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古代中国

中国有5000年文明,历史人物不胜枚举。但是,在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一共只有8位中国人入选“世界伟人”。

入选世界伟人的8位中国人,主要是三种类型:3位思想家,4位政治领袖,1位发明家。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发明家竟是个宦官。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古代中国

蔡伦(63-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革新造纸工艺,制成“蔡侯纸”。建光元年(121),因权力斗争自杀。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的排名仅次于圣人孔子。孔子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初版排名第4位,新版排名第5位;蔡伦在初版排名第6位,再版排名第7位,可见蔡伦对世界的影响。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中国戏曲

中国宦官对人类的贡献,并不仅仅是蔡伦。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同样是位宦官。郑和(1371-1433),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回民,波斯名便为哈儿只·穆罕默德·赡思丁。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航行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系列海上探险活动。

郑和、蔡伦是宦官,人们一般不会奇怪。但要说另一位历史名人也是宦官,很多人就觉得不可思议了。这个人,就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明刊本《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90年),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太史令为九卿之一太常卿属官,掌天时星历、修史之职,专业性强,所以司马迁跟他父亲一样担任了太史令。这时的司马迁,当然不是宦官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兵败降敌,汉武帝极为愤怒,司马迁则为李陵辩解,由此犯下诬罔罪,依律当斩,后以宫刑替代死罪。 “宫”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毁掉生殖系统。所以,接受“宫刑”后的司马迁,生理上与宦官已没有什么不同。

司马迁是宦官,关键是他在接受“宫刑”后,担任了中书令。《后汉书》载:“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汉武帝时期的中书令,前提就是宦官,在宫廷处理事务。汉武帝时期的中书令,这种情形是在后来得到改变的。无论是生理特征,还是其担任的官职,司马迁都是宦官。司马迁一生担任过两个重要官职:“太史”与“中书”。在“太史”位子上,司马迁参与了《汉历》的修订;在“中书”位子上,司马迁完成了《史记》。所以,《史记》实际上是宦官作品。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故宫南熏殿旧藏 《历代圣贤像册》司马迁画像

人们为什么不认为司马迁是宦官呢?因为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正面形象。秦代宦官嫪毐,与秦始皇母亲赵姬私通,生下了两个私生子。秦王嬴政亲政后,将嫪毐处以车裂之刑,即民间所称的五马分尸。

唐代宦官刘克明,故事比嫪毐更传奇。刘克明是大太监刘光养子,由于这个特殊原因,刘克明进宫时并未阉割。这下坏了,后宫女人多,真男人只有刘克明一个,从普通宫女到皇帝的嫔妃,刘克明玩疯了。

一天晚上,刘克明正与王昭容偷欢,发现皇帝李湛带人来了,吓得赶紧往树林跑。其实,皇帝是领着一帮宦官在打狐狸玩。刘克明躲在树丛中,皇帝李湛以为是狐狸,一箭射过去,正中刘克明屁股,痛得刘克明哇哇大叫。李湛问刘克明:“你怎么会在这里?”刘克明见风使舵:“我在帮皇上捉狐狸呢!”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古代中国木雕

这事被刘克明忽悠过去了,但每次想起来都很害怕。一不做,二不休,刘克明竟将唐敬宗李湛给谋杀了。

做坏事,只是宦官名声不好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留存后世的史料,基本上都出自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官僚之手,宦官与皇帝有着“天然”的联系,权力的冲撞,宦官也就成了官员的“天敌”,乃至整个知识分子队伍,都不对宦官有太多的好感,能把宦官描黑就尽可能描黑,史册中宦官的功绩,由此便变得十分难找。

但论官员的好坏,哪个部门都有的!

《史记》出自宦官之手?心知肚明,无人承认!

兵马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