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歐洲為什麼可以流行幾百年?

兩軍交戰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歐洲為什麼可以流行幾百年?

盡享電影魅力,尊重電影本身,哈嘍,大家好,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很少,那時候的戰爭場面也格外不同,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那個滑膛槍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前夕,也就是18世紀70年代,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男主本傑明·馬丁回到了他的農場。

雖然是戰鬥英雄,但他厭惡戰爭的殘暴,希望能和妻子孩子一起過平靜的生活,然而戰爭之後,為英國統治者而戰的殖民地僑民們根本沒有享受到任何好處,相反上位者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統治,一邊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利,一邊徵收許多不合理的高額賦稅,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兩軍交戰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歐洲為什麼可以流行幾百年?

男主本來不想參加戰鬥,過去戰爭的殘暴一直影響著他,妻子的死去讓他心靈受到衝擊,他想遠離戰爭遠離暴力,和他猶豫不決不同的是兒子對於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戰鬥非常積極,英軍大舉入侵,在戰爭的大環境下,又怎麼可能真的做到獨善其身,家園受到威脅,二兒子被殺死以後,男主發現想要保護家園保護家人,唯有全力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戰爭不可避免,新的獨立國家即將誕生,男主最後選擇跟著兒子一起反抗。

有人覺得《愛國者》這部電影是美國主旋律電影,個人卻覺得一個為家人而戰鬥的男人,比其他所有虛幻的偶像都更有說服力。那個時代,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很短,真正的戰鬥要雙方部隊靠近射程以後才開始。可能有些人對滑膛槍不瞭解,這裡科普一下,古代火槍大部分都是從槍口裝的彈藥,滑膛槍就是槍膛裡面沒有膛線的前裝式槍,這種槍曾經在中世紀風靡過一陣子,因為當時的科技條件有限,射程自然而然沒有現在的槍遠,差不多在100米左右。法國軍官德爾文1838年發明了第一支現代步槍後,前裝滑膛槍就逐漸退出軍隊了。

兩軍交戰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歐洲為什麼可以流行幾百年?

《愛國者》中排隊槍斃式兩軍交戰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現在人看起來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心想怎麼會有這種戰術,這不是找死嗎?實際上這種戰術不僅存在,還在歐洲存在了好幾百年。滑膛槍射程短準確度低,為了能發揮槍的殺傷力,打仗的時候往往是一群人同時開槍,最好是在同一條線上,這樣覆蓋相對來說要廣一些,總結起來就是準確不夠數量湊。

這種戰術打起來很有意思,士兵排隊拿槍,最邊上是鼓手,用來控制行軍的節奏,防止一不小心走亂了,到時候戰鬥力變弱,而軍官呢,則在旁邊騎馬,快到射程了就客氣一下,是你先開槍還是我先開槍。說是排隊槍斃,其實有些誇張,整排整排死光的情況沒那麼容易發生,一般都是一排人同時倒下而且多是挨在一起的,主要看運氣。對美國獨立戰爭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愛國者》,感謝大家收看這部電影,喜歡的記得點贊收藏吼,我們下期再見。(立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