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好当!西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老板不好当!西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从山东高速手里接过山东男篮时,西王集团可谓踌躇满志。球队出征仪式兼新闻媒体见面会上,集团决策层意气风发,对西王办好男篮俱乐部的前景充满自信,对球队和媒体特别关注的对球队资金投入的话题,给予了几乎不留余地的肯定答案和明确承诺。

其中,西王集团两代当家人老王总和小王总,均公开表态说,集团每年仅广告费支出就高达5个亿之多,而山东男篮成为西王男篮以后,会比任何形式的广告效果都好。言外之意:既然媒体上5个亿的广告投入也达不到山东男篮的宣传效应,那么,省下的广告费完全可以养活好这支球队。

然而,CBA常规赛打响后,与上个赛季相比关键球员减员严重、备战明显不足的西王男篮,因实力下降和伤病拖累,尤其是遭遇了双外援同时伤缺的罕见意外,连续5轮被迫全华班作战,结果5战皆北,临时拼凑起新的双外援组合后短时间内亦难有起色,从赛季初稳居八强迅速下滑到中游偏下位置,打进季后赛目标岌岌可危。此前就对小外援是否需要更换发生过激烈争论的球迷和媒体反应更加强烈,西王俱乐部乃至西王集团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或许此时,西王当家人才意识到,一支球队的广告效应的确可能超过对媒体几个亿宣传投入的传播效果,但这种效应与用广告费打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媒体广告只能说好,球队带来的反响却是利弊相间的双刃剑,有好有坏,甚至坏话比好话更多,负面影响比正面影响更大。

因此,相信西王集团高层的心情与接收球队之初已有很大差异。CBA的残酷惨烈和竞技场的风云变幻,给他们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成长,是要付出学费的。

老板不好当!西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胜负乃兵家常事,可是英雄要论成败

严格讲,西王从高速手里接掌山东男篮的时机并不好。由于是国企资产转让给民企,转让过程和变更手续耗费时日和精力过多,使西王无暇把工作重心及时转向球队备战新赛季,而东家交替给原管理层特别是教练班子带来的人心浮动,则极大地干扰了球队的正常训练。据知情人士透露,球队夏训形同虚设,体能储备严重不足,技战术磨合无从谈起。

当新赛季开打前一个多月,吴庆龙接过凯撒的教鞭时,整个夏训已经结束,球队的外援组合、内援引进没有丝毫变化余地。名义上出资人、俱乐部和主教练都换了,但球队残缺不全的人员结构和糟糕的备战状态却是从前任那里全盘接收过来的,西王和吴庆龙注定要为高速和凯撒还债。

这种现实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西王和吴庆龙不是没有预见到,不过他们的预见至少是不充分的。西王认为,自己在企业经营上的心得和优势,足以支撑球队

渡过难关、完成赛季目标,这是差不多所有新接手职业球队企业的共同特点,也是共同软肋。俱乐部是企业,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检验这一类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赢利与否或赢利多少,而是球队的成绩。舆论不会管你有怎样的客观原因,赢不赢球是硬道理。主教练更是如此,明明你在为前任还债,明明你带的球队与过去的球队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仍不会有人同情和理解你,只要你的成绩比前任差,那你就要甘当背锅侠。

上个赛季,山东高速因拥有丁彦雨航、劳森和莫泰的“三外援”顶级配置,本土球员由6名国手、4名总冠军得主领衔组成,轮换阵容厚度全联盟首屈一指,所以能打出行云流水般的华丽攻势,顺利进入季后赛并最终跻身四强。本赛季丁彦雨航、劳森离队,睢冉缺席,张辉重伤赛季报销,西王失去两大核心球员和两名重要轮转球员,尤其是凯撒和丁彦雨航的离开,使全队围绕丁彦雨航制定战术的套路不可延续,球队只能重建。顶替劳森的古德洛克球风朴实,莫泰在丁彦雨航和劳森远走后只得放弃飘逸风格,打得更加强硬,本土球员习惯了给“三外援”当绿叶锦上添花,一时适应不了挑大梁雪中送炭角色,于是球队的打法从贵族变身草根,成绩从上游沦为中游,遭遇双外援伤缺意外、长时间连败后还有滑向下游的危险。因此,人们印象中西王与高速相比就是在走下坡路。球市冷落,舆论差评,球队内部也出现了士气低迷、凝聚力下降的迹象,西王和吴庆龙压力山大。

公平地评价,西王如今的危境,主要是客观因素所致。把责任都推到西王集团、俱乐部和吴庆龙身上,是非理性行为。然而,西王集团、俱乐部和吴庆龙也确实有需要认真反思之处。有些该说的话没说或说晚了,有些该做的事没做或做迟了。在当今舆论环境之下,只会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世界是开放的,心态若封闭,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

亡羊补牢有点晚,好在还来得及

西王之“亡羊”,指的是赛季前亮相时偏于高调,对赛季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外估计不足。西王从高速手里接过的,看似是一支上个赛季差一点打进总决赛的超一流强队,可实质上,由于高速在俱乐部运作上的“反规律化”,球队不是以一种正常的方式走到了当时的高度,而一旦那种方式持续不下去了,球队的一切都面临着重构。这个任务的艰巨,远远超过了西王集团和俱乐部的想象。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丑话说在前面”。赛季前,理当公开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广大球迷讲明白俱乐部遇到的难处,着重强调球队在人员不整、备战仓促情况下面对的严峻形势,给舆论降温。赛季目标定为“力争季后赛”,同时说清楚,球队本赛季的工作重心是打基础,重用新人,重塑战术体系,成绩是第二位的。拉低社会期望值,就给俱乐部和球队的东山再起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当赛季打响,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古德洛克由于有上赛季的劳森比着,舆论评价不高,俱乐部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决定不换,下这一决心未必错误,只是对为什么不换,解释得不及时、不透彻。给相当一部分球迷造成西王集团不愿投入的错觉,是俱乐部失分之举。

吴庆龙对球队现状心中有数,不过对困难强调得还是不够,重用年轻球员的思路依然不坚定,对多数球员因备战期训练不达标导致的状态波动反应不敏锐,采取的补救措施不及时。由于到队时间偏短,对球员了解不深,临场调整上也不乏争议。西王内线不能正常发挥水平的问题,常规赛之初就存在,直到半程才引进接君加强训练。

随着双外援到位,西王初步具备了止损反弹的条件,但队伍士气的复苏还需要成绩回升的刺激,而进攻短板的改善,只有等待莫泰复出,与劳森之间形成化学反应,又有更多本土球员站出来,才可能得到实质性缓解。对此,俱乐部和球队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切忌重提过于高调的口号,对内做好长期艰苦作战、追求成绩更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准备;对外加强与中国篮协的沟通,为球队创造更好的比赛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稳定更衣室氛围,帮助队员们保持团结自信,尤为关键。

还是那句话:该说的话要说,该做的事要做。把媒体和球迷当成自家人,坦诚地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做有点晚,好在还来得及!

(本文刊于《齐鲁周刊》总第984期12-13版)

文字:著名媒体人、体育评论员尹波

版式|初审:秦梦琪

复审:王欣芳

终审:王胜军、袁超

老板不好当!西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