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小岞李氏的“沙堤傳芳”之由來


隴西衍派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氏望族源遠流長,史載其上古始祖為皋陶,實則出自軒轅黃帝。相傳黃帝五世孫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堯時擔任國之刑獄的大理職務,因斷案有方而子孫世襲大理職務,以官名命族為理氏。商未時理氏後裔理徵,因執法剛正不阿被紂王處死,其妻契和氏帶幼子利貞避難於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後逃於伊侯之墟 (今河南安陽)。因母子倆錢糧不濟,飢渴交困,幸逢當地李樹果熟,二人摘李充飢,遂得以活命。後利貞唯恐誅連後代,又不忘活命之恩,於是改理氏為李姓,李利貞遂為李姓之一世始祖。

春秋戰國之際,李氏人才濟濟,屢出將相。李斯也系陳國苦縣李氏後裔,助始皇帝掃平六國,一統宇內。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伯陽八世孫李曇初為趙之柏人侯,入秦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辯、昭、璣。崇字伯佑,封隴西郡王南鄭公。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秦大將軍,率

軍伐燕,將燕太子丹追殺。封隴西侯。信生超,仕漢為大將軍,漁陽太守,有二子,長曰元曠,官居侍中,次曰仲翔,為河東太守,晉封徵西將軍,討叛羌於素昌,戰歿,贈太尉,葬隴西狄道東川。其子伯考歷仕隴西、河東二郡太守。自李崇至伯考,祖孫六代,或為鎮將,或為郡守,其生平業績,多在隴西,奠定了“隴西李氏”的基業,因而李崇被推為“隴西李氏”之始祖。李崇之弟李璣,字伯衡,為秦之太傅,生三子:雲、牧、齊。李牧為趙相,封武安君,居趙郡(河北趙縣)。子孫世居趙郡,蔚然巨族。故李氏推李牧為趙郡(河北趙縣)鼻祖。

漢朝時,隴西李氏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李廣孫李陵戰敗被俘降於匈奴,使隴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權傾朝野的望族。隴西李氏李淵滅隋,建立唐朝,奉李姓為國姓。在唐朝,隴西李氏的聲望超過了趙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將李置於諸士族姓氏之首,更將有功之臣賜姓李,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為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唐

《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所以隴西郡李姓為顯貴世族,“隴西堂”李氏至為尊貴,李氏後裔共奉隴西堂。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氏郡望多以“隴西望族”、“ 隴西衍派”為門額匾題。

沙堤傳芳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文會塑像

沙堤傳芳源自隴西衍派,沙堤始祖李文會(1097-1158),字端友,惠安縣小岞后里(內)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進士,旋即列於朝官,初授秘書省校書郎、左奉議郎、充刪令所敕定官,升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遷御史中丞,紹興十四年五月拜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副宰相)。著《金剛經注》、《三教通論》、《中興十要》等文獻,李文會仕宦期間,政績顯著,頗有民望,是南宋中流砥柱賢相。

南宋宰相,沙堤始祖李文會祖居小岞。《惠安縣誌》載:“小岞山在淨山東十里,宋參知政事李文會祖居此,其墳名蝸螺上水者尚存。李文會以故執政返鄉,有司沿海築沙堤以迎之。”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惠安縣誌

小岞原為半島,與錢山(淨峰)隔海相望,來往者均需坐船搭渡。山前(淨峰)有座古廟----渡頭宮,宮前有對文筆柱,被渡船用作拋錨的錨樁。宮有聯“渡通岞峽安登岸,頭舉桑田莫問津”。史傳李文會祖居小岞后里(後內),朝政期間,策馬返鄉事親,目睹小岞孤島,狂風惡浪,舟楫險阻。故奏請皇上,准予移山填海,皇上以孝感,賜予硃筆,劈下鳳山半壁,填海七華里,謂之“七里湖”,可架通兩岸之陸。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文會雕像

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李文會省親回鄉,“司沿海築沙堤以迎之”。李文會生平積德,居官愛民,不忘垂範後世,勉勵後嗣,即賦詩曰:“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榮君莫羨,二十年前一書生。”並親題“沙堤”。後裔以沙堤迎宰相故事傳芳後世,從此“沙堤傳芳”,作為小岞李氏堂(丁)號,世代相襲。“宋家懷賢相,千秋俎豆衍沙堤”也成為美譽。(《唐國史補卷》載:唐時替新任宰相鋪築的沙面大路稱沙堤。凡拜相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東街,名曰沙堤。故“沙堤”之名不是可亂用的。)自從紹興十四年(1144年)以後,沙堤李氏後嗣支派繁衍於海內外,迄今繁衍近三四十代。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沙堤傳芳

沙堤的解釋:

□基本解釋

1. 唐代專為宰相通行車馬所鋪築的沙面大路。

2. 用沙石等築成的堤岸。

□詳細解釋

1. 唐 代專為宰相通行車馬所鋪築的沙面大路。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凡拜相,禮絶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東街,名曰沙堤。” 唐 白居易 《官牛》詩:“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載向五門官道西,緑槐陰下鋪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塗汙馬蹄。”後用為典實。指樞臣所行之路。 宋 張元幹 《滿庭芳·壽富樞密》詞:“此去沙堤步穩,調金鼎,七葉貂蟬。” 宋 李文會 《沙堤行》:“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榮君莫羨,二十年前一書生。”

