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人囗大遷移——闖關東

一百多年前白山黑水地區還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當時稱東北為北大荒。十九世紀末,清朝對東北地區開禁,關裡無家可歸的人背井離鄉踏上漫漫征程。從清末至民國有四千餘萬關里人遷徙到東北白山黑水生息,繁衍。從而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民族大遷徒。所謂的闖關東,關指的是山海關,出了山海關東門就是關外了,東門裡則是關內,這是一個地理分界線。那個時候到關外是冒著巨大風險的,一個是政策不允許,自然環境惡劣和土匪橫行,所以到關外生活叫闖關東。清朝初年由於戰亂和大量滿人入關,東北地區人丁稀少,清朝鼓勵向關外移民。“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移民中"魯民移東北者甚多。"到了康熙時期,清政府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為維護東北固有風俗,"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關東實行封禁政策。並在撫順一帶修了上千裡柳邊牆。此後二百年間也有不少關內農民偷偷到開柳條牆逃到關外。到了清朝末年,國勢衰弱列強入侵,沙俄通過一糸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黑龍江地區人口才二十多萬人真正的地廣人稀,根本沒有力量阻止沙俄的進一步入侵。黑龍江將軍上書提出"馳禁招民墾荒建議”得到批准,從此清朝封禁政策在黑龍江廢除,1897年關東地區封禁政策廢除。山西河北山東等黃河沿線地區,黃河氾濫成災,捻軍,太平軍,義和團運動此起彼伏戰亂不斷,大批農民流離失所。關東地區有很多遷移過去的老鄉,清朝開禁後,大批關裡無地農民投親靠友漂洋過海跋山涉水投向東北。闖關東是充滿風險,和艱辛的過程既要抵住東北地區寒冷的氣候,沿途窮兇極惡土匪的搶劫,狼蟲虎豹的傷害,很多人倒在闖關東的路上。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闖關東的人基本上靠雙腿走路。男子推著獨輪車,老婆坐車上報著孩子,弟弟在前邊拉著車,老母親邁著一雙小腳拄著拐仗吆喝著姑娘跟上,遷徙的人前後望不到邊。也有很多兄弟姐妹走散一輩子見不著面的。這些人來到東北後靠者先進農業技術和勤勞在白山黑水之間開墾出無數良田,建立了成幹上萬個村莊,中東鐵路一千五百多公里基本上是闖關東的山東農民修建的,他們為東北地區開發作出重要貢獻。至清朝倒臺子,東北地區遷來了一千八百多萬關內山東河北和山西一帶的移民。因此東北地區的風俗文化可以看做是關內農業社會的擴大版,雖有地理距離卻無太大的語言和文化差距。闖關東人員裡最出名的人物是東北王張作霖,他祖上是河北大成縣的,在清道光年間來到奉天定居。張作霖主政東北十年年時間裡對東北地區的開發作出重要貢獻,張作霖用火車從關裡遷來長量移民,東北區的經濟一直是當時發展比較快的。到一九四九年止東北地區闖關東的移民達到四千多萬。他們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為自己和子孫開避了富饒廣闊的生存空間,把他們的血脈和靈魂留在白山黑水之間。

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人囗大遷移——闖關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