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古代皇帝為什麼會勞民傷財的御駕親征?

在中國古代皇帝御駕親征的事很多,除了那些開國皇帝,本來就是馬上打天下的。還有一些中期皇帝,從小養在深宮中,出宮都沒幾次,他們湊什麼熱鬧去御駕親征?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要知道御駕親征,勞師動眾,浪費多少民脂民膏,有這錢為什麼不給前線的將士多點撫卹呢?而且皇帝出了問題,這個將軍也是活不成了。

比如明英宗朱祁鎮,當年的土木堡之變,御駕親征不成,反被瓦剌給反殺了。

再譬如,當皇帝御駕親征的時候,肯定都是在安全區,離前線不知道還有多遠。如果前線正與敵人對陣,情勢大好的情況下可以一舉把敵人擊潰,不必再勞動皇帝,但是隻要皇帝御駕親征了,就要事事稟報,常常按兵不動,一來一回常常延誤戰機。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這樣按兵不動,可能姑息養奸,讓敵人緩了口氣,可能因此而造成短敵方增援或補給,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他打下來呢?

如果你是將軍這麼想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甚至因為這個錯,可能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貶了職,或者掉了腦袋。

你要想想,皇帝御駕親征是為什麼?裡面除了有“好大喜功”,還有什麼?

皇帝會不知道敵人馬上要投降了,所以才御駕親征。皇帝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不是“親征”,是親自來“拿功”!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哪怕這樣會有損失,那損失的國家所有人的,拿的功卻是自己的,那個將軍敢跟皇帝說,打敗敵人都是自己的功勞。那拿的功勞又給誰看呢?

當然是給天下人看!給萬民看!

看!皇上一出馬,頑敵就俯首稱臣了,天恩浩蕩啊。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觀,到近戰區旅遊了一番,由你打敗敵人的,你也得高喊“吾皇萬歲萬萬歲!”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懾了頑敵。

這樣說,有錯嗎?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沒錯,因為你的將軍銜,是皇帝給的。你的大軍也是皇上派的。沒有這些前提條件,你也不會成功,這麼一說或許對了工作中的你就明白了。

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也聽過類似這樣的事,聽見某個醫學院的研究生抱怨:“某某教授發表的學術研究,根本是我研究出來的。他只是命了個題目,署上他的名字,然後就發表出來。”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這種實情是不少,但我們也要想想,當那個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幫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看似不合理,其中卻有一定的道理。

“一將功成萬骨枯”,流血拼命的仗都是小兵打出來的,為什麼成名的都是將軍?”

古人智慧:皇帝御駕親征,折射現今喜歡抱怨的問題?

這句話應該反過來想想:

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絞刑臺的,是那些將軍戰犯,為什麼不是殺人的小兵?

說了這許多,有些事真令人疑惑、教人心寒,但這是真實的社會,真正的“人性”與“人情”,我不能不說,你不能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