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漢陽八八式步槍俗稱“漢陽造”或“老套筒”,有著“中華第一槍”之美譽。

中國近代兩百年以來,“漢陽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爭傳奇,從辛亥革命,到八一南昌起義到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漢陽造”一直陪伴著我國軍隊,是我國軍隊裝備最多,使用最廣,知名度最高,最愛使用的,步槍,也是近戰刺刀白刃戰最好的兵器。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漢陽造”,即是一種在德國1888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步槍,由設在湖北省漢陽縣龜山腳下的漢陽兵工廠(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三〇三工廠前身)製造,因槍套上刻有漢陽兵工廠的廠徽而得名。

“漢陽造”是隨著漢陽兵工廠的成立而誕生的。漢陽兵工廠初名為湖北槍炮廠,是中國近代兵器工業中一個生產槍、炮、彈、藥的綜合性兵工廠。

“強兵制夷、產業報國”是創建漢陽兵工廠的宗旨。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兩廣總督張之洞負責籌集軍械與糧餉。張之洞在向德美等國和上海洋行購買軍械時,遭受刁難和盤剝,深感“方今求一千之槍,難於籌十萬之餉。”中法戰爭之後,張之洞上奏清廷積極主張“必須設廠自籌槍炮,方免受制於人,庶為自強之計。”立志建設現代化的兵工廠。隨即購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德國1888式步槍。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889年8月3日,張之洞又上奏清政府:請專款購買製造機器並建築廠屋,主張不動用國庫,由粵紳商捐款,在距離廣東省省城40餘里的石門地方興建槍炮廠,並通過清政府駐俄德奧荷四國大使洪鈞及接任的許景澄,與德國力拂廠商定,以30萬兩白銀,訂購日產毛瑟連發10響步槍,即德國M1871/84年式11毫米毛瑟連發步槍50支和年產克魯伯式75毫米到120毫米火炮50門的全套機器及120馬力的蒸汽動力機。其資金來自1886~1888年廣東文武官紳及鹽商捐造兵船80萬兩白銀。

1890年,正當在廣東省著手興建槍炮廠時,張之洞被調任湖廣總督,極力主張將槍炮廠移到湖北興辦,主要是因為湖北大冶縣產鐵,而以廠就鐵較為合理。朝野一陣討論之後,決定在湖北設廠。1890年3月16日,張之洞回電海軍衙門,選定兵工廠廠址在漢陽南岸嘴。該廠機器共費160萬馬克,合38萬兩(包括造克虜伯小炮機器),建廠預計需15萬兩(由戶部自造路款項中撥給)。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將槍炮廠設於湖北。

1890年4月7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將槍炮廠移至鄂,命名為湖北槍炮廠,屬湖北鐵政局管轄。經過反覆勘察,9月6日,張之洞最後在漢陽大別山(北麓選定廠址,即在當地設鐵廠、槍廠和炮廠。初名湖北槍炮廠,隸屬駐省總局。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891年,張之洞根據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特點,本著“求精求新”的思想,5月6日,致電俄德奧荷四國大使許景澄,改訂製造小口徑新式快槍(即德國M1888年式7.9毫米步槍)的機器。此項變更,又追加了45萬馬克。採用新型步槍對中國兵工事業最大的衝擊,是計劃採用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這在當時世界各國都是先進技術,中國工業能力是無法支援的。同年,江南製造局首先製出了使用無煙彈藥的快利步槍。當時的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主要使用的是用黑火藥裝填子彈的單發步槍,因此八八式步槍可說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

1894年4月23日,張之洞電俄德奧荷四國大使許景澄,信義洋行已購置4尊炮坯,請購200支槍坯及槍身木殼材料,以便仿造。廠已落成,等待開工。到了6月14日,制槍廠不慎,引發大火,將房屋及設備全部燒燬。因當時開辦多年而無成效,局員、司事、工匠均被裁撤。此事由開議至此已達六年,竟落得如此下場,當時有人提議乾脆停辦。但張之洞繼續推動建廠之事,並呈奏擴廠,建立配套的漢陽鋼藥廠,製造鋼材和無煙火藥。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895年冬季,兵工廠重建完成,開始正式生產仿造德國出品的1888式步槍,因為是仿德M1888式定為88式,其全稱為88式毛瑟步槍,後稱為漢陽造88式步槍。使用圓彈頭。同時生產子彈,每月能生產能力達13萬粒。1895年,工廠基本建成後,設有槍、槍彈、炮、炮架、炮彈5個分廠,全廠員工1200多名。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904年,湖北槍炮廠又對8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88式步槍與德M1888式不同點有:德M1888式槍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而改良88式則去掉套筒,並將槍管外徑從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增加上護木蓋,又將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樣,改良為88式表尺為固定弧式等。經過改進後,槍的整體結構較原槍更加合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漢造88式步槍,成為工廠長期生產的主要產品。該槍不僅堅牢耐用和易於加工製造,且質量優於國內其他廠家的同類型步槍,因此不少工廠都仿製生產。生產直到1944年,經歷了半個世紀,漢造88式步槍其壽命超過了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

