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說起地道戰,大家就會想起電影《地道戰》。片中,冉莊抗日人民武裝挖掘的地道,村與村,戶與戶,連成一片,埋伏神兵千百萬,四面八方齊參戰,千里平原游擊戰,打得日軍人仰馬翻的戰鬥場面,至今歷歷在目。此種地道戰樣式,無疑緣於古代。在史書和文物史料中,曾記載著許多北方邊界地域古人開展地道戰的事例,只是涉及的年代、地點、規模、對象、戰績及其特點不同罷了。從史料來看,隨著時代的推移,對每次地道戰記載的情況,已經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詳實了。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一)春秋戰國時代的地道戰雛形:由墨子弟子精研而成的墨子《城守十一篇》之"備穴"篇,比較概略地講述了地道戰問題,如,講到了地道的構築(數量、深度、廣度、方向、角度、高低、形狀)、使用(以穴御穴,生煙、通流)、監聽(對五百步內掘地道的坐井地聽、甕聽)、管理(支柱加固、防腐、更換)、挖掘工具(穴矛材質、長度、用法)、運土(方法、要求)、作穴人數等較為細節的內容。

關於開展地道戰的方法,備穴也作了講述:如"挖穴守城"時,可"令陶者為罌,容四十鬥以上,固幎之薄革,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而迎之。"即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於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偵聽,以監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挖於何方,並挖穴迎之。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二)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廣為開展的地道戰:《東漢演義》、《三國演義》以及《資治通鑑》曾多次描寫過交戰雙方展開的地下戰鬥,參戰士兵有"掘子軍"、"鍬鑺軍"、"溝鼠軍"之稱,地道亦稱作"伏道"。

公元199年袁紹與公孫瓚的易京之戰。公孫瓚徒居易城,堅守不出,袁紹督兵合圍攻擊公孫瓚,他率兵暗鑿地道,通瓚樓下,瓚重樓寂處,未曾知曉。嗣由紹軍在地穴內,用柱燃樓,樓輒傾倒,瓚始知難免,先縊死妻子姊妹,然後引火自焚,一道冤魂,隨了祝融回祿,同往南方。見《後漢演義》第78回"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審配向袁紹獻計,令袁軍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號為"掘子軍"。曹兵望見袁軍于山後掘土坑,報知曹操。曹操問計於劉曄。曄曰:"此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發掘伏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曹曰:"何以御之?"曄曰:"可繞營掘長塹,則彼伏道無用也"。曹操連夜差軍掘塹,袁軍掘伏道到塹邊,果不能入,空費軍力,曹操粉碎了袁軍的地道攻城計策。這裡,袁軍所挖的伏道,就是地道。

公元238年司馬懿與公孫淵的襄平之戰。魏主曹睿命司馬懿興師征討遼師公孫淵,公孫淵兵敗奔入襄平城,閉門不出。魏兵四面合圍該城,築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裝雲梯,日夜攻打不息,公孫淵在城中糧盡,皆宰牛馬為食。人人怨恨,各無守心,欲斬淵首,獻城歸降。最後,公孫淵戰敗,死於襄平城。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三)南北朝時期的地道戰:公元423年宋魏的虎牢城之戰。魏將於慄磾、奚斤、公孫表進攻虎牢城,劉宋守將毛德祖竭力抵禦,日夕不懈,就城腳邊鑿通地道,分為六穴,出達城外,約六七丈,募敢死隊四百人,從穴中潛出,適在魏營後面,一聲吶喊,突入魏營,魏兵不及抵敵,被敢死隊殺死數百人,魏軍退散,宋將毛德祖大獲全勝。

公元532年正月,高歡攻鄴城,在城外挖地道,邊挖邊用木支撐地道,一直挖到城牆底下,穿牆而過,然後點燃撐柱木,柱毀而城陷,擒獲守將劉誕。公元534年,高歡與韋孝寬的玉壁之戰。十月,東魏丞相高歡率十萬大軍圍攻西魏玉壁城,從地下挖掘地道十道,欲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守將韋孝寬在城周挖出一條大溝,溝內堆積柴火,等地道口暴露,就往地道內投火,並以皮排往地道內鼓風,地道變成火窟,燻得地道內的高歡士兵頓時燒成爛骨,不得取勝入城。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屢戰屢敗的高歡毫不氣餒,又用地道法,命攻城士兵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條,用木柱支撐,然後以油灌柱,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守將韋孝寬早有準備,城牆崩塌處及時用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高歡率兵攻城50余天,士卒傷亡7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機,仍未攻克,只好恨恨撤軍。

(四)唐朝時期的地道戰:公元619年4月李世民與劉武周的追擊戰。唐將李世民在山西介休一帶討伐地方軍閥劉武周,其妹夫宋金剛敗兵而逃,李世民緊追不捨,從高壁嶺、雀鼠谷一直追到介休城,鑽入先人挖就的張壁暗道,劉武周、宋金剛北投突厥而去。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公元575年李光弼的太原保衛戰。叛軍史思明、蔡希德發兵十萬進攻太原,唐太原留守李光弼只有一萬人,在兵力懸殊情況下,李光弼守中有攻,主動挖地道至城外,待叛軍城外罵戰時,唐軍將叛軍拖入地道拉進城內斬首。當叛軍登城時,將事先挖好的地道陡然塌陷,使其全部活埋。李光弼還採用詐降計,一邊派兵出城偽降,讓敵兵緩攻,一邊暗中挖掘地道直通城外敵營,出敵不意,營中地陷,內外夾攻,俘斬叛軍萬餘人,使其徹底崩潰。

唐將渾瑊與隴右留守韋皋的隴州城之戰。韋皋軍擁出雲梯,容壯士五百人前來攻隴州城東北角,由於渾瑊已令軍士在此暗鑿地道直通城外,賊軍雲梯隨處往來,未嘗留意地道,突然間一輪偏陷,不能行動,火從地中冒出,湊巧遇著大風,梯不及稱,人不及逃,頓時化為灰燼,賊軍全退。渾瑊報唐主德宗,乘勢出戰,殺敵數千。

什麼!中國古代就有了地道戰,並且完美地運用到戰爭中了?

(五)宋代地道戰:據有關志書載:宋遼邊關地道位於保定市雄縣、廊坊市永清縣、霸州市境內。雄縣雙堂鄉祁崗村地道和雄州鎮邢村地道,最大洞室長8米,寬3米,高3米,兩地由地道相通,相距長達35公里,堪稱地下長城,為宋遼邊界的地下軍事設施。據傳,這些古地道中的雄縣地道,即為當年鎮守邊關長達16年屢戰屢勝的楊延昭率兵士所挖掘與利用的地道。

縱觀上述地道戰有5 個特點:1、發生地,多為北方邊界地;2、使用方,大多為攻城一方挖掘地道通城內,極個別守城方也挖掘地道通城外;3、守城方應對辦法,挖塹壕,待暴露敵地道後,向地道內舉火,吹風煙燻窒息敵軍以及塌陷、堵塞地道阻敵攻城;4、使用數量,三國時期地道戰最多,共有九次;5、善挖地道者,有袁紹軍,魏軍,蜀軍,東魏高歡,唐李光弼、渾瑊、徐世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