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辣条的也要上市啦!卫龙辣条欲谋求赴港上市

卖辣条的也要上市啦!卫龙辣条欲谋求赴港上市

新股消息

卖辣条的也要上市啦!卫龙辣条欲谋求赴港上市

12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卫龙辣条品牌持有者河南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平食品”)希望谋求在香港上市,但上市时间尚未确定。目前,平平食品并未给出官方答复。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辣条行业的领军企业,要保持竞争力需要增加投入,研发出更高品质的产品,这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谋求上市顺理成章。

对于平平食品上市的猜测,源于该企业频繁的股权变动。启信宝信息显示,目前,平平食品惟一控股股东为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商贸”),而卫龙商贸的股东为和和控股有限公司、易丰资本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的注册地均为英属维京群岛。值得注意的是,这与10多年来平平食品的股权结构大相径庭。据了解,10多年来,平平食品股东一直为刘卫平、刘福平兄弟,前者出资1800万元占股60%,后者出资1200万元占股40%。

一位接近平平食品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平平食品并未确认要上市。河南省漯河市政府金融办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平平食品在漯河市的上市后备名单中,但该公司暂时没有上市考虑。如果上市的话,平平食品可能考虑三板市场。

在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看来,目前平平食品的股权结构,与同为漯河的上市企业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万洲国际颇为相似。“平平食品的架构有利于境外上市,包括港股或美股,也有利于卫龙进行海外布局”他表示。

对于上市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年来平平食品依靠卫龙辣条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看,仅依靠一个品类,平平食品难以实现业绩突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提升原有产品品质,并开发更多新品、分担风险,实现业绩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近2000多家辣条厂,2014年仅剩500家。然而,平平食品的收入却高速增长。据了解,2017年,平平食品整体销售收入达8.1亿元,2018年全年销售收入有望实现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平平食品的业绩与辣条市场容量相比,仍存在差距。数据显示,2017年,辣条行业规模达500亿元,2018年预计将达600亿元。“平平食品谋求更大发展,就需要在做好辣条品类的同时,开发更多新品,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据了解,多品类发展已经成为休闲食品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线上销量为主的三只松鼠为例,目前该企业的SKU超过600多,2018年销售额将突破80亿元。根据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卫龙品牌旗下产品只有香辣馋魔芋、泡椒馋魔芋、亲嘴豆皮、106克大面筋、卫龙经典小面筋、卫龙经典大面筋、卫来点心面等10余款产品。

中油洁能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

12月10日,中油洁能控股集团在港交所官方网站披露聆讯后资料集。创陞融资为其独家保荐人。

中油洁能控股是中国一家综合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供应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从事于中国广东省、河南省及江西省经营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车用加气站、液化石油民用站、压缩天气母站以及液化石油气及压缩天然气批发业务等。

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止年度及2017年、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油洁能控股分别实现收入6.62亿元、8.78亿元、10.95亿元、5.06亿元、5.57亿元;对应的期内溢利分别为6136.10万元、8185.70万元、8424.20万元、2433.30万元。

维港环保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12月10日,维港环保科技控股集团在港交所官方网站披露聆讯后资料集。中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维港环保为一家综合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及调试。以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解决方案所得收入计,维港环保市场份额达19.8%。以再见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项目的累计设计处置能力计,于2017年12月31日,市场份额为37.3%,中国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488.3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8897.1万元及1.9亿元,其中以2016-2017年增幅最大,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

四川能投发展通过港交所聆讯

12月10日,四川能投发展在港交所官方网站披露聆讯后资料集。交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四川能投发展为四川宜宾市一家垂直综合电力供应商及服务供应商,具备覆盖发电以及电力分配及销售的全面供电价值链。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能投发展在业务运营所在区域内的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水电站、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拥有及运营35座水电站,安装有77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38680千瓦。

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6.14亿、16.92亿、18.5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及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分别为8.36亿、9.71亿元人民币。

新股孖展统计

本文数据由信诚证券提供。

君实(01877)、信义能源(03868)、万城(02892)、济丰包装(01820)和万咖一联(01762)正在招股中。截至12月11日,辉立、耀才、信诚等多家券商为他们分别借出0.011亿、0.11亿、0.015亿、0.0363亿和0.00328亿孖展金。