1910年的《湖北兵工鋼藥廠歷年及宣統元年造成撥解實存各項軍火表冊》記載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產總共數量:造成7.9毫米口徑毛瑟步快槍121974支、7.9毫米口徑毛瑟馬快槍8062支、抬槍53杆、毛瑟槍頭尖刀2310把、7.9毫米毛瑟槍彈62670758顆。6.8毫米口徑新式步快槍8支、6.8毫米口徑新式馬快槍2支、6.8毫米新式槍彈3412顆。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890年開始興建的湖北槍炮廠後來發展到有員工3000人以上,每年可造槍5000餘支,槍彈380餘萬發,各種炮150尊,炮彈4.5萬餘顆。其中口徑7.9毫米的步槍,是當時聞名全國的“漢陽造”。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槍炮廠為革命黨準備了充足的武器,在他死後兩年,他編練的新軍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1907年,清政府決定全面編練新軍,全國分成三十六鎮(師)。湖北應編兩鎮,至1911年,僅編成第八鎮及二十一混成協(旅),由原張之洞所在的自強軍改編,除火炮外,輕武器多由漢陽兵工廠所造並配發使用。

1911年10月10日晚8時許,坐落於武昌城南的新軍第八鎮工程營房裡,革命黨人打響了鋒銳直指清王朝的武昌首義第一槍。新軍第八鎮工程營後隊正目(班長)、革命黨人代表熊秉坤在武昌領導新軍起義,拉開了武昌起義的序幕。在裡應外合、未受抵抗的情況下,革命黨人當晚輕取楚望臺軍械庫,得到所存儲的德、日及漢陽造步槍近兩萬支及彈藥無數,經一夜浴血激戰,攻克湖廣總督署和湖北藩署。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革命軍與清軍在漢口及武昌均發生激戰,兵工廠所在之漢陽尚稱穩定,駐漢陽之新軍四十二標第一營黨代表胡玉珍於11日起義,舉右隊隊官宋錫全為指揮官,佔領兵工廠,以王金山為工廠總理,接收工眾3000餘人,步槍7000把,子彈5百萬發,山炮150門,炮彈6000發,並全力趕造槍械以助革命,每晝夜可出步槍60支,子彈3萬發,炮彈1~2千枚。

10日晚,後隊二排排長陶啟勝帶了兩個槍兵巡營,來到工程營宿舍第5棚時看到該棚正目金兆龍正武裝整齊的半躺在床上擦槍,便厲聲問道:“你為何現在擦槍?”金兆龍回答“以防不測。”陶啟勝大怒:“你想造反?給我綁起來。”兩個手下上前扭住金兆龍。一旁的棚兵程定國舉起漢陽步槍射擊,擊中陶啟勝的腹部,陶帶傷逃跑,後來在家中因傷重死亡。

程定國雖有開國第一槍之功,後因支持袁世凱,為國民黨人沉殺於長江中。熊秉坤則因孫中山在革命成功之後,曾有一次介紹他說:“他就是開第一槍的人”,因此在多數史料中記載他為辛亥革命發射了第一槍。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自1911年湖北武昌爆發辛亥首義,“漢陽造”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從此“漢陽造”走上革命的歷史舞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漢陽兵工廠成為主要轟炸目標,全廠工匠抗日熱情高漲,冒著生命危險,積極生產了400萬挺,支援抗戰,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裝備為“漢陽造”。

漢陽造步槍,中國第一神槍

1945年,抗戰勝利,武漢光復,經過這場戰爭的數次搬遷、整編合併,國民黨將漢陽兵工廠更名為第十一兵工廠,遷回武漢後,兵工廠分別在武昌、漢陽兩地設廠。

1948年,第十一兵工廠經與重慶兵工廠合併,改為第三十兵工廠總廠。

1949年,武漢解放前夕,第三十兵工廠遭到白崇禧等國民黨殘餘的洗劫,工人們在地下黨的指揮下開展了“反搬遷、反破壞”運動。5月16日,武漢解放,漢陽兵工廠回到人民懷抱,獲得新生。廠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後勤軍械部修械廠”。

1952年,漢陽兵工廠從市區整體搬遷至武漢南郊——江夏區紙坊境內。此後,工廠先後更名為江O四一工廠、七O三工廠,1965年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三O三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