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皇上只是民間演義中習慣性的稱呼,正確叫法應該是大王。
不得不說,湖北人性子真犟啊,不過又犟的那麼有理,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討伐
公元前684年,最終賞了卞和並得到和氏璧的楚文王為打通進攻中原的通道,出兵討伐蔡國。
蔡國地狹民稀,哪裡是楚國的對手,於是蔡哀侯獻舞很快兵敗被俘,真給楚國人跳舞去了。
楚文王得到蔡哀侯獻舞,心裡那個生氣:就你個小玩意還敢不聽我的話,好多年不提點營養品過來走親戚,不收拾收拾,還不反了天去。
於是當庭架起油鍋,打算把人家給炸了。
這時候呢,湖北有名的犟種,大臣鬻拳就看不下去了,他認為楚文王的做法是錯誤的:
大王想經略中原,就得稍微仁義些啊,如果殺了獻舞,一定會讓各路諸侯恐懼,大家夥兒都怕了你,還會跟你交朋友麼,不如放了他,你倆拜個把子得了。
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那是再三苦勸。
可楚文王就是不聽。
遇到這麼犟的領導,如果換成同時期的智聖管仲,他就會說了:你先把我的話記下來,讓時間去檢驗誰說的對。
管仲對待領導錯誤,選擇的方式是明哲保身,反正該說的都說了,你不聽也沒辦法。
可鬻拳不行,他天生就是個犟脾氣,沒這些曲裡拐彎的花花腸子。
一看話都說到這份兒上,大王居然還不聽,不聽怎麼辦,眼睜睜看你犯錯誤麼。
嗨,還不信收拾不了你了。
一氣之下,直接拔刀子上了:你再不聽話我就捅死你。
直接拔出刀子,要跟大王拼命。
楚文王一看,這傢伙玩真格兒的,他知道手下這幫大臣沒一個善茬,那是什麼事兒都能做出來的,於是大為恐懼,再三答應:聽你的,聽你的好了。
當場就給架油鍋的那幾個哥們說了:趕緊把這玩意撤下去,不然,呆會就該我進去洗澡了。
手下沒有辦法,只好非常不愉快的把油鍋撤掉,然後給家裡打了電話:當家的,今兒中午油炸獻舞吃不成了,要不你隨便燜鍋米飯吧。
事情就這麼解決,鬻拳的火兒就消了,這時候呢,終於想起自己還是個大臣,還不是領導那,這麼做是很不地道的。於是良心發作,記起了君君臣臣的傳統規矩,就輕輕放開楚文王,恭恭敬敬的說:大王能聽臣下的話,是我們楚國人的福氣,然而我作為臣子,竟敢劫持君王,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是不能原諒的,所以請大王您把我給宰了吧。
主動要求懲罰,不主動怎麼辦,領導穿小鞋可不是好玩的。
然而幸運的是,楚文王真是個好領導啊,驚魂落定之後想了想,鬻拳說的有道理,如果真殺了蔡哀侯獻舞,暴虐的名聲是絕對跑不了的,今後還怎麼以德服人那。
明白過來,就大度的揮了揮手,對鬻拳那種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明確拒絕,很明白的說了:你行為雖然過激,但出發點沒錯,的確是為了我好,所以我就不怪罪你了。
大王已經原諒,按說這事兒就這麼過了,可結果卻發生了驚人的逆轉。
楚文王原諒了他,可鬻拳不能原諒自己。
他也知道要尊重領導,不過一著急,一上火,就不小心給忘了。
忘了能成麼,敢對領導那麼無禮,別人知道了怎麼說,要有人也藉著愛君的名義胡作非為,天下還不亂套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鬻拳就咬著牙把自己的腳給剁了,然後坐在血泊之中,忍著疼對大臣們說:誰敢對大王不敬,這就是下場。
大臣們不寒而慄,估摸著已經有人心裡暗暗發誓:今後再也不敢頂撞大王了,人家原諒都得剁掉雙腳,要不原諒,那還不全家死光光啊。
看著痛苦的鬻拳,楚文王感動的眼淚都下來了,一面趕緊叫救護車,一面把鬻拳的腳收藏在太廟,提醒自己,今後一定要從善如流,不然就會發生些很不好的事情。
並改任鬻拳為大閽,尊之為太伯,負責把守城門去了,大閽現在看來不過是個守門官,但在當時地位可不低啊。
大臣跟大王拼命,大王非但不罰,還加官進爵,大肆表彰,可結果呢?
