潮”還沒有多久,人人羞於談錢的社會環境下,李詠每期像聖誕老人一樣慷慨地送出各份好禮,如果放到今日,他一定是人人轉發膜拜的“中國錦鯉”。

但令人惋惜的是,今年的 10 月 25 日,50 歲的李詠抗癌失敗去世,他的妻子哈文在微博發文稱,“永失我愛”。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恰逢《幸運 52》誕生二十週年的特殊節點,李詠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將他的青春年華永遠印刻在電視節目之中,留下一批觀眾回憶悼念。

1998 年還沒有真人秀之說,一夜爆紅的《幸運 52》算是中國第一檔國外模式引進的節目,它的前身是由央視廣告信息中心主任譚希松拍板花了 40 萬英鎊買下的英國原創節目《GO BINGO》版權,然後翻譯製作。

新生必定帶有爭議,特別在當時普遍是嚴肅節目的常態之下,《幸運 52》的“淺”,使得不少觀眾嫌棄李詠的娛樂太低俗,太刻薄。

但這一切,都無法壓制娛樂這個概念在中國這片大地上緩慢發出的新芽,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當年開播的《還珠格格》身上。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率先在臺灣中視首播,隨後被引進內地播出後最高收視突破 62.8%,《還珠格格》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電視劇有數據統計後的收視紀錄。

小燕子趙薇成為全民文化偶像,為中國大陸開創了流行文化偶像巨星時代。她一麻袋一麻袋地收粉絲的來信,因為不常在學校,就讓兩個男同學幫她清理信件。其中之一,便是黃曉明。

這部電視劇對偶像的定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個挑戰規則、逃離權威、凡事遵從內心最直接欲求的小燕子,可比如今的魏瓔珞更加大膽和自由。

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國產電視劇大多以嚴肅劇為主,但市場經濟的火苗已經冒頭,由體制內向市場轉化的嘗試不可避免地也出現著。《還珠格格》不僅踩在了時代的痛點之上,也宛如替主演們打開了魔盒,為日後的事情追溯本源。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范冰冰在劇中只是飾演了一個小丫鬟,但《還珠格格》之後又憑藉著電影《手機》,進入了“四旦雙冰”的行列,不僅開了國內第一個明星工作室,還通過“範爺”的形象包裝,穩坐一線大花的地位。

趙薇此後經歷了短暫的“軍旗裝事件”之後,轉頭去北影讀了導演系研究生,她執導的畢業作品《致青春》替她囊獲了 7 億多票房,並獲得第 29 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第 32 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更重要的是,趙薇此時認識了老公黃有龍,正式開啟了自己在商業版圖上的拓展,走進了資本的世界。

曾因偷稅漏稅在監獄待過 422 天的劉曉慶,出了一本自傳《人生不怕從頭再來》。她送給了范冰冰一本,范冰冰在微博上感慨道,“敬佩這個如水一樣偉大的女人。”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自己轉身卻在同樣的錯誤上栽了跟頭,“陰陽合同”事件後,范冰冰因為偷稅漏稅被罰 8.84 億,無法獲知復出之路。另一邊的趙薇,又以 51 倍槓桿收購萬家文化被罰,國民信任度直線下降。

人生的每一步都暗藏玄機,我們往往感嘆時間是最好的作者,是因為你以為的上山,其實也有可能是下坡。

這一年,范冰冰後來的男友李晨也才剛剛出道,參演了一部電視劇《十七歲不哭》,這個由女中學生李芳芳的同名散文集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講述了一群十六七歲男孩女孩在校園裡的青春成長故事,算是如今青春校園劇的前輩。其中的“振華中學”也成為了網劇《最好的我們》及《你好,舊時光》中的故事發生地。

而李芳芳在 2018 年,又執導了一部電影,叫做《無問西東》。

導演張一白此前還是一直以拍攝 MV、宣傳片為主,他給田震拍攝的 MV《好大一棵樹》,獲得了由中央電視臺舉辦音樂電視大獎賽的銀獎。

1998 年開播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是他首次執導電視連續劇,也同時扭轉了他的職業方向。這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青春偶像劇,李亞鵬、徐靜蕾、王學兵等主演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九十年代都市青年愛情、立志的長卷。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劇中有愛情、有夢想、有流行、有浪漫,但沒有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算是初具偶像劇雛形,但與真正意義上的偶像劇還是有差距。

臺灣偶像劇還也沒有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反而是朱德庸的《澀女郎》漫畫呈現出的一幕幕現代都會男女的縮影,在 1998 年進入大陸市場後,受到讀者的喜愛和追捧。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根據《澀女郎》改編的電視劇《粉紅女郎》也曾在 2003 年一經播出風靡一時,劉若英、陳好等主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澀女郎”也因而被《新週刊》雜誌的讀者選為年度“她世紀”女性代言人。

此時的臺灣金馬獎上,最佳女主角獎盃被一個來自內地的 17 歲姑娘捧走了。她睜著靈動的大眼睛,絲毫沒有怯場。隨後又因主演電視劇《都是天使惹的禍》在內地一舉成名,她是李小璐。

而在香港的電視劇裡,那時最火的應該是陳小春的《鹿鼎記》。這部 TVB 出品的 45 集古裝武俠電視連續劇,改編自金庸同名武俠小說,是香港 TVB 劇成熟期類型化和批量化的產物,帶有的快餐商品的屬性。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陳小春此時還不是 jasper 的爸爸,參演了《古惑仔》系列電影后,已經憑藉片中飾演“山雞”一角為人所熟識。但他在《鹿鼎記》中反而打破常規,在尊重原著框架的前提下,增加了許多原創橋段,將韋小寶變得古靈精怪。

