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三家龍爭虎鬥(下)——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

經過前面兩篇文章的講述,相信大家心中對於中國思想的轉變歷程和邏輯應該是比較清晰了吧,接下來還有這最後篇,還是俺熊大帶領大家繼續領略這一段歷史的美景!

帝國思想,經過兩次的轉變,到了這一步,官方思想的又一次轉型就提上日程了。

(1) 儒家是最好的選擇

儒、道、法三家龍爭虎鬥(下)——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

漢武帝雄才大略,從內外兩個方向都下重手,重整了帝國秩序。這樣一來,講求無為而治、追求出世的道家邏輯不合胃口了,他要尋求新的意識形態,來論證自己各種作為的正當性。

於是那些追求入世的學說,又有機會了。什麼學說會勝出、獲得皇家的認可呢?法家的邏輯肯定不行了,因為會面對秦朝那種下場,所以更好的選項就是儒家了。

於是有了漢武帝時期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外儒內法

儒、道、法三家龍爭虎鬥(下)——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

一直有人因此而抨擊儒家是為專制辯護的,我們倒是要為儒家說幾句公道話。

漢武帝那會兒的專制都已經成型了,你不能指望幾個儒生就能改變它,儒生根本做不到。

對儒家來說,可能做到的最多就是:我迎合你的權力,你不是要一個新的觀念系統嗎?我來給你!只要你接受了我的這套觀念系統,我就可以來論證你統治的正當性。

合夥幹之後,一個變化浮現出來了:對儒家來說,我這套觀念系統論證了你的正當性,對它的解釋能力不在你手裡,而在我手裡。也就是說,儒學的解釋能力,在儒生集團手裡,而不在皇帝手裡。儒生以這種方式對皇帝形成一個反制能力。

這種反制力肯定沒有過去的封建貴族對天子的反制力那麼強,但是沒辦法,儒家最多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不能要求更多。

從此之後,中國約兩千年的歷史命運,也浮現出基本形態了,這就是所謂的"陽儒陰法",又稱"外儒內法"。

什麼意思呢?從觀念層面來看,是儒家在主導,儒生解讀著天意,君主也不敢完全違背儒家的教導而行事。儒家表面上的迂腐,卻為君主劃出了大致的行動邊界;但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卻還是法家邏輯。

這樣一來,對君主來說,治理的效率有了,安撫民心的口徑也有了。

(三)周秦之變的結束及總結

到了這會兒,我們可以說,周秦之變終於走完了它的轉型過程。

漢朝能夠取代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壽的大一統朝代,很大原因就在於它能夠有效地綜合這幾家的觀念;同時也讓達成了均衡的各種力量,獲得了有效的安頓。

所以,我們說的周秦之變,並不是到秦朝就結束了。而是從周朝開始,經過秦朝,最終到漢朝才完成這個轉變過程。

儒、道、法三家龍爭虎鬥(下)——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

俺熊大在這裡給大家總結這三篇內容,其主要內容就是,戰國末期的動盪終結了封建社會,帶來了周秦之變。而周秦之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官方思想經歷了從法家到道家再到儒家的轉型過程,最終漢朝把所有新的要素都給綜合起來,讓中國從制度和思想兩個方面獲得穩定,中國走上大一統。

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喜歡熊大的,可以關注熊大的小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