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廁所用什麼擦屁股?

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的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之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廁籌又稱廁簡,使用廁籌法隨佛教由印度傳入,後來廁籌改為紙則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開始。簡單的說,就是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這種廁籌上個世紀還在中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使用。

《元史》列傳第三后妃二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后”伯藍也怯赤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聖皇后”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後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連擦屁股的紙都要先用臉試試軟硬,這孝心實在是可圈可點。那麼,竹片呢?軟硬估計已經不是問題,竹子的問題在於毛刺甚多,萬一竹片不夠光滑,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古人上廁所用什麼擦屁股?

《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