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長文警告!本文長度3967字,如果你想了解《繪真·妙筆千山》這款遊戲的靈感起源:《千里江山圖》的故事,請耐心讀下去。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最近沉迷在一款佛系解謎遊戲裡看風景: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隨手抓拍,無p無修)

沒錯,隨便一張截圖都能拿來當壁紙的水準: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個人最喜歡的比翼鳥章節)

這款遊戲就是《繪真·妙筆千山》,一個佛系解謎無處氪金的手遊。說是解謎,其實我經常因為沉迷看風景截圖而忘記解謎這回事.....

和傳統的水墨風國畫比起來,《妙筆千山》這種相對明豔的畫風可能有點陌生,其實它的畫風相當考究,畫面靈感和故事背景源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北宋《千里江山圖》。《千里江山圖》這幅畫,用任何詞彙來吹爆都不過分。

不如就藉著《妙筆千山》,來講一講傳奇名畫《千里江山圖》吧!

牛批的畫面尺寸

和《千里江山圖》相比,這幅《清明上河圖》的名氣顯然更大: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為什麼這張《清明上河圖》是一截一截的呢?因為《清明上河圖》原本的尺寸就是細長條,它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沒錯《清明上河圖》的原畫有5米多長,比兩個姚明摞一起還高。

不過按尺寸來說的話,《清明上河圖》在《千里江山圖》面前仍舊是個弟弟,因為《千里江山圖》的長度有12米,豎起來的高度差不多有4層樓: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感受一下半米寬、12米長的《千里江山圖》畫卷的威嚴: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高清震撼大圖可戳故宮官網)

當然,文藝作品不是說誰的體量大就能成為國寶,你看乾隆皇帝一生寫詩4萬多首,產量約等於唐朝詩人的總和,卻因為質量過於垃圾依舊沒能在文學史上擁有姓名.......

事實上,無論是繪畫作品還是文學作品,體量越大其實越不好駕馭,稍不留神就會虎頭蛇尾或者前後不搭,更何況是12米長的巨型畫卷。然而《千里江山圖》的佈局結構非常巧奪天工,雖以山水為繪畫對象,但是沒有一座山水重複,不同山體的高度、山石的形態、水面的波紋、山水的交融、12米的畫卷上毫無人工的痕跡,看入迷的時候甚至有裸眼3D的效果: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盯著多看一會兒,真的有裸眼3D效果)

而且每一個小視角下都能看到精微的處理,已經達到了“無論怎麼切割,都是一副完整的畫”的地步: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有人認為《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版的《航拍中國》,可太貼切了。

牛批的繪畫材料

說繪畫材料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千里江山圖》的技法,它是一幅青綠山水畫

青綠山水畫,其實和水墨畫一樣是一種傳統技法。大家可以簡單粗暴理解成畫面上用青色、綠色、金色、藍色等等顏色的作為主色的山水畫。它和我們常見的水墨畫最大的區別就是顏色: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青綠山水畫VS水墨畫,畫面顏色不同)

而作為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代表作,《千里江山圖》的顏色留存可以稱得上相當牢固。從實拍圖能看到《千里江山圖》畫面顏色非常明亮,青是青,綠是綠,藍是藍,金是金,除了絹布有點褪色,個別厚重的顏料有點掉落之外,整體色彩依舊光鮮豔麗,一點也沒有古畫那種灰濛濛的感覺: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要知道《千里江山圖》完成於北宋徽宗年間(公元1113年),距今已經900多年了......

就算和後世的青綠山水畫比起來,《千里江山圖》顏色也絲毫沒有年代感: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明朝仇英的青綠山水畫,顏色亮度還不如《千里江山圖》)

從千年不變的顏色就能看出來《千里江山圖》使用的顏料多麼牛批,我們知道古人技術條件有限,而青綠山水畫的顏料卻能抵抗時間這把殺豬刀,在千年歲月中熠熠生輝,這是為啥呢?

