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一分:《金刚经》开篇就诠释了人生的归处,平凡并且去生活

阅读充实生活,知识愉悦身心。

今天跟朋友们分享的是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第一品。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简单解释一下:

如下是我所见所闻,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同时还有1250个大和尚(比丘、指的弟子)同在。

当时,世尊(敬称,佛祖被称为三界之尊)每到该吃饭的时候,就庄重的穿上衣服,拿起食钵,走到舍卫城中去化缘乞食。在城中按照次序化缘完之后,又回到本来的住处。

吃过饭,整理好衣服和食钵,洗过脚,在座位上铺好垫子,然后打坐。

多读一分:《金刚经》开篇就诠释了人生的归处,平凡并且去生活

金刚经

《金刚经》版本有很多,我们现在阅读到的是唐朝时玄奘所翻译的。“金刚”有无坚不摧的意思,“金刚经”就是指能让人拥有无坚不摧智慧,去解决困难和烦恼。

这开篇的一段话,就讲佛在舍卫国的生活日常,按时去城里化缘乞讨,回来洗漱,打坐,像是日记,读者朋友们从中体会到什么了吗?

如果没有,就请再花一分钟读一遍,其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人这一生的归处。

多读一分:《金刚经》开篇就诠释了人生的归处,平凡并且去生活

小和尚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段话:

首先介绍了释迦牟尼佛当时的人生背景,对,是人生背景,而不是神化。

他已经收了1250个弟子,但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佛祖还是规规矩矩的穿好衣服,拿上钵,就是现在的饭碗,走着就进城去讨饭化缘了,一家一户的按照顺序敲门,最后再走回来,像普通人一样吃饭,刷碗,收拾一番后,找个暖和的地方,铺个小垫子就闭眼开始打坐。

有众多弟子的佛,被称为佛祖,其实根本不必自己动手动脚,身边的弟子也都愿意侍候,饭菜衣食都能无忧,但是佛,自带无比大光环的佛,仍旧是独自出门行乞,似乎跟平常的小和尚没有区别。

“乞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件事首先跟佛的身份就不相符,跟“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称号更是大相径庭,但是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生活”。

人生的归处就是这么简单随和又平静的:平凡并且去生活。

多读一分:《金刚经》开篇就诠释了人生的归处,平凡并且去生活

小和尚

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养尊处优,就像平常的人一样,吃饭的时候就从容的拿起饭碗,做自己每天该做的事,没有尊卑的观念,没有觉得讨饭屈辱,平静的不计较得失,走出去时放下一切,简单的生活,回到住处,又回归到自我的平静。这也许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平凡开始每一天,去工作,去走走,回到平凡的自己,吃饭、思考,修行,不悲不喜,没有成见,从容安详。

也许在繁忙和压力重重的现在社会中,我们每天忙碌,思前想后,负重前行,是不是正应该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的归处?

是功名利禄,还是生活的本身?

回归平凡的自己,接纳平凡,并且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