2. 用沙石等築成的堤岸。

元 喬吉 《滿庭芳·漁父詞》曲:“沙隄纜船,樵夫問訊,溪友留連。”


沙堤族裔淵源


頒定行第(現存)收集中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因“社教”及後來“文革”運動。岞江沙堤李氏完整的族譜被毀,現僅存私家族譜昭穆行第字輩都不齊全。現參照整理其順序自宋始為:

開朝建業成 隴西公卿保

雄亂霸諸侯 國維君道起

幫迺臣忠興 書香繩祖武

德業子孫謀

現僅存三十五字,而後十字各有不同。而錢山派及德化亦各有不同,其順序自宋始整理如下:

文景國正子 赴□時開芳

常榮枝樹茂 雲堯永其昌

奕世逢春潮 華登萬宏光

傳世先祖德 群賢振興邦

登高觀明月 輔國兆嘉祥

分居惠西后吳公行第:

明季開基 夢世成巖 玉炳慶宗

孝友傳家 文章華國 作述重光

附沙堤冠頭聯一對:

金錬出國家器

木培成樑棟材

李文會墓誌銘(清康熙重修):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前內三落李氏族譜(舊)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文會墓葬地圖標

皇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年(1715年)四月廿九日,岞江(小岞)闔族裔孫起工修整封塋。宋賜進士授樞密院使權參知政事李公,諱文會,字端友,諡靖節。紹興廿八年八月初一日薨於四川成都府,墓葬在卅二都二甲虎母山坑東溝墘石記曰李墓,故其鄉因稱“李墓”

墓誌雲:開親支派一脈居住李墓看守封塋。元朝大德三年,又一支分居惠西后吳,至明末分派遷入(螺陽)吳厝(民國廿九年玉麟公始建族譜)。又開親支派一支居住在江南湘州府(今上海市松江區)內真珠巷十二街頭,至明末李沾公以進士出知惠安縣親來小岞尋根祖跡,有善政,後入明宦宗記學宮,惠邑建生祠於北門外。又開親支派名“進”名“寧”名“彌”於洪武廿二年為防倭被抽丁至永寧福全千戶所軍百戶趙亮軍下授校尉水師都統人稱威正公。“李彌”因善於駕舟,被派遣琉球國(沖繩),後裔居久米村。又一支名“李性”者因撐造軍船,時遇大風雨被天災颶風滔沒於海,僅餘一婦(大吳鄉陳氏女)有孕八月生下男嗣,至永樂元年隨婦嫁在五都某甲曾爐章腳之處長大後複姓“李”。又開親支派居住赤埕前坑鄉塗寨垻內鄉。不幸軍興旁午海邊遷徙全譜散失僅存譜首數語留以子孫嗚呼。詩曰:

龍樓鳳閣九重城

新築沙堤宰相迎

我貴我榮君莫羨

二十年前一書生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小岞李氏先祖墓葬遺址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文筆山(封君墓)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沙堤世裔

沙堤世胄:

馬來西亞李氏族譜特刊載,據德化沙堤李氏族譜《沙堤族譜》原序載:“避倭氛相率入龍海,養吾公始居龍潯山麓……因告公以高洋奇穴,興沙堤吉壤,公得之喜甚,以吾家吉甫公,曾居遊沙堤,宰相故事也,獲斯地,而稱斯名,鳳凰于飛之佔,聊堪比擬矣……”。德化沙堤李氏族親現還傳記

“七里湖沙堤”世祖也。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小岞地圖(明朝)

目前旅居海內外各國及港澳臺等地的沙堤李氏後嗣對族譜記載著“沙堤”二字的不解之意,可以說,凡族譜記載或傳說有“沙堤”二字,都是李文會後嗣。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所記族譜有些失傳,有些記載不清,只記載“沙堤”或以“後內”地名為族示,沒有記載歷史,使後嗣對所記的族譜內容理解不了,特別對記載有“沙堤”二字的不解。要理解“沙堤”二字,必須知曉歷史的緣故,才能理解其淵源。總之,凡屬“沙堤”李都是南宋宰相李文會後代嗣孫。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沙堤始祖(李氏宗祠)

尋祖就尋沙堤始祖,南宋宰相李文會,尋根就尋淵源“沙堤”發源地小岞。尋根必尋祖源,只要祖源尋對,就不論中斷其緣故之。因為說,祖源歷經九百多年,不可能代代尋接,只要根尋正確,祖源就能明曉。只要根尋明白,才能知曉祖源根本源之源由,明曉祖根、祖地、徹底地瞭解歷史,就要進行追溯祖根本源,追宗祭祖活動,緬宗拜祖,感祖恩澤,啟發後世,傳宗接代的宣傳,讓下一代知曉始祖歷史根脈,解明幾百年來族譜所記載的

“沙堤”二字之意義。讓後昆徹底理解祖先歷史,理解淵源,理解祖根本源。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溯祖追宗,“沙堤”源於此,海內外印證無疑,願其世胄共鑑。重建祖祠,立冊記史,重光祖德,承前啟後,以示裔孫,尋根問祖,追溯祖根本源也。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唐代倫宗支一派本源追世胄;宋家懷賢相千秋俎豆衍沙堤。

“沙堤傳芳”與“沙堤”的由來

李文會府宅(李文會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