別問,問就是燒錢。

在古代,最常使用的天然顏料有兩種,一種為植物顏料,源於植物的根、莖、葉,比方說很多小姑娘用指甲花(學名叫鳳仙花)給指甲染色,這種就是植物顏料。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鳳仙花瓣碾碎塗抹在指甲上就可以染指甲了)

另一種則是礦物質顏料,顏色來自於各色礦石,古人先要採集天然礦石,然後洗、敲、錘、研、漂、篩、溶膠、下膠、沉澱、革腳、泌色、煎等十多道工序,把礦石變成粉末: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妙筆丹青”中的“丹青”兩字,本意指兩種可以做顏料的礦石,丹砂和青雘huò)

青綠山水畫用的顏料基本都是這種礦物質顏料,《千里江山圖》裡大面積使用的綠色和青色同樣源於礦物,分別是石綠和石青。石綠我們現在叫做孔雀石: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在創作的過程中曾得到了宋徽宗的大力支持,所以這幅畫用的礦物質源材料也絕對是頂級的。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頂級孔雀石的價格每克上千元,不知道北宋時期皇家貢品級的孔雀石成色如何,應該會更貴吧?

想一想《千里江山圖》半米寬,12米長,整幅畫上幾乎疊滿了石綠......真·畫裡有礦

石青現在叫藍銅礦,古人的青色不等於藍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石青(藍銅礦)的顏色介於藍色和紫色之間: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藍銅礦質地比較脆,很少當裝飾珠寶使用,所以價格不確定,而且藍銅礦很容易發生化學反應轉化成石綠,因此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可使用的藍銅礦甚至還沒有石綠多,頂級天然藍銅礦肯定不便宜就是了。

除了這種單純燒錢的石綠石青等寶石之外,《千里江山圖》還用了很多既燒錢又費事兒的材料,比方說畫卷裡面的漁夫啊農夫這樣的人類,用的是一種白色的顏料: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這種白色顏料來自於一種海洋生物,叫硨磲(chē qú),它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有的硨磲能長到300多公斤。鑑於它太沉了,所以一般宅在珊瑚礁裡,只漏個殼口在外面。

也就是說,人類要想得到它,需要把它從珊瑚礁裡刨出來。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不知道宋朝人搞到硨磲需要花多大的力氣......當然這個力氣不會白費,硨磲號稱最白的物質,製成的顏料更是可以千年不變色。不過硨磲已經被列入一級國家保護海洋生物,活體硨磲的地位類似於象牙,想用硨磲粉做顏料還是省省吧。

其實《千里江山圖》燒錢的顏料遠遠不止上面這些,還有什麼石黃、丹砂、赭石、青金石......等等,連調製顏料用的都是頂級阿膠、頂級黃明膠之類的膠,燒錢可以說極大的提升了畫作的質感,畢竟寶石粉末形成的12米畫作帶來的衝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看到這些頂級材料是不是有點熟悉?遊戲裡主線任務就是去畫卷裡幫秒山先生找各種作畫的材料,看來一切有追求的畫家都想用最牛批的材料畫出最牛批的畫作啊。

神秘的少年畫家

《千里江山圖》也許名氣不夠大,但是它的地位相當高,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那副徐徐展開的畫卷就是《千里江山圖》: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原畫卷收藏在故宮博物院裡,因為太過珍貴所以建國到現在僅僅公開展出過三次,每次展出時故宮的盛況就跟春運差不多,深夜還有人在故宮門口蹲著排隊。

著名畫家、藝術評論家陳丹青也曾排長隊去故宮看《千里江山圖》的展出,他說他自己貼在玻璃櫃上看到痴:“我就去看,腦袋就抵在展櫃的玻璃上看,

看得像個傻子一樣,實在是太輝煌。”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內行看門道,作為畫家的陳丹青絕對見過不少名畫,然而《千里江山圖》依舊讓他驚歎,這不光是因為《千里江山圖》本身畫的就足夠牛逼,還因為畫《千里江山圖》的畫家本人,也是魅力所在。

