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踢皮球”式信訪徹底“歇菜”

讓“踢皮球”式信訪徹底“歇菜”

日前,國家信訪局發佈《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這是信訪改革中推動信訪法治化的又一個大動作。國家信訪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恩璽表示,只要不是涉法涉訴問題,信訪部門都要先按照“大口進”的原則納入進來,轉送到有權處理機關,再由有權處理機關在甄別、會商的基礎上分類處理,告知信訪人適用的途徑。這些工作環節環環相扣,有效避免了訴求在多個部門之間“踢皮球”問題。

讓“踢皮球”式信訪徹底“歇菜”

群眾信訪無小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具有無窮的創造力;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擁有著無限的智慧;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蘊藏著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潛力。黨和群眾的關係如同魚水關係、種子與土地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必須依靠廣大群眾來完成,如果失去了群眾,就如同無水之魚、無地之種,無論怎樣掙扎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可見,人民群眾是“大人物”,人民群眾不能“得罪”,群眾利益不容“侵犯”,信訪工作不容“踢來踢去”。所以,群眾信訪無小事,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認真對待群眾信訪工作,杜絕“踢皮球”式信訪,讓“熱情接待、認真對待”成為群眾信訪新常態!

群眾信訪要做實。在一些基層地區,“踢皮球”、推諉式信訪司空見慣,黨員幹部、工作人員自認“高群眾一頭”,對待群眾愛答不理、頤指氣使,無論是否屬於職責範圍,直接推諉到其他部門,然而當群眾到達“指定”單位,被告知不在其負責範圍,使群眾跑東家、去西家,跑來跑去卻無處反映信訪情況。群眾不是“皮球”,群眾不是“玩物”,群眾是人,而且是重要人物,不能不顧群眾感受、忽視群眾利益“踢”著玩。所以,信訪工作要做實。工作人員要秉著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熱、認真對待每一位上訪者,對屬於職責範圍內的訴求,有權處理機關應當根據訴求的具體情況,做程序處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負責“轉”,即將信訪訴訟轉送至有權處理機關;有權處理機關負責“分”,即明確處理訴訟的法定途徑,並適用相應程序辦理。所以,群眾的信訪工作要做實,讓“踢皮球”式信訪無處藏身!

群眾監督不可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的監督力量不容忽視,信訪工作關係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的穩定,一定要發動群眾力量監督舉報“問題”信訪。信訪工作要公開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公開舉報電話、開設群眾舉報投訴網站平臺,接收信訪工作中存在的“踢皮球”“推諉不作為”式案件的監督舉報,並對舉報案件進行調查、答覆。同時,對於“踢皮球”、推諉式信訪案件要做到有舉必查、有違必究、有責必問,並對典型案件進行曝光。真正讓信訪工作在“透明、陽光”氛圍中進行,讓群眾利益得到保護。

讓“踢皮球”式信訪徹底“歇菜”!群眾是天,群眾是大人物,群眾利益無小事,信訪工作要重視!讓來回“踢皮球”、推諉扯皮式信訪無處藏身,還百姓一個“服務、明白”的訴求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