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廢塑料行業十大事件-易再生網


2018年廢塑料行業十大事件-易再生網

2018年廢塑料行業十大事件-易再生網


2018年已倏然而逝,再生塑料行業發生了太多的事,全面禁廢、環保治理散亂汙、“一刀切”、海關堅守國門、世界組織治塑、廢塑料標準發佈……筆者精選了2018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關乎你我的十大事件,帶你回顧這一年行業發展的圖與譜。

1

吹響全面禁廢衝鋒號丨

廢塑料由“限制”進口 轉變為“全面禁廢”


事件:4月18日,由生態環保部、商務部等四部委共同審議公佈了關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翌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18年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於調整的公告》,分批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將廢五金、廢船、廢汽車壓件、冶煉渣、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將不鏽鋼廢碎料、鈦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9年12月31日起執行。

簡評:

2017年7月,中國政府發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逐步有序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此次目錄調整是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洋垃圾禁令的“春風”過境,大力扶持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政策頻頻落地,廢塑料回收和再利用行業迎來了轉型契機。

2

萬馬齊喑究可哀丨

一紙“限廢令” 美國“洋垃圾”擬轉移出口至東南亞

事件:2017年7月,中國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旨在強化對固體廢物進行管理,並於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洋垃圾”禁令。

在“洋垃圾”禁令發佈一年後,近日有媒體報道,美國企業打算將廢品轉移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但也在計劃籌集資金啟動各類項目以做長期規劃。

簡評:長期以來,洋垃圾大量囤積在我國境內,入境渠道存在不正規現象不說,還老往“散亂汙”企業流,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一紙“洋垃圾”禁令,展示出中國加大環保整頓力度、不做世界“垃圾場”的決心,那些企圖依靠出口轉嫁本國垃圾的國家不得不另謀出路。在一定程度上,我國的禁令也起到“倒逼”某些出口國提高洋垃圾資源利用率的作用。

3

最強音丨

生態環境部—堅決取締廢塑料等廢物加工"散亂汙"企業

事件:7月,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門單獨或者會同相關部門發佈多項規範文件,集中整治廢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和廢塑料加工利用企業,推動廢塑料回收利用集聚發展和清潔利用。

下一步,將不斷加強執法監督,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清理整頓,堅決取締汙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廢塑料等廢物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亂汙"企業和集散地。

簡評:言辭有力顯示出生態環境部對待散亂汙企業的態度,但難免會落下武斷的窠臼。9月2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要求制定發佈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嚴禁“一刀切”。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懶政、敷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態環境保護為藉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對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中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雖然前後口徑不一,但治理的決心還是有的。

4

洋垃圾流向圖丨

臺媒:大陸停收“洋垃圾” 86國百萬噸“洋垃圾”倒向臺灣

事件:8月,臺媒稱,中國大陸自今年年初開始,禁止包括歐美廢紙與廢塑料等“洋垃圾”進入中國大陸。至今7個月來,包括共86個國家將廢紙與廢塑料倒向臺灣地區。據報道,目前已有逾百萬噸,共4萬個貨櫃的廢紙與廢塑料湧入臺灣。

報道表示,大陸禁廢政策是2017年8月宣佈,觀察臺灣地區2017年8月當月廢塑料進口量為1.55萬噸,9月進口廢塑料量為1.67萬噸,變化不大,但到了10月,進口廢塑料數量激增至2.23萬噸,持續上演“只有官員什麼都不知道”的戲碼。

簡評:中國的一紙禁令,就讓眾多國家和地區為之驚慌失措。可見在治理垃圾問題上一些國家的短見。中國禁廢給國家上了一堂誰汙染、誰治理的課,這與金錢與國際地位無關。

5

清廢在行動丨

天津海關開展“固廢清港”行動 清除口岸6000噸“洋垃圾”

為清除口岸滯壓“洋垃圾”,9月中旬開始,天津海關聯合口岸相關部門,開展大規模“固廢清港”行動。截至10月25日,天津海關已處置785個集裝箱的固體廢物和危化品貨物,總重約1.46萬噸。

據天津海關介紹,未報關、無主、超標固體廢物滯壓港口,既佔用港口資源,又給口岸埋下汙染的隱患。針對這一問題,天津海關開展 “固廢清港”行動,此行動將持續到12月底,計劃在今年底前再銷燬無法退運的檢驗不合格超期固廢等敏感貨物6330.11噸,全面清除口岸“洋垃圾”。

