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砍人事件:什麼是正當防衛?當事人到底冤不冤?

崑山砍人事件:什麼是正當防衛?當事人到底冤不冤?

今天刷微博,發現“寶馬男”上了熱搜。

事件緣於一起交通事故。8月27日晚,江蘇一寶馬車因搶道與一輛電動車發生爭執,寶馬車主拿刀追砍電動車主反被殺。監控視頻畫面顯示,寶馬車主拿刀揮向電動車主,電動車主不停躲避;寶馬車主不慎摔倒,電動車主奪下刀,對寶馬車主連續追砍,最終致其死亡。

崑山警方事後通報顯示:雙方發生口角導致衝突,衝突中雙方受傷,劉某某(寶馬車主)經搶救無效死亡,於某某(電動車主)沒有生命危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崑山砍人事件:什麼是正當防衛?當事人到底冤不冤?

與此同時,監控視頻已在網上流傳甚廣,此通報的措辭引發網友的質疑和不滿——明明是寶馬車主無理在先,有持刀傷人的傾向,這種各打三十大板的說法,是否有“強行中立”之嫌?

一起登上熱搜榜的還有兩條消息:死者劉某某曾於今年三月曾獲見義勇為證書;自2001至2014年,劉某某至少五次被捕,刑期累計達到九年半。

以上信息直接擴大了公眾的想象空間:一個故意持刀傷人的“路霸”,一個屢屢觸犯法律、“前科”重重的人,何以獲得了見義勇為獎?一邊見義勇為一邊故意傷人,該是多麼複雜的人格?反差之大,引人心生疑慮實屬合理。官方信息的不當描述,也留給了公眾更大的遐想空間。

縱然該信息與此案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兩個層面,但當事件及當事人的多重信息密集湧現,社會輿論難以保持“理性客觀地就事論事”、呈現出更復雜的向度也就在所難免。

隨著事態發展,公眾視點逐漸聚焦到一個點:

於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邊界在何處?與防衛過當如何界定?

事實上,正當防衛的判定,一直是個複雜的司法難點。

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曾發文,認為從多年的司法實踐來看,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趨保守,將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現象,仍然客觀存在。這既與理念的認知偏差有關,與立法的過於抽象有關,也與司法環境不夠理想有關。

例如,“不法侵害”的性質和範圍如何具體把握?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如何具體判斷?在刑法規定中,這些“正當防衛”的認定點可辨析的空間很大,聯繫到具體個案,常常出現重大分歧。

案發場景如此日常,讓人不得不代入自己的生活場景中思考。 @風聲評論 直白地表示,這場討論,直接映射出公眾內心的深刻焦慮:當公權力的救濟不能即刻到達現場,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的長刀,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那麼應如何私力救濟?

正當防衛作為一種本能性的應激反應,對其認定難、保護虛弱,讓公眾不安感更甚。法律如何更準確地界定正當防衛、更有力度地保護正當防衛,並把握好正當防衛的限度、防止濫用,是其保證公眾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能力測驗。

此案還未審理,最終如何認定還待法院判決。

不少網友將這起案件與於歡案作對比。於歡案,即山東聊城的“辱母案”,於歡刺死侮辱自己母親的催債者,一審被判無期。經媒體報道,此案再次浮出水面,引發“輿論陪審”,二審中,於歡被改判為有期徒刑五年。

崑山砍人事件:什麼是正當防衛?當事人到底冤不冤?

於歡案二審庭審現場

是時,@光明網評論員 發文稱,輿論議題是“何為正義”,於歡案二審回答的問題便是“如何解決自然正義與法律正義之間的落差”——法律的誕生,就是對自然正義和人類價值的系統化和制度化;法治的推進,不是紙上規則的落地,而是自然正義和價值訴求落地。

@人民日報評論 也認為,在“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之上,於歡案的改判,是“考之於情,依之於法”。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司法正義乃至整個國家的公平正義,正是由我們關注的個案連綴起來的。

鑑於此,需提醒此案中崑山司法機關的是,當社會輿論危機產生,及時回應、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固然重要,但是否準確、客觀、全面地披露事件關鍵信息,則事關政府公信力的構築。於歡案二審中,山東高院用微博全程直播庭審過程,在判決文書發佈後的第一時間主動答記者問,最大程度回應了公眾疑問和輿論焦點。

這無疑是一堂最好的普法課,生活化認知和法律法規的立場割裂,正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平衡;公民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正是在這樣的討論中普及、提高;公民的理性認知,正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培養。

面對公眾的樸素正義認知與強烈的情緒宣洩,司法當有定力,也當有反思——輿論的關切,常常是推動社會公正的正向力量。

從更大的維度看,此事中關於自衛權、話語權的所有爭論和不安感都指向一個問題:我們的權利該被如何維護?前幾日,民法典剛剛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這意味著隨著時代發展,“生而為人”的權利被定義地愈發細緻,在立法層面,公民的權利得到越來越全面的確認和完善的保護,有媒體稱,這是民法典閃耀的“人”的光芒。

光芒之外,還需有尊嚴。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崑山砍人事件:什麼是正當防衛?當事人到底冤不冤?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張 揚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