因此不少人說這部《鹿鼎記》是金庸的,同時也是大眾的。符合大眾審美需求,也與大眾情感同頻共振。

可惜的是,金庸先生也在 2018 年仙逝,他用一己之力把武俠小說推崇到文學的頂峰,創作了一個武俠的新時代,並滋養了一批從小說紛紛改編而來的武俠電視劇。

1998 年,該到來的還在路上,該結束的卻已經結束。

此前因參演電視劇《北京夏天》而嶄露頭角的歌手陳羽凡,1998 年與胡海泉一見如故,二人同時簽約滾石唱片,各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字,宣告羽泉正式成立。

二人隨後是順風順水,首張專輯《最美》的銷量即破百萬,一躍成為內地銷量冠軍。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人生就是這麼奇奧,八年後,陳羽凡與白百何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相遇,那是愛情的開始。二十年後,陳羽凡吸毒被抓,也和白百合離了婚,那是事業的結束。

胡海泉在微博上發出痛心的十個“為什麼”,卻也讓外界的目光對準了這二十年來,二人在商業上的投資,以及內地資本市場的形成之路。

1998 年前後,民營資本開始介入電視劇市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規定,合拍片和引進劇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同時開始推進製播分離,似乎在為國產劇市場的繁榮奠定了一定的環境基礎。

在這個時期,先後有 24 家民營電視劇製作公司拿到了《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甲種),持此證機構可以獨立製作和發行電視劇,拍攝時間和數量不受限制。

同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嗅到了電影的崛起趨勢,華誼兄弟正式進軍電影行業。此時的王長田用借來的 10 萬塊錢,在居民樓裡宣佈北京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註冊成立。第二年,光線遷至“嘉德樓”,《中國娛樂報道》節目正式啟動。

此時,北影廠最年輕的科級幹部於冬辭職,懷揣著對電影的執著與夢想,創立了博納文化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並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如今的影視行業大佬們在那時仍處於創業試驗的摸索期,他們面對著極大的未知,卻在包容、開放、多樣的時代環境中做到了百花爭鳴,在探索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但其實,進入 1998 年後,中國經濟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既面臨著國企下崗失業潮,同時也深受亞洲金融風暴的侵襲,金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曾一度宣稱“中國經濟撐不過 1998 年夏天”。

而在當時,朱鎔基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講出“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悲壯的誓言。

現在回望,仍會感慨當年歲月的不易。但也正是中國在金融危機裡負責任的形象,贏得了世界的信任。許多的變革,正是在壓力之下,涅槃重生。在迎接挑戰與機遇之時,一些行業的萌芽也才慢慢開始。比如,中國互聯網。

1998 年的深圳,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劉強東,在中關村擺了個攤位“京東多媒體”,售賣刻錄機。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此時也在北京的小酒館裡,喝著酒極度悲傷,也醞釀著下一次的重新開始。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當時或許並不引人注目的這些人,卻在行業發展中嗅到了“改命”的氣息,在默默無聞中,在沒有聚光燈的地方,他們或許也沒有想到,這一切開端,都影響著如今中國互聯網的格局。

這一年的十二月末,文壇巨擘錢鍾書離世,妻子楊絳遵從他的遺囑,不辦葬禮,不留骨灰,淡泊名利,簡單低調。寫出“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的文學巨匠,他的離開似乎也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回到 1998:那些歷史埋下的伏筆、涅槃與新生

吳曉波曾在《激盪三十年》裡寫道:“在科學史、藝術史和商業史上,當一個流派或國家正處於鼎盛的上升期,便會在某一年份集束式地誕生一批偉大的人物或公司。這個現象很難用十分理性的邏輯來推導,它大概就是歷史內在的戲劇性。”

這一切都來源於 1998,卻也像極了 2018。

二十年足以讓人成長,也足以讓人老去。回憶是帶有濾鏡的篩選,而未來卻是帶有未知的恐懼。

我們喜歡懷念過去,特別是在影視業被“寒冬”縈繞一整年的 2018。行業環境面臨清洗,一路狂奔的發展勢頭逐漸變慢迴歸理性,喧囂反而加重著迷茫的成分。一些細枝末節的變化,如切膚之感,讓每一個身處行業的人對突如其來的變動,或深感無助,或焦慮萬分。

明年,後年,或者下一個未知的十年,無論從業者的目的何為,大家紛紛陷入對未來的擔憂之中,希望可以“偶開天眼”,希望可以觸摸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脈搏。

但我們誰都無法做大預言家,

歷史的迷人之處在於驚人的相似性,在於時間的伏脈千里。我們回望行業的先行者們,他們被時間之手,同樣推至時代的風口浪尖,同樣也帶著困惑向前奔跑。

已經轉眼過去二十年的 1998 年,只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普通節點。如果回想過往,任何一個年份、一個瞬間、一部作品,它都會是每段輝煌歲月的濃縮,也會是下一個時代璀璨的醞釀。

因此 2018 所有的一切,遑論悲喜,也只不過是一個剛剛開始。命運如環,那些歷史上留下的伏筆,如今卻又值得處於 2018 年的人們借鑑、回顧與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