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一聊南宋的洞庭湖之战。此次战役使岳飞声名远扬,他作战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不滥杀无辜、少流血的宗旨。在旁人看来,战场上一旦杀戒大开便极难收手,那些被无辜杀害的人白骨成山。但是岳飞不仅做到了不滥杀还招安了数千人,将此次战役的最大伤害减小,也让他自己名扬天下。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南宋初期战乱不断,金兵虎视眈眈,时有外敌侵略。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危难,情况危急的时候,以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反叛,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战乱纷争。这一股起义军的势力不可小觑,是盘踞国内多年的顽固势力,他们在民间极得民心,便是南宋的著名将领在面对这些起义军的时候,也是头痛万分。而首领杨幺是当初首领中最小的一个,他继承了前首领钟相的宗旨,等贵贱,均富贵。只是他们可能未曾想到所处时代的规则和自己越发强烈的欲望,这个总之很快便被打破,而也给宋军赢来了打击他们的机会。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杨幺在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膨胀,生活出行中极尽奢华,上层的领导阶层亦是如此。他们金樽玉器随处可见,但是在他们底下的士卒和百姓却过得十分困苦潦倒。身为领袖的杨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岳飞看到了。他看到了起义军带领下的百姓生活是何等模样,他们食不饱腹,艰难困苦,而他们的领袖早已背弃或者是忘记了当初的承诺。面对起义军的发难,他信心十足,一股失去民心的势力走不长远。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事实证明亦是如此。绍兴五年,岳飞任制置使率五万精兵前去镇压湖南义军。他刚刚到达潭州便招降了杨幺部将,又让其回到部中陆续招降来了两千余人。他派遣杨幺的败将前去诱敌,后埋伏周围,等起精力困乏之际,群起攻之,将其歼灭。而后又利用反间计成功的招安了一万义军,杨幺部队的中心力量和基础都已经瓦解,深知自己水战不及敌方,便开闸泄水,遂用水草铺就阻碍杨军车船的前行。这计计高绝,已经将杨军打的再无还手之力。起义军归安者众多,首领也无力阻挡。杨幺拒不投降,以身就义。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其实此次战役起义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没有太大的抱负,而有野心有抱负的是领导者。向来能够吸引这些底层农民参与反叛起义的,大多都是因为他们承诺了国界所不能给的好处。对于农民不外乎就是衣食无忧,有耕有田罢了。而最初湖南义军的势力庞大也是因为领导者人心忽悠的好,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好处。而在现实中“等均”二字在封建社会实在是天方夜谭,绝不可能实现的。那些延续千年的封建制约和阶级影响岂是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他们忽略了一个民族的气性。在那样一个外敌不断侵略的时候,作为同个国家的子民更应该同仇敌忾,一起抵御外敌。家门内的事情应当放放,更重要的是门外的那些蛮人。而杨幺却罔顾了这一点,他无视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无视了百姓的内心。他们投靠起义军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绝不想成为民族的罪人。

洞庭一战的胜利,是岳飞德智双全使然,也是形势所趋

小编认为此一战岳飞的仁心和智计确实是胜利的一大因素,但是哪怕是没有这样一个出众的将领,起义军也是必然失败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无论是从他们自己的作战战略还是积压许久的民愤,都不足以让他们行之久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