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30年:別說不想生,懷個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今日愛寶來寶妹看到一條新聞,說的是中國不孕不育的現狀以及輔助生殖發展,故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有更深的瞭解。

12月15日,北京電視臺一檔節目特邀“中國生殖醫學夢之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的喬傑院士及團隊,向大家介紹這些年來輔助生殖醫學技術的發展,1988年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就是在該院誕生的。

2018年恰逢試管嬰兒在中國30年,當下中國不想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試管嬰兒於他們就更是遙遠的事兒,但實際上對於一些夫妻而言,想懷個娃可能沒那麼簡單。

一直以來我國都沒有全面系統的不孕不育症(注:未採用任何避孕措施一年以上,仍沒有懷孕的夫婦)流行病學調查,對這一群體規模還難有準確數據。此前有媒體報道,中國人口協會等聯名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攀升到2012年15%左右,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即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有不孕不育問題。《國際流行病學研究雜誌》2014年曾發佈過一份全球不孕不育症趨勢研究,該研究綜合了全球52份相關研究結果,估算全球大約有10%的人面臨不孕不育問題。

試管嬰兒30年:別說不想生,懷個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另外,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17)的全球不孕不育流行率數據也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症流行率在全球範圍內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若根據GBD2017不孕不育症流行率數據計算,中國不孕不育人數可能在4000萬-5000萬人之間。

對於這些夫妻,求醫成了必然之路。目前,治療不孕不育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輔助生殖,輔助生殖技術又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試管嬰兒”)兩大類。試管嬰兒是人工授精失敗的下一步應對手段,也是很多不孕不育夫妻最後的救命稻草。

據報道,2016年3月份,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曾表示,中國經批准的輔助生殖機構年均完成70萬例輔助生育手術;《科技日報》在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則提到,中國每年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人數有20多萬人。這與上述不孕不育人數差距很大。

此外,要是拿這一數據與鄰國日本相比,也能看到試管嬰兒技術實施在中國的“成熟度”。中國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嬰兒佔總出生人口的比例遠低於日本,而根據GBD數據日本的不孕不育症流行率要遠低於中國。

試管嬰兒30年:別說不想生,懷個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根據中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條文規定,實施試管嬰兒技術必須在經國家批准的輔助生殖機構進行。有理數在國家衛健委官網發現一份2017年4月發佈的《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機構名單》,截至2016年末,全國共有451個輔助生殖機構。

但這451家輔助生殖機構,並不是每個都可以實施試管嬰兒技術。全國451家機構中僅72.7%的機構可以實施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而能實施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機構僅41家,佔比不到10%。

試管嬰兒30年:別說不想生,懷個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雖然三種試管嬰兒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它們都有相應的適應症,不能用優劣、先進與否區分。但由於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技術門檻更高,目前在國內並未大規模使用,這也讓一些想“優生”的夫妻需求難以滿足。

而即便是這樣,在一些地區輔助生殖機構還存在較嚴重的供給缺口。有理數統計發現,在全國31個省份中,各省份每個輔助生殖機構平均覆蓋人口從100多萬到800多萬不等。而按照國家衛計委2015年發佈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中的測算方法之一,原則上每300萬人口設置1個機構,很多地方未達到配置規劃。

試管嬰兒30年:別說不想生,懷個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三十年過去,試管嬰兒技術在中國已是“而立”之年,但無論是從其服務覆蓋人口還是服務質量而言,都還難說成熟。在目前晚婚晚育以及放開二胎的時代背景下,試管嬰兒技術更需要引起重視。

不可否認中國試管嬰兒技術的發展迅速,但對於某些疑難雜症,國內的試管技術達不到部分患者的需求,加上子宮性不孕的問題在國內是無法代孕的,所以催生了部分中上階層的人選擇俄羅斯試管嬰兒以及第三方輔助生殖,愛寶來醫療諮詢中心也竭盡全力為您的生育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