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211高校學生被大企業HR狂懟之後,他們的老師寫下這篇肺腑

我是一名普通大學的大學老師。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一個求職時被HR怒懟的學生

幾年來,我的學生曾被我“鄙視”過很多遍,可是當他們被別人鄙視的時候,我卻總有一種路怒的感覺,恨不得立馬抄傢伙和那人幹一架。

這些學生像是我的孩子,只許自己打罵,而不願意讓別人說上半句。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我們學院突然來了一位“大企業”的HR,這讓平時見慣了“鄉鎮企業”招聘的同學們欣喜若狂,小禮堂很快被圍個水洩不通。

我的學生——下個月就要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一名大四女生,也騰出了半天奢侈的備考時間,擠在了聽講座的人群之中。

那名衣著時髦的HR,滿載著一股傲嬌講起了她所在的“大企業”的生活:

全英文的工作環境,地標建築物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工作場地以及企業團建活動曬出的咖啡、龍蝦與遊艇不時引來同學們的陣陣驚叫,彷彿一位大都市的富二代在給一幫沒見過世面的泥腿子講城裡的生活,又像是偶像劇裡一位千金小姐因故淪落到鄉鎮,卻每天都上演著“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故事。

其實也用不著說好像,因為我們的大學本來位於一個四線城市,很多學生來自同樣的城市或農村。

幾年前曾有一名學生從上海考到這裡,所以直到現在很多老師還記得這名學生。

說來也不奇怪,若是你來自北京和上海,也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去一個四線城市上大學,除非你感覺孩子太嬌慣了,需要讓他到“下面”去“鍛鍊鍛鍊”,體驗一下“人間疾苦”。

在此背景下,這名大城市的HR來開講座,還真有一種天使淪落人間的感覺。

儘管尖酸刻薄,但這名HR還是贏得了同學們的喝彩。因為她講的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心靈毒雞湯”:

做職業規劃,不要輕易問你們的老師,你想年薪百萬卻問一個年薪十萬的人,你覺得靠譜嗎?名校都是靠講座培養學生,而普通高校只能靠講課來培養學生,你們只是在課堂上聽到某位學術大神的傳說,而名校學生卻在他們的身邊工作。他們很多人本科畢業都合作發表過核心期刊的論文,你們拿什麼在複試時和他們競爭?考研也考不上的書呆子,名校不要,我們也不要,你當我們企業是垃圾桶?別跟我說你的四六級成績,你去過國外學校交流過嗎?你的英語能說嗎?……

儘管學校也有從國內985畢業的博士“青椒”經常這樣打擊學生,但是我那群“沒見過世面”的學生還是被虐待出了高潮,他們像被打了雞血,不斷給這位人生導師爆以雷鳴般的掌聲,讓我們這些跟不上大城市節奏的大學老師尷尬到無地自容。

講座的提問環節,一位胖胖的男同學提問到:“我一直想幹我喜歡乾的事情,但父母一直反對,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位HR直接懟了回去:“因為你慫”,學生席裡立刻響起一片掌聲。

而我的那位學生,則在講座結束半小時後終於有機會擠上講臺,並怯生生地遞上了自己的簡歷。

“你在大學做了哪些事情”?HR眼神犀利,卻並不看簡歷。

我那穿著樸素的女學生在這種強大的氣場之下立刻沒了自信。

她漲紅了臉,小聲說:“我獲得了兩次學校一等獎學金”。

HR冷笑道:“也不過是XX大學(思考再三,我隱去了我們這所普通高校的名字)的獎學金而已”。

我的學生便不再說話,周圍的學生也不說話。

送走了HR,已經中午一點了,回到小禮堂的時候,我看見那個被鄙視的學生還坐在禮堂哭泣。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或者我並不該安慰她,因為那個HR說的並沒有錯,如果我的學生連這點打擊都不能承受的話,那她走上社會也是沒多大前途的。

非211高校學生被大企業HR狂懟之後,他們的老師寫下這篇肺腑

只是我仍想寫篇什麼來告訴她,即便她是很多公司HR眼裡的“沒見過世面”的“學渣”,但是仍是我們心裡的“學霸”。

因為我的那些普通高校的學生們,雖然“沒見過什麼世面”,但是我也相信,他們和那些名校的學生一樣,懷揣著夢想與渴望

他們的確沒有聽過太多高大上的講座,偶爾有一兩個名校博導應邀來做講座,也是拿了講課費就走,不讓學校寫新聞報導,因為他們擔心來我們學校做講座會影響他們的身價。

儘管如此,當一些省屬重點高校的副教授、碩導和市縣級文化名人來做講座時,我們的學生總是把講座現場擠得滿滿的,這和我經歷的京城某校“長江學者”講座仍稀稀拉拉的現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一些名校,講座實在是太多了。除非“放鬆心情”或“因公路過”的需要,那些知名院校的教授是不肯專門來我們這所高校做講座的。但是我們那些可愛的學生,不管來的是誰,都會認真地做筆記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的“普通學生們”的確也沒有到大公司實習的經歷,因為學校公告欄上到處都是工貿企業招工和保險公司招業務員的信息,甚至還有工廠招保安的信息。

