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有就業意願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99.3%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年以來,衡水市堅持把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實現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多方著手,為百姓拔窮“根”、開富“路”,加快了貧困人群的脫貧步伐。截至目前,全市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到了99.3%。

衡水市有就業意願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99.3%


商慶興靠創業擔保貸款走上了增收路。崔玉玲攝

精準識別就業幫扶不落一人

窗外寒風凜冽,棗強縣紅星印刷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和其他工人一起,忙著加工包裝盒,簡單的手工勞動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該縣創造的“轉輸血為造血”的就業脫貧模式,讓許多貧困戶有了養家餬口的本領。貧困戶們高興地說:“俺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想打工卻走不出去。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還不耽誤幹農活,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按照市人社局、市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市範圍內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均屬就業扶貧幫扶對象。

在就業幫扶的浪潮中,為了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全市組織開展了多次精準識別工作。相關人員進村入戶,認真進行信息比對、數據核實等工作,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就業創業意願及培訓願望等信息,填寫跟蹤服務卡,按照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實行分類管理,提供精準的就業幫扶。

貧困勞動力開展全員引導性培訓,將“扶智”與“扶志”貫穿培訓全程,努力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增強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對有培訓需求的,及時提供有針對性培訓,並根據貧困勞動力的實際情況,採取長期或短期、集中大班或分散小班等形式多樣的培訓,對無法集中參加培訓的,採取入戶“一對一”的個性化培訓。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引導性培訓7087人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425人,對81名無法集中培訓的貧困勞動力開展了“一對一”培訓。

截至目前,全市有就業意願的6033名貧困勞動力中,已就業的有5991人,就業率99.3%。

精準對接拓寬創業就業渠道

故城縣武官寨鎮叩莊村的商慶興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孩子患重病需要長期做康復治療,他和妻子不能出去打工,種地再加上小規模養殖,一年僅能收入1.2萬餘元,無力負擔孩子的治療費用。今年7月,他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就業技能培訓,瞭解了創業扶持政策,就找到縣人社局申請創業擔保貸款。遞交手續後一個星期,10萬元貸款就到了賬。用這筆錢,商慶興擴大了養殖規模,購買了黃牛、貉子和山羊。他說:“這筆貸款由人社部門貼息,可以無償使用兩年,有了啟動資金,我就可以放手幹了。靠養殖,今年預計就能有1萬元的收入。日子有了奔頭,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對於部分貧困戶來說,致貧原因集中表現在缺乏技能、缺乏資金,從而導致脫貧無門、致富無門。為幫助更多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全市推出了五條就業、創業渠道,即:鼓勵企業吸納,建設扶貧車間幫助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開發徵集居家就業崗位,引導貧困勞動力在農閒之際靈活就業;開發扶貧專崗,對通過市場無法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託底安置;開展勞務協作,幫助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幫助有創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創業。

全市加大了扶貧車間、扶貧微工廠的開發建設力度,支持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崗位。鼓勵貧困地區積極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引導動員企業將適合分散加工的生產車間建在鄉村、社區,成立就業扶貧車間。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門共認定扶貧車間48個,幫助470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

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到貧困地區創業,鼓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創業者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各縣市區圍繞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大力挖掘靈活就業崗位,引導不便外出的貧困人口利用農閒時間居家就業。

各貧困縣加大了扶貧專崗開發力度,結合政府購買服務,開發保潔、護路、護林、生態管護員等專崗,對年齡偏大、殘疾等弱勞動力貧困人員予以託底安置。目前,全市已有4449人通過扶貧專崗實現就業。

各縣市區還加大了勞務輸出力度,積極與京津魯石等地的大型企業、勞務公司合作,搭建貧困勞動力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平臺,引導貧困勞動力有組織、成規模地外出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