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進入:五行學說總論

關於對世界的認知,中國古代有“五行學說”,古希臘哲學家則有“

四元素說”。

根據這兩種理論體系,在西方產生了以四大元素——土、水、風、火為基礎的占星術,比如我們常說的“十二星座”;在中國產生了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為基礎的命理學,比如奇門遁甲就是其中之一。

五行學說是奇門遁甲技法中起到基石作用的知識,和上一篇文章中所講述得“陰陽學說”齊平,五行中的五個字符雖然不在起局(九宮格)中體現,但其思想內涵卻貫穿始終,這次我們九諾道文化就來談談五行學說

帶你進入:五行學說總論

什麼是五行學說

古人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構成世界萬物不可缺少的五種最基本物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可以按照其性質,找到對應的五行進行歸類。通過五行物質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運動和變化,形成了宇宙間萬物生長與消亡的規律和原因,最後構成了整個物質世界。這是古代的唯物主義觀念,它將五行的性質歸納如下:

五行的性質

木一一具有生髮、條理通達的特徵。

火——火向上升,具有炎熱、向上的特徵

土——具有生長、教化培育的特徵。

金一一具有清靜、清潔、肅降、收斂的特徵。

水一一溼潤入土,以生萬物。具有寒冷、向下的特徵。

俗語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萬物的相生相剋,生生不息,正是因為五行相生相剋的屬性。瞭解了五行的性質,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相生相剋的關係。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親相愛之意,指某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起著促進滋生的幫助作用

金生水一一“金生麗水”,好的泉水都是在含有礦藏的地方產生的,我們現在所喝的礦泉水就是“麗水”。

水生木——草木賴水份以生長,沒有不需要水便可以生存的植物。

木生火一一古人“鑽木取火”,木可以生火,木柴燃燒產生火。

火生土——“燃燼為土”,火在燃燒後會化為灰土,火山爆發後生成新土地

土生金一一一一切金屬礦藏都是在土裡形成,自土中出。

五行相剋

相剋,指某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起著制約、壓抑的作用,其規律如下:

金克木一一“伐木叮叮”,砍伐樹木用的是斧頭,即金屬工具。

木克土——古代最早的犁地工具叫做“耒[lěi]”,就是木頭做的犁;樹木破土而發,根入土。

土克水一一“水來土掩”,土能吸收水份,水來土屯,土堤防水。

水克火一一“水火不相容”,用水滅火。

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屬,鑄銅成器

有了相生、相剋,世間萬物才能夠維持著一種比較固定與穩定的平衡與和諧狀態。

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是必須要記住的,過去人們記憶五行的順序為“金木水火土”,這種順序其實是一種謬誤,既沒有道理,也不利於運用。所以大家在記憶的時候應該按照“木、火、土、金、水”這一順序,從左向右,依次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左隔一個向右,依次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按照這種順序記憶,是不是感覺簡單很多呢?當然,我們也可以用下面這張圖來幫助記憶五行生剋。

帶你進入:五行學說總論

陰陽五行是自然的構成元素,五行充盈天地,無所不在。道家以研究自然為目的,將五行陰陽支配在世間一切物質上,比如人體。

人體的五行

萬物為天地所生,人在所有動物中最富有靈性,是萬物之靈,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

這種對應關係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人有毛髮,自然有草木;人有雙目,自然有日月;呼吸為風,揮淚成雨;骨為山,血脈為河流等,謂之天人合一。

帶你進入:五行學說總論

因此,中醫理論在講人體時,將陰陽學說(上一篇有講到)與五行學說運用於人體,用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機。五臟屬陰,“木”具有生髮、條理通達的特徵,對應肝的藏血代謝的功能;“水”具有滋潤下行的特徵,對應腎的藏精的功能。因此,肝屬木、腎屬水,其他五臟器官也是如此,肺屬金,心屬火,脾屬土。而六腑屬陽,也有對應的五行,膽為木,小腸為火、胃為土、大腸為金、膀胱為水

奇門遁甲依託於博大的中國古代文化而生,“五行學說”是學習奇門遁甲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之一。掌握五行學說,是我們學習奇門遁甲的必要條件。

附:其他五行歸類

帶你進入:五行學說總論

以下是關於奇門遁甲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