人事處網站上能找到一兩個名字還像樣的企業的招聘信息,只可惜點開後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信息了,或許還有同樣優秀的企業招聘,但是這些信息還沒到學生那裡就被有關係的老師“截留”了。

張雪峰說的並沒有錯,“到九月份,去齊齊哈爾大學看看,去他們那裡招聘的都是什麼單位,而去清華北大招聘的又是什麼單位?”

我並不想提及齊齊哈爾大學的名字,因為在全世界只有兩所高校——名校和其它高校,在此分類標準下,我們大學和齊齊哈爾大學都是一樣的。

“中國幾乎所有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雙非大學開招聘會”

但是我的學生依然是優秀的,像這位被鄙視的女生,大一大二的暑假都去了南方的工廠打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能掙近4千元的工資。

他們並非不努力,只是對我們這群大學老師來說,承認自己的學生不如北大清華的學生優秀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因為他們連在同一平臺上較量的機會都沒有。

我的“普通學生們”的確只會悶頭考研,學校也把考研當成提升就業率的重要手段。這些來自高考大省的普通學生們感覺終於有一場考試給了他們和名校考生同臺競技的機會。

只是我的學校被很多名校稱為“考研工廠”,在各名校增大保研比例的同時,我很擔心這群在圖書館徹夜苦讀的學生們是否仍有讀名校的機會。

正如一位複試老師說的那樣,我的學生很用功,但好像生活在上個世紀,接受的都是過時的知識。

他說的也對,對於碩士仍佔師資主力的學院來說,我們並沒有給學生提供最新鮮的知識,因為名校名師在做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等我們看到著作和論文出版時,也至少都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但是我和學生們的關係是親密而融洽的,教師們安心教學,並不考慮太多頭銜,學生們學習刻苦,勤奮踏實。

我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他們也知道我的名字,不像一些高校,快畢業了老師還不知道學生的名字。

我的學生的確也很“土”。因為我們大學所在的城市本身就很“土”,學生們大都衣著樸素,學校也鮮見華服與豪車。

我還記得大二開學後的一次班會上,同學們都在講自己的暑期生活。那位被鄙視的女生展示了回鄉後的照片,在一張照片上,她穿了很短的裙子。而在大學裡,她似乎從沒有穿過那麼短的裙子。

後來聊天時我才知道,她的村民都認為大學是“洋氣”的,而她穿一條短裙子只是為了和這種想象中的“洋氣”混搭起來。

只不過那些村民們並不知道,不是所有的大學都很“洋氣”,他們更不知道,那些大城市裡學習好的“學霸”們,也確實很有錢。

我的學生雖然很土,但是他們既能在校園挖蒲公英做“沙拉”,也能組織一場有模有樣的元旦晚會。只是他們不可能永遠像清華的學生一樣永遠保持一種謙卑的微笑。

因為在清華般謙卑的微笑背後還有驕傲,而我的學生只剩謙卑。

我的學生們的確也沒有多少考過雅思、託福、GRE,而原因更多是報名費的問題。他們的英語確實不怎麼樣,因為有的學生高考時並不考聽力。但他們一直在學英語,雖然學校聘的年邁的外教像極了動物園裡年邁的駱駝,但是他們還是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那些“心靈毒雞湯”我也知道:

成功的人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首富馬雲會告訴你錢不重要;娶了奶茶的劉強東會告訴你他眼瞎看不出誰是美女;北大畢業的俞敏洪會告訴你名校學生很多都有神經病,我的兒子必須上普通高校。

我也見過一位拿著棍子讓孩子復讀兩年的考生家長,新生報道那天,他驕傲地說:“我的兒子必須上個正兒八經的大學”,而那個“正兒八經的大學”或許還趕不上俞敏洪所說的“普通高校”。

教了他們快四年了,我的頭上也隱現了兩根白髮,在校園裡再也不能穿上球衣裝一回學生。只是我仍然還和我的學生一樣生活在校園裡,我知道未來的工作對我的學生很殘酷,但是我仍想讓他們在校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我是一名普通大學的大學老師,我愛我的“普通學生”。

至於那位盛氣凌人的HR,她說的對,但是……

去她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