對鬻拳而言,頂撞領導也能得到這樣的結果,應該是不幸中的大幸,估摸著今後會吸取點教訓吧,可他就不,那驢脾氣到死不改。
大閽
公元前676年,那些年作為爭霸最大敵手的齊桓公已經把中原諸侯都收拾的差不多,眼見事情越來越不好辦,楚文王就有點著急,加快了征伐步伐,打算儘快平定南方,把眼皮底下的事兒趕緊處理妥當。
他是有點著急,可其他諸侯不幹那。
位於嘉陵江中上游的西南大國巴國看他有點不順眼,於是興兵討伐。楚文王親自出徵,兩國在江上打了一架,結果敗了,不但敗了,自己臉上也中了一箭,急得趕緊回家整容,很不幸的叫守城門的鬻拳給知道了。
當晚他們高聲叫門,言下之意是:你快著點啊,不然大王臉上留個疤就不大好看了。
這時候呢,鬻拳坐著小車慢慢悠悠的過來,那是張口就問:大王,仗打贏了麼。
這情況還用問,也不知是故意還是咋滴。
楚文王就很慚愧:不好意思,敗了啊。
鬻拳眉頭一皺,道理出來了:打祖輩兒開始,我們楚國就沒打過敗仗,如今連小小的巴國都打不過,還好意思回來,剛好東南邊的黃國不太聽話,去把他打服了再說。
這話就有點虧心了,打仗麼,哪有真正的百戰百勝呢。
更何況,巴國小麼?不小啊。勢力包括整個兒重慶,半個四川,還有湖南、湖北,以及陝南、貴州的一部分,跟楚國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啊。
跟這樣的國家打仗,輸了也是正常的事兒,更何況楚文王輸,還是因為內部有人叛變的緣故。
上述種種原因都沒被鬻拳放在心上,他只是一根筋兒的認為,你楚王親自出徵,就得打個大勝仗回來,如果沒有那一定是沒盡心的緣故,所以為彌補過失,去另外打場勝仗吧。
於是楚文王就很生氣:我怎麼忘了這茬,這小子就是個犟種啊。
跟他講什麼道理,反正也回不了家,黃國是吧 ,拼了。
就給手下說了:這趟再打不贏,我就不回來了。
說實話,如果真打不贏,他也進不去啊,誰讓他任命只認死理的鬻拳當大閽呢。
於是移兵向黃,從國都郢,即如今湖北江陵直奔位於河南潢川的黃國。
戰場上親自擊鼓,鼓舞士氣,士兵為了回家,個個如狼似虎,死命拼殺,事實證明,黃國的確是小了點,小的兵微將寡 ,導致很快就在潢川附近的踖陵被人家給打敗了。
楚文王愉快的簽訂盟約之後打道回府,仗是打贏了,可他還受著傷呢,本來就沒好好處理,再加上長途奔襲,連日征戰,半道上箭瘡發作,於公元前675年死在湫地,即如今湖南醴陵市。
雖然沒死在家裡,但好歹回了國,也算作落葉歸根吧。
消息傳到郢都,鬻拳終於有點後悔了。
新君繼位
沒想到啊,沒想到,那點小傷竟然會要了大王的命,要是當時讓他早點回家,請個大夫好好治治,沒準就不會死了。
大王哎,這回是我錯了,我對你太嚴厲了啊。
哭的那個傷心,然而楚文王已死,哭是哭不活了,出於愧疚的原因,親自迎喪歸葬,並和大臣們一起,扶持楚文王的大兒子熊囏(念“艱”)上位。
事情處理妥當之後,熊囏倒沒說什麼,可鬻拳卻再也坐不住了,說:我接連兩次冒犯大王,即便大王不殺了我,我也沒臉活在世上了,將追上死掉的大王,跟他再好好講講道理去。
於是回家之後拔劍自殺,主動要求為楚文王殉葬。
他態度如此誠懇,熊囏還能有什麼意見,只能非常痛快的同意了鬻拳的請求,同時為表彰鬻拳的忠心,命令他的子孫世世代代都當守門官,成了鐵桿的守門家族。
跟大王拼命,大王非但不罰,還給他的子孫賞了個鐵飯碗,然而鬻拳真是犟得有理嗎?
我當年競爭上崗時有一個面試題:領導有錯你怎麼辦?
當時我回答的是一定要給他糾正過來。細想起來,這方法跟鬻拳一樣的,所以導致得了零分,並因此而沒當上官。
事後很榮幸的得到標準答案,上面是這樣說的:當下接受,照顧領導顏面,但私下裡就可以同他商量,告訴他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這樣一來,領導就能愉快的接受,臉上都有面子,不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麼。
標準答案非常有理,所以就說了,堅持原則固然沒錯,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現在雖然民主,但不是每個領導都是楚文王的。
閱讀更多 趣聊雜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