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踢皮球”式信访彻底“歇菜”

让“踢皮球”式信访彻底“歇菜”

日前,国家信访局发布《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这是信访改革中推动信访法治化的又一个大动作。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恩玺表示,只要不是涉法涉诉问题,信访部门都要先按照“大口进”的原则纳入进来,转送到有权处理机关,再由有权处理机关在甄别、会商的基础上分类处理,告知信访人适用的途径。这些工作环节环环相扣,有效避免了诉求在多个部门之间“踢皮球”问题。

让“踢皮球”式信访彻底“歇菜”

群众信访无小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拥有着无限的智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蕴藏着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力。党和群众的关系如同鱼水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必须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如果失去了群众,就如同无水之鱼、无地之种,无论怎样挣扎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可见,人民群众是“大人物”,人民群众不能“得罪”,群众利益不容“侵犯”,信访工作不容“踢来踢去”。所以,群众信访无小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对待群众信访工作,杜绝“踢皮球”式信访,让“热情接待、认真对待”成为群众信访新常态!

群众信访要做实。在一些基层地区,“踢皮球”、推诿式信访司空见惯,党员干部、工作人员自认“高群众一头”,对待群众爱答不理、颐指气使,无论是否属于职责范围,直接推诿到其他部门,然而当群众到达“指定”单位,被告知不在其负责范围,使群众跑东家、去西家,跑来跑去却无处反映信访情况。群众不是“皮球”,群众不是“玩物”,群众是人,而且是重要人物,不能不顾群众感受、忽视群众利益“踢”着玩。所以,信访工作要做实。工作人员要秉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热、认真对待每一位上访者,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诉求,有权处理机关应当根据诉求的具体情况,做程序处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负责“转”,即将信访诉讼转送至有权处理机关;有权处理机关负责“分”,即明确处理诉讼的法定途径,并适用相应程序办理。所以,群众的信访工作要做实,让“踢皮球”式信访无处藏身!

群众监督不可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监督力量不容忽视,信访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稳定,一定要发动群众力量监督举报“问题”信访。信访工作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开设群众举报投诉网站平台,接收信访工作中存在的“踢皮球”“推诿不作为”式案件的监督举报,并对举报案件进行调查、答复。同时,对于“踢皮球”、推诿式信访案件要做到有举必查、有违必究、有责必问,并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真正让信访工作在“透明、阳光”氛围中进行,让群众利益得到保护。

让“踢皮球”式信访彻底“歇菜”!群众是天,群众是大人物,群众利益无小事,信访工作要重视!让来回“踢皮球”、推诿扯皮式信访无处藏身,还百姓一个“服务、明白”的诉求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