簡評: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履行國門衛士的職責,讓垃圾留在了國門之外。但對於那些沒有主人的滯港垃圾而言,除了從源頭治理,第一時間啟動鑑定和責令退運程序;對於無退運主體的檢驗不合格超期貨,只能以大規模集中銷燬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置,從源頭上杜絕有害成分產生。

6

國際也瘋狂丨

歐盟議會通過禁塑令 2021年後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事件:歐盟議會10月24日投票,以壓倒性優勢通過,批准從202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以遏制日益嚴重的塑料廢棄物對海洋和生態環境的汙染。

針對塑料廢棄物對全球的危害,歐盟委員會5月提交了一項關於控制塑料廢棄物的提案,希望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塑料用品。根據歐盟議會最新批准的這項提案,從2021年起,歐盟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餐具、棉籤、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些用品將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將根據現有的回收模式單獨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員國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達到90%

簡評:歐盟通過的禁塑指令,標誌著歐盟從整體上繼續加大了“限塑”方面的步伐。這與中國2017年7月出臺的“禁廢令”有異曲同工之妙,宗旨都指向塑料產品的回收與替代利用。

不管是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或是開發可替代品,初衷都是減少汙染和資源浪費。在全球日益嚴峻的塑料垃圾汙染及治理上,越來越多的組織及國家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形成了共識,這是很好的導向。

7

大浪淘沙留真金丨

《廢塑料回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發佈

事件:11月1日,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制修訂計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國家標準工作組秘書處已組織完成了《廢塑料回收技術規範》等4項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

簡評:標準制定以及不久後的出臺,使廢塑料再生有了一套可供遵守的通用規範,標準所規定的各項具體細則相當於搭建了一道道門檻,去劣存優,使廢塑料行業回收行業洗牌重組。經過市場大浪的洗滌,留下來的,必將在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

8

打非走私完美收官丨

“藍天2018”查證走私廢塑料等固廢155萬噸

事件:12月19日,海關總署開展“藍天2018”第五輪打擊走私集中收網行動。在海關總署統一指揮下,廣東分署,天津、大連、上海、南京、寧波、青島、長沙、廣州、深圳、汕頭、黃埔、南寧、昆明等13個直屬海關,出動警力857名,分成行動小組171個,在天津等11個省(區、市)同步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全國海關緝私部門一舉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3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29名,查證廢塑料、廢礦渣、出口硅鐵合金等涉案貨物9.16萬噸,獲取了大批走私證據,查扣、凍結了大量非法資金。

今年以來,全國海關已經針對“洋垃圾”走私開展了5輪次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集中打擊,全力封堵攔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共刑事立案47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18名,打掉走私犯罪團伙202個,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等涉案固體廢物共155萬餘噸。

簡評:“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危害生態安全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得人心,人心向背,今年海關部門對違法行為頻頻亮劍,通過持續、滾動地高壓嚴打,使“洋垃圾”走私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離生態文明又進了一步。

9

限制固廢進口丨

四部委聯合印發公告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 八種固廢2019年7月起限制進口

事件:2018年12月21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2018年第68號),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是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既定安排,此前已經調整過兩次。在2017年將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品、釩渣等4類24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的基礎上,2018年4月調整了第二、第三批目錄:將廢五金、廢船、廢汽車壓件、冶煉渣、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將不鏽鋼廢碎料、鈦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9年12月31日起執行。同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回收銅、回收鋁原料產品質量標準,符合國家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的回收銅、回收鋁原料產品,不屬於固體廢物,可按普通自由進口貨物管理。

簡評: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

10

無標準不方圓丨

海關總署發佈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

事件:2018年12月29日,海關總署發佈《關於發佈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的公告》(2018年第216號)。為規範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到貨檢驗檢疫,提升檢驗檢疫工作質量,海關總署決定發佈《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檢驗檢疫規程 第1部分:廢塑料》等11項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見附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被代替標準同時廢止。

簡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標準便沒有參照,沒有體系,形成不了統一的流程與規範。既要有國家標準,也要有行業標準,更要建立企業自己的標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非標產品進入市場,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