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诸位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中的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意是指,那些勤修善行的家庭,必然有很深厚的福祉,而那些作恶败德的家庭,则要有很多的祸殃。

所以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要兴盛不衰,离不开道德和善行的熏陶,而我们在立身处世中,要做到趋吉避凶、福运常来,亦需要有很好的道德品行才行,《朱子家训》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可见,若是德行不好,做任何事非但不能长久,甚至还会惹祸上身。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修好德行,止恶扬善、自利利他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太上感应篇》中,均能察其根源。《太上感应篇》作为国学经典著作,亦是道教劝善书之一,全文篇幅很简短,仅有1274字,但其中关于善恶和因果的道理却是很详尽,非常具有醒世意义,甚至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善书”。

《太上感应篇》能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刊印传播者众多,自然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如下摘录有《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0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译文:凡人的祸害福利,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作自受。

这里的“召”,是感召的意思,这两句话主要在阐述“感兴”的道理。人们都有趋福避祸的想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做才能如愿,其实,我们所遭到的灾祸或福运,都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召而来的。

在改命善书《了凡四训》中,也有讲到“命由我立,福自己求”,命运的定数由我们自己掌握,若想要福运,则要通过行善积德求得。所谓“行善福临,作恶招祸”,常行善举的人,福气自然就来了,而作恶多端的人,灾祸也是躲不掉的。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02、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译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的影子,跟随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些。

这两句是在阐明善恶报应之事,意在劝诫世众止恶扬善!正所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一个人是得福报还是祸报,与他在为人处世中,是怀善心亦或存恶念密切相关。

《围炉夜话》中说:“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古时,真正有担当的仁人志士,都是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视为行事准则,而今,我们更要继承这种道德风范。无论是做何事,我们都须谨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03、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译文:凡要做一事,必先要想一想,合乎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乎道理的就必须退避不为。

我们凡要做一事,都应有做人的原则,知道那些事可为,而那些必不可为。遵循五伦八德,顺天理、为人坦荡,这为“是道”,而逆天理,不孝父母、不敬尊师、不义朋友,这是“非道”。对于合乎做人准则的事,要勤于耕耘,而不合乎准则的事,则要退避不为,敬而远之。

《围炉夜话》中说:“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我们立身处世,即便不能闻达于天下,也须求无愧于本心。只有远避邪径,坦荡做人,人生才能活得滋润,福运常在。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04、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译文:凡做善事,要日积月累的去做,这样才能功德圆满。我们对待任何事物,如人、动物、植物等,一定要有一颗慈悲的心。

凡是做善事,要怀着真诚心行事,而且要勤要久,这样方能功德圆满。《格言联璧》中说:“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无论是做何事,都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能勤于为善,自己很快就能有较大的改变,而如果只做了一二件善事,便想着邀福,是很难如愿的。

佛家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说,要没有任何条件的爱护众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应有一颗慈悲的心。而我们若能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便是慈悲的心,在利人的时候,也是在利己,人生方得智慧圆满。

《太上感应篇》四句劝善箴言,若能熟读,方能后福无穷,少走弯路

以上就是《太上感应篇》中的四句劝善箴言,时至今日,对于教诲我们立身处世、培福迁善,仍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若能熟读,并落实到待人接物中,则能少走弯路,后福无穷,愿与君共勉!

不知道您对《太上感应篇》中阐述的四句劝善箴言有何见教?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感悟!若您想继续学习更多国学经典的话,可以“关注”我!愿诸君六时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