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大雪的節氣過後,臨沂也確實飄過一場雪,但終究是呼聲大,雪花兒小,霎時就雪過天晴。大家都說,大雪被人們盼雪的急切心情嚇回去了。今天,臨沂風和日麗,慘淡的陽光懶怏怏地照射在沂河兩岸。我開車穿行在濱河西大堤上,左邊的高樓大廈,右邊的藍色沂河,向我身後閃過。我突然被濱河路兩側的美景感染了,陶醉了,禁不住拿起手機,走走停停,拍下臨沂人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沂河景色。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1983年夏天,我軍校畢業分配到臨沂駐軍服役,今天的臨沂人民廣場,便是我們的營房。那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臨沂還是一座小山城的模樣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較為繁華的解放路。最大的商店要數解放路與沂蒙路交匯處的百貨二店了。部隊幹部戰士家屬來隊,哪裡都不去,也要到百貨二店去逛逛。其它的諸如東方紅啊,桃花澗啊,就小多了,西郊市場還叫大棚底呢。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跑題了,我今天是要說濱河路的。八十年代的沂河,兩岸大堤扯南到北,灌木叢生,人跡罕至。每到夏季汛期來臨之際,當地駐軍一項擁政愛民的重要活動,就是支援地方參加沂河堤壩的修築加固任務。我幾乎每年都要帶著連隊趕赴沂河,修築堤壩。那時部隊官兵用的是小車扁擔,手推人抬,又加天氣炎熱,堤壩上荊棘叢生,勞動強度極大。我記的堤壩上生長的最多的是洋槐樹,戰士抬著一大框土,全靠拽著樣槐樹向堤壩上攀爬,有的戰士被槐樹刺劃得手上腿上都是血。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臨沂,因緊鄰沂河而得名,奔流千年的沂河,可謂臨沂人民的母親河。可那時,臨沂人民並不是祈求沂河給我們帶來福祉,最怕的是沂河洪水氾濫給我們帶來災難。所以每年的沂河防洪搶險,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沂河上游的跋山水庫、岸堤水庫,在山東省也算得上大型水庫了。汛期到來,兩座水庫對下游的臨沂構成重大威脅。人命關天,政府哪有不重視之理。所以,每年都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沂河大堤進行修築加固。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突然有一天,沂河兩岸,修築加固了千百年的防洪大堤上,亂草雜樹不見了,兩條逶迤寬廣的大路橫空出世。沂河兩岸的大堤上面,車水馬龍,奔流不息。沂河大堤的兩邊,外灘明珠,北城新區,瀾泊灣,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鳳凰廣場,陽光沙灘,橡膠壩,雕塑城,大河上下,名苑勝景,數不勝數。從此,臨沂人民有了休閒健身,觀光遊覽的連環式河畔公園;大美臨沂,濃筆重彩,有了新的靚點。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濱河路,臨沂人民習慣稱作濱河大道。改革開放40年,臨沂的城市面貌,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把高速發展的經濟基礎比作大美臨沂的軀幹,那麼,美麗的濱河大道就是大美臨沂的臉面。天南海北,無論走到哪裡,外地人提起臨沂,首先掛在嘴上的是——臨沂的濱河大道真美!

穿行濱河路,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臨沂鉅變

沂河大堤,從過去每年的修築加固,防洪防汛,到今天變為緩解交通壓力,供人們休閒遊覽的一大景觀。如其說是決策者的正確英明,不如說是決策者,在改革開放大潮下,打破傳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大美臨沂建設中的充分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