畫《千里江山圖》的畫家叫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圖》的時候,他才18歲

他的一生只畫了這麼一幅畫,一幅畫就直接名垂青史。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沒錯,就是遊戲裡這位)

王希孟是宋徽宗時期的宮廷畫師,宋徽宗這個皇帝大家應該還算稍有了解,簡單來說他的天賦樹長得比較歪,所有技能全點在了藝術方面,作為藝術家他可以稱得上是天才,尤其是他自創的瘦金體書法,簡直是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書法造詣非常高,可惜當皇帝當的太辣雞了)

宋徽宗對一切和藝術有關的事情都特別熱衷,於是他專門開辦了一個皇家繪畫培訓學校,叫“畫學”,畫學相當於北宋的中央美院,王希孟就是“畫學”裡的一名學徒。

而後的故事走向就像某點爽文裡差不多:宋徽宗經常去畫學指導學生們,王希孟就想辦法用畫作在宋徽宗面前刷存在感。一來二去,宋徽宗發現這個少年似乎有點東西,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堂堂一位皇帝居然親自教十幾歲的王希孟畫山水畫,蔡京說徽宗“遂誨諭之,親授其法”。

王希孟自己也很爭氣,半年時間裡就畫出《千里江山圖》呈給了宋徽宗。

半年時間看似很長,有準備的情況下畫一張寬約半米,長約12米的畫卷似乎也不是太難?然而並沒有那麼簡單,《千里江山圖》這幅畫看上去是一副畫,其實是五副畫的疊加——《千里江山圖》一張畫需要五次疊加色彩,算上底稿一共畫六遍,才能達到這種青綠明豔的效果。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這張圖裡沒有算墨稿)

前面講過《千里江山圖》從技法來說是青綠山水畫,畫面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礦物質顏料。不過礦物質顏料並不像塗水彩筆一樣一次性畫上去,而是經過層層堆疊,有

墨稿、赭石層、綠色系層、疊加綠色系層、青色系層五個顏色層次,每一層顏料的分量都要由畫師根據自己經驗來把握。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這有多難呢?中央美院的老師馮海濤試圖用五層畫法還原《千里江山圖》,在不需要自己構圖、不用思考顏色搭配、不親自尋找礦物質顏料的前提下,

他花了兩個多月復原了《千里江山圖》的十分之一。是的,只有十分之一。

而王希孟這個18歲的原畫,畫完五層半米寬12米長巨型畫卷一共才用了半年時間,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天才吧......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中國有句俗語叫“天妒英才”,王希孟這位英才也難逃厄運。其實歷史上關於王希孟的記載非常少,很多學者說他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號人”,他的人生履歷在畫完《千里江山圖》之後就戛然而止,一點記載也沒有。有種說法說王希孟在繪製《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朝宋徽宗提了不少無理的要求,所以畫卷一完成,畫家就被記仇的宋徽宗賜死了。

央視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講述《千里江山圖》時則用了一種更為浪漫的說法:王希孟被賜死之前,祈求宋徽宗允許自己臨死前和《千里江山圖》單獨待一會兒——這一待,王希孟就喜聞樂見的消失了。後來就有傳言說王希孟躲進畫卷裡,也許哪個漁夫或者農夫就是他。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這就是你躲進遊戲的理由??)

王希孟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已不是今人能夠窺探到的了,我們只能通過畫作來了解千年前才華橫溢的天才畫家,以及窺探美麗壯闊的北宋河山。

結語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沒有從畫面佈局和美學層面講《千里江山圖》究竟有多優秀,原因很簡單,任何言語都不能寫出《千里江山圖》本身帶來的震撼,只有親眼見到了才知道什麼叫做“神仙畫畫”。

不過話說十大傳世名畫除了《千里江山圖》之外還有9幅呢!!!《妙筆千山》的團隊真的不考慮多做幾個遊戲嗎???(瘋狂暗示)

​好了,本期遊遞局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不妨點擊一下關注吧!


別光顧著吹《妙筆千山》了!我們也應吹吹它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