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你上一次吃方便面是什么时候?

一周前?一个月前?还是一年前?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碗飘香四溢,热气腾腾的桶面了。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销量减少约80亿包。很显然,方便面的地位正在降低。作为泡面行业的龙头企业,康师傅和统一业绩受行业影响明显,连续4年销量显著下降。

曾经方便面是门很好的生意

1958年,在一个狭小的研究室里,台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鸡味方便面。此后,方便面因易储存、易携带、方便食用等因素迅速走红,并在数十年间身影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1970年,中国的第一包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研制成功,随即迅速被投入生产。

到了20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纷纷来华建厂,促进了我国方便面产业在生产技术、质量监管以及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进步。

之后外出务工人员剧增,带来人口红利的同时,也让我国方便面销量迅猛增长,“康师傅”和“统一”抢占先机占领了中国市场。康师傅公司年报显示,2006年至2013年康师傅方便面板块营收从10.52亿美元增长至43.32亿美元。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产销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方便面营业额一度连续18年递增。2013年,中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总销量达462.2亿包,平均每秒打开1465包方便面。

方便面的“寒冬”

然而,这种欣欣向荣的趋势却在2013年戛然而止。

从2013年起,国内方便面厂商遭遇“寒冬”。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方便面销量,已从2013年的462亿包跌至385亿包,跌幅近17%。而全球其他方便面市场在过去几年均保持稳定。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方便面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绿皮火车和方便面是公认的绝佳“伴侣”。据统计,以往有近20%的方便面销量发生在交通系统上,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在火车上。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为方便面买单?

是城市务工者。在2014年之前,进城就业的中国人口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就在近两年,这一趋势已出现逆转。2016年,在城市生活的务工人员数量同比去年减少了170万人。而这组数据的出现,刚好与方便面销量下跌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段。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绿皮火车变少了,“花生瓜子方便面”的叫卖声也少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正在返乡,乘客对方便面的需求已大不如往日。

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方便面行业触碰到天花板。而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外卖行业的崛起。近年来互联网逐渐浸润人们生活,无论是在公司加班还是选择周末宅在家,快捷便利的外卖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短时间送餐上门,菜样丰富,味道鲜美,方便面已不再是“方便食品”的唯一选择。人们也向着更加健康、多元化的饮食方向发展。在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第三方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中,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较2015年全年交易382.1亿元上涨了361%!而这些增长的交易额有一部分就是从方便面的市场份额中侵蚀过来的。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当然,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便利店。自2010年到2015年,国内便利店总数从2.1万家扩增至4.4万家。连锁便利店逐渐取代了小卖部,虽然它依旧保留着方便面的销售渠道,但同时也向消费者提供糕点、便当、关东煮等多元化即食食品,方便面市场再一次被分薄。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中国方便面销售能否再次沸腾?

与方便面销量变化趋势不同,方便面的零售额较为坚挺。2012年全国方便面销售额为800亿元,2017年为841亿元,在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销售额却有所增长。为什么呢?

1. 要“高汤”,更要健康

方便面,价格低廉、不健康,长期以来都被冠以“垃圾食品”的标签。在“屌丝经济”已经过时的当下,居民消费正向着品质化、健康化、多元化转型,低端化的产品越来越难吸引到消费者,让方便面高端起来势在必行。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其实早在2008年,统一的市场和研发团队,就在扔掉方便面的垃圾桶里面发现,消费者把面都吃完了,将油乎乎的面汤扔掉。从“汤”入手,便成了统一升级方便面的第一步。从2013年康师傅业绩不断下滑的同时,统一却在悄无声息地扩大份额。统一的高端产品“汤达人”和“满汉大餐”可以说是最大的幕后功臣。“汤达人”在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销量增速超过100%,销售额突破5亿元。一个单品就贡献了统一方便面销售额增长的77.3%。

之后,康师傅也加大了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推出以“少添加、浓郁、美味、健康、营养”为要求的熬制高汤系列面,包括豚骨、金汤、匠汤系列等;还有今麦郎运用太空FD技术研发出“一菜一面”,最大程度保留了面的美味及营养,也让方便面的销量持续走高。

除了要给汤料提升品质外,还可以对食材来一次彻底升级。例如,首选优质的牛肉或者大只海虾等。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满足温饱,更是得“吃好”,要健康、要营养对于方便面这个行业也不例外。方便面行业正在转型,并开始发力高端泡面市场。让产品升级,打造高附加值的方便面产品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2. 懂时尚、讲个性

面要好吃,还得安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还得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心头爱。80、90、00后的年轻一代,是注重时尚,讲个性的群体,而这一特征也同样作用在他们的消费观上。

结合地方特色就是方便面转型的一种方式。康师傅选择把地方特色菜做成方便面的口味,比如:东北的小鸡炖蘑菇面、西北的油泼辣子,虽然口味单一,但绝对是东北汉纸和西北妹纸们的心头爱。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是新一代消费者的一大特点。根据天猫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商品按整体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是,韩国三养火鸡面。这种超辣的火鸡面袋装每包售价在 5.8 元,杯装在 6.7 元,价格略高于康师傅和统一,属于高价面。吃过火鸡面的亲们都深有体会,面条除了劲道以外,就一个字形容,“辣”! 那么,这种小众口味“出道”的方便面,为什么能在中国建立较强的品牌认知度呢?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因为消费者愿意“尝鲜”!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需求,才率先抢占了市场。所以把握住消费者心理,并迎合他们的消费观,才是方便面企业转型该走的路。

据统计,2017年中国方便面行业约使用小麦粉1100万吨,占当年全国小麦粉产量13801万吨的8%,带动了种植、养殖、加工、调味、包装、服务、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食品行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拉动“三农”行业使许多企业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


在2017年方便面市场销量及变化趋势中也可以看到,2017年方便面销量已有小幅回升,上升1.17%至389.7亿包。也许对一部分人而言,吃方便面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感怀;但对企业而言,业绩上涨离不开自身的战略调整和策略优化。

3年下降近80亿包,销量狂跌的背后是谁抛弃了它?

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商品会有很多,但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你找到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