新股解读

光伏黎明未至,信义能源(03868)欲借“高派息”撬开投资者口袋

光伏新政出台已有近半年,但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还未结束,在煎熬的等待中,信义能源(03868)终于在近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信义能源12月10日-12月13日招股,公司发行18.8亿股,其中90.0%为国际发售,10.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行价1.89港元-2.42港元(单位下同);每手2000股,预期12月21日上市。

现在市场对光伏板块普遍不看好,不过在招股书中,信义能源向投资者释放了高派息的信号。该公司表示,有意采纳高派息政策,并将现金流入的大部分作为分派,每个财年分派100%可供分派收入。但高派息是以稳健的收入增长及现金回流为基础的,下面将从公司的现状及增长前景分析信义光能是否长期具备高派息的条件。

首批电站全部列入补贴目录

信义能源是从信义光能(00968)分拆出来的子公司,拥有及经营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这些项目最初由信义光能开发和建造。

该公司的业务模式为收购、拥有及管理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组合,并向国家电网的当地附属公司销售电力,据此产生收益及现金流。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信义能源目前拥有的太阳能发电厂项目质量还算可以。信义能源首批组合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位于安徽、天津、福建及湖北,限电的风险低,且这些发电场均已并入国家电网,并已列入第六及第七批补助目录,可在平均剩余年期17年内按同一适用比率收取上网电价。

换句话说,信义能源未来能够依靠这批太阳能发电场项目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不受今年年中光伏补贴退坡的新政影响。

过去几年,随着首批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开始并网,及愈来愈多太阳能发电场完全投入业务营运,平均利用率上升,信义能源的收入稳步增长。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5、2016及2017年,信义能源首批组合的已并网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总核准容量分别为610兆瓦、954兆瓦及954兆瓦。

卖辣条的也要上市啦!卫龙辣条欲谋求赴港上市

2015、2016及2017年,信义能源收入分别为3.13亿港元、9.68亿港元、11.16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2.56亿港元、6.59亿港元、7.19亿港元。毛利率由72.1%稳定增长至74.1%。今年上半年,收入6.04亿港元,净利润3.63亿港元。

发电补贴未到位,应收账款巨大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信义能源需要面临与其他同行一样的补贴延期发放的问题。

该公司收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销售收入,即按当地燃煤电厂的上网基准电价费率获得的发电收入;二类电价调整收入,指上网电价费率与电力销售的差额,亦为自中国政府已收或应收的收益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补贴。目前信义能源大部分收入来自电价调整收入,如果政府补贴延迟发放,现金回流的时间就会延长。

卖辣条的也要上市啦!卫龙辣条欲谋求赴港上市

过往纪录期内,信义能源电价调整应收款项快速增加,截至2015、2016及2017年底,首批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电价调整应收款项分别2.24亿港元、8.21亿港元及14.02亿港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电价调整应收款项达到约18亿港元。

招股书也提到,“任何国家电网地方附属公司没有支付重大电价调整金额,或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严重延迟列入补助目录或严重延迟收到已名列补助目录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电价调整,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以及分派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足够经营现金流入,承诺的高派息率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情况严重,该公司可能甚至需要出售发电场,以提供额外的财务资源。

行业拐点未至,公司前景未明

实际上,过去几年,在高额补贴的政策推动下,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举成为全国第一风电和光伏装机大国,但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缺口也不断扩大,以至于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新政,目的在于限规模、降补贴,倒逼光伏加速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曾表示,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计补贴资金缺口已超过11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455亿元,占比约40%。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823号文件中控制需要补贴的规模,2020年当年的补贴资金缺口仍然接近1000亿元。

补贴缺口迟迟没有填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监管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政府补贴推迟发放,宁夏西北地区的许多项目难以维持运营,甚至可能面临破产。

而光伏新政则加速了行业洗牌。还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项目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他们要么被迫接受高利率贷款勉强维持运营,要么转让光伏电站,如兴业太阳能、正泰电器、科陆电子、珈伟股份等公司在光伏新政实施后,纷纷转让电站资产。以前被视为“摇钱树”的光伏发电站现在竟成了一种累赘。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已注销光伏企业达2744家,其中2018年6月新政发布之后至目前,注销光伏企业达638家。

再来看看信义能源的增长前景。作为纯光伏电站运营商,信义能源业务增长的方式无非是扩大规模,即向母公司信义光能或第三方收购光伏电站,从募资计划看,信义能源集资所得其中90%将用于购买母公司信义光能的发电站。

