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金剛經》開篇就詮釋了人生的歸處,平凡並且去生活

閱讀充實生活,知識愉悅身心。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是佛教經典《金剛經》中的第一品。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簡單解釋一下:

如下是我所見所聞,那時候,釋迦牟尼佛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中,同時還有1250個大和尚(比丘、指的弟子)同在。

當時,世尊(敬稱,佛祖被稱為三界之尊)每到該吃飯的時候,就莊重的穿上衣服,拿起食缽,走到舍衛城中去化緣乞食。在城中按照次序化緣完之後,又回到本來的住處。

吃過飯,整理好衣服和食缽,洗過腳,在座位上鋪好墊子,然後打坐。

多讀一分:《金剛經》開篇就詮釋了人生的歸處,平凡並且去生活

金剛經

《金剛經》版本有很多,我們現在閱讀到的是唐朝時玄奘所翻譯的。“金剛”有無堅不摧的意思,“金剛經”就是指能讓人擁有無堅不摧智慧,去解決困難和煩惱。

這開篇的一段話,就講佛在舍衛國的生活日常,按時去城裡化緣乞討,回來洗漱,打坐,像是日記,讀者朋友們從中體會到什麼了嗎?

如果沒有,就請再花一分鐘讀一遍,其中已經告訴了我們人這一生的歸處。

多讀一分:《金剛經》開篇就詮釋了人生的歸處,平凡並且去生活

小和尚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段話:

首先介紹了釋迦牟尼佛當時的人生背景,對,是人生背景,而不是神化。

他已經收了1250個弟子,但是到了該吃飯的時候了,佛祖還是規規矩矩的穿好衣服,拿上缽,就是現在的飯碗,走著就進城去討飯化緣了,一家一戶的按照順序敲門,最後再走回來,像普通人一樣吃飯,刷碗,收拾一番後,找個暖和的地方,鋪個小墊子就閉眼開始打坐。

有眾多弟子的佛,被稱為佛祖,其實根本不必自己動手動腳,身邊的弟子也都願意侍候,飯菜衣食都能無憂,但是佛,自帶無比大光環的佛,仍舊是獨自出門行乞,似乎跟平常的小和尚沒有區別。

“乞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件事首先跟佛的身份就不相符,跟“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稱號更是大相徑庭,但是這就是一個平凡“人”的“生活”。

人生的歸處就是這麼簡單隨和又平靜的:平凡並且去生活。

多讀一分:《金剛經》開篇就詮釋了人生的歸處,平凡並且去生活

小和尚

佛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養尊處優,就像平常的人一樣,吃飯的時候就從容的拿起飯碗,做自己每天該做的事,沒有尊卑的觀念,沒有覺得討飯屈辱,平靜的不計較得失,走出去時放下一切,簡單的生活,回到住處,又迴歸到自我的平靜。這也許就是生活本來的模樣,平凡開始每一天,去工作,去走走,回到平凡的自己,吃飯、思考,修行,不悲不喜,沒有成見,從容安詳。

也許在繁忙和壓力重重的現在社會中,我們每天忙碌,思前想後,負重前行,是不是正應該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的歸處?

是功名利祿,還是生活的本身?

迴歸平凡的自己,接納平凡,並且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