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眾所周知中國是發明火藥的國家,火藥也很早的就投入了戰爭中間。在宋代的時候,火藥就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戰場上了,甚至製造出了類似現在手雷的精密火器,以追求大範圍的殺敵。雖然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自從火藥被引入了西方之後,戰爭更加頻繁的歐洲在火器的使用上逐漸追平並且超過了古代中國,從明代開始,中國的工匠就在大規模的仿製西方火藥武器了。在國內有一句俗語叫做鳥槍換大炮,這裡的鳥槍,就是一種發源自西方,而被明清廣泛仿製並發展的武器。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和現在的叫法不同,在古代“槍”一般指的是冷兵器槍,而“銃”才指的是這種火藥武器。中國的銃發明的很早,原理也很簡單,在一個封閉的管子中間放進去一些火藥,然後在管口填充上彈丸。通過點火讓裡面的火藥燃燒,從而讓強大的爆發力推出裡面的彈丸做到殺傷的人的作用。不過在早期,火銃的威力並不大,主要還是得靠弓箭手或者弩手來造成遠距離的殺傷,而火銃基本上打一輪就得短兵相接了,因為射程太短。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明代的時候火器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雖然弓箭的射程更遠,但是火器卻有著很強的破甲功能,殺傷力強。並且訓練一個會用火銃的士兵太簡單了,而弓箭手卻很難以加以訓練。為了讓火銃一次造成更大的殺傷,腦洞大開的明朝人發明了所謂的“三眼銃”,顧名思義就是一口氣能夠打出去三發子彈的火銃。不過射速問題依然存在,打完之後這個燒火棍子還能當做鈍器錘子來對敵人造成擊殺,因其皮實耐用,而受到了廣泛明軍的喜愛。可以說直到抗倭元朝時期,這種原始火器還是明軍的主要使用武器。日本雖然軍事力量比不上明軍,但是卻在火器上走在了前面,因為他們早就引進了更為先進的“鐵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鳥銃。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為了打出更高的傷害,日本的鐵炮部隊還發明瞭“三段擊”這樣的高級戰術,也就是第一排人打槍,後排裝彈,裝好之後前後排對調繼續攻擊敵人,這樣就能將火繩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明軍雖然在朝鮮橫掃了日本部隊,但是也發現了鳥銃卻是很好用,隨即引進回國。鳥銃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有的說法是說因為鳥銃的扳機以及點火裝置長得很像鳥嘴,所以取名叫鳥銃。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從仿製走向專精,明清時期對“銃”尤其鍾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