然而,扩张需要资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信义能源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依赖补贴的发放,而这在中短期内似乎还看不到加速的迹象。此外,光伏行业融资利率极高,通过贷款、发债等方式获取资金无疑会大大加重债务压力。虽然信义能源目前负债率为32.11%,在同业不算高,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5.05亿港元,因此短期内信义能源扩张的能力有限。

补贴退坡、平价上网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趋势。经历光伏新政的“当头一棒”后,光伏板块几乎被打趴在地,可以预见平价上网到来之前,行业的洗牌仍将持续,板块也难有可持续的反弹行情,打着高派息口号上市的信义能源,能否受市场青睐呢?我们拭目以待。

新股前瞻

20年业绩“三级跳”,打新维港环保值不值?

很多人都听说过“小商品之都”义乌市(位于浙江),其实浙江还有一个“工量刃具之都”—— 温岭镇,这座小镇有上千家工量刃具制造企业,就在前几日,温岭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岭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或“公司”)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资料。

在二次递表的招股书中多加了100多页纸的内容后,维港环保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要上市了。

在11月中旬进行二次递表的维港环保通过了港交所聆讯。相较于5月份的递表未果,半年后的维港环保在其招股书的行业概览、业务板块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并且新增了“关联交易”一栏。

而招股内容充实后的维港环保也在1个月后得到港交所的迅速反馈,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危废细分市场“龙头”

对于维港环保而言,上市意味着完成了公司发展的“三级跳”。

这家公司前身成立于1998年,10年后的2008年首次踏足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方案业务,而接下来10年后的2018年,公司最终于年末在港股上市。

维港环保的主要业务是国内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的设计、集成及调试,并且目前在国内这部分细分市场已确立行业龙头地位。

截至2017年底,按照提供业务收入计,维港环保拥有市场占有率达19.8%;此外按处理能力计,公司拥有26万吨/年的处理能力,市占率高达37.3%。以上数据确认了维港环保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危废处置方案提供商。

而龙头地位自然是具有公司业务数据支撑的。2015-2017年公司收入从7488.3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大幅增至1.8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9%,并且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收入已与2017年业绩持平,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潜力巨大。

在净利润方面,公司同期净利润从1561.5万元增长至2975.9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8.1%。且今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2264.8万元,较上年同期完成扭亏。

由于公司业务是提供固体废物处理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提供技术升级及维护服务,所以公司的设备成本占其服务成本的比重较高。从数据来看,从2015-2017年,公司这块的服务成本长年保持在75%以上的成本占比。并且自2017年后有持续上升的可能,在今年6月底,该部分成本占比已达85.5%,这说明公司注重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被不可避免的侵蚀了部分利润。

行业潜力成公司发展动力

从上述公司的成本开支来看,公司设备材料成本的增长间接反映出原料成本上涨的同时,还反映出公司服务质量还在不断的提高。

这种稳扎稳打的做法让人不禁猜测公司的“野心”。当然,作为一家行业龙头公司,想进一步发展也要看行业的发展上限。

从目前来看,国内危废焚烧处置市场 前景还是比较明朗的。

国内危废处置市场发展总体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7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环保意识的觉醒促使环保事业得以高速发展,危废处置量也从2400万吨大幅增至6590万吨,复合增长率高达28.7%。

接下来就是2018-2022年的稳定发展阶段,基于每年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必要危废物成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从预测数据来看,危废处理量从7640万吨增至1.31亿吨,复合增长率为14.4%,行业发展趋于稳定。

趋稳的行业增长也将会使得市场参与者收入出现一定分化。与行业发展类似,该市场参与者收入同样将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7年,国内危废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收入从2.2亿元大幅增至8.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2.3%。但在2018-2022年,其收入将仅从12.5亿元增至16.9亿元,复合增长率降至7.7%。

也就是说,从2018年开始,该细分市场或将出现分化,行业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大部分低效率、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将遭洗牌。这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而在策略上稳扎稳打,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说明维港环保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坐稳行业龙头的“野心”不可小觑。

不过,目前公司也正处于发展转折点,从上述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虽然公司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服务质量,但是这无疑还是侵蚀了公司利润及业务毛利率。

从数据上来看,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危废焚烧处置方案的毛利率已从2015年的38%,跌至今年上半年的26%。即使从长远考虑,这一策略并没有问题,但对于港股投资者而言,直观的数据下跌仍然会影响其投资热情,所以或许维港环保要在几年之后才能让投资者回心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