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曹操、司馬懿、劉備、諸葛亮。孫權等等一系列人物都是歷史上存在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同為出色的謀士,但是在教育孩子上相差非常大。諸葛亮的兒子在今天遠沒有司馬懿的兒子名聲那麼大,最常見的就是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先說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不是他的親生兒子,是他哥哥諸葛瑾把兒子過繼給他的,都知道諸葛亮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生怕他碌碌無為,所以對他管教嚴厲,諸葛亮北伐在漢中的時候為了讓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士兵搬運糧草等苦力都讓他參與其中,鍛鍊他的意志力。後來當上了翊武將軍,後來在蜀國又做了駙馬都尉,但是25歲時就去世了。傳說諸葛亮有個女兒叫諸葛果,但是從很多史書上查看並沒有對她有任何記載,所以這個人很可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如果真有其人史書不應該隻字不提。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他唯一的親生兒子是諸葛瞻,黃月英所生。諸葛瞻的養法和諸葛喬的個方面相差很大,畢竟這個孩子是諸葛亮47歲的時候得來的,雖然比不了皇家那般富養,但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且頭上永遠頂著父親的光環。諸葛瞻和諸葛喬的教育相差甚遠。從諸葛亮寫他哥哥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對諸葛瞻的教育,“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他想讓兒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來。但是在諸葛喬的教育上有些急於求成,從小教他男子漢就必須吃苦耐勞。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諸葛瞻作為萬眾矚目的官二代,也是有壓力的,從小聽從家裡的安排學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敢不好好學啊,他周邊的聲音都是拿他父親做比較,八歲那年諸葛亮戰死在綿竹。大家更是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逐漸長大的他總是在別人口中聽到“虎父無犬子”這句話。他記憶力強,才思敏捷,所以從小到大因父親原因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加上他17歲的時候就娶了蜀漢的公主,被授為騎都尉,起步很高。後來諸葛瞻因缺乏實戰經驗又不聽黃崇的建議兵敗被殺。諸葛亮給他豎立的威望太大致使他的反倒太迷茫了。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反觀司馬懿的九個兒子,其中司馬師晉景帝,司馬昭晉文帝。這兩位也稱得上是三國的梟雄,司馬懿對孩子沒有那麼小心翼翼的刻意去教育,反倒是自己是怎麼過來的兒子就可以這麼跟著來,在外南征北戰的他也把他們帶在身邊,因為身處政權中心,關係縱橫交錯,他的兒子對這些耳聞目染,小小年紀就懂得察言觀色。司馬懿覺得慈父多敗兒,帶著兒子上戰場,陣前教兒子學軍法成為實力干將,這樣的親身體驗將來對兒子肯定是百利無一害。所以諸葛瞻在司馬師面前跟個庸才一樣。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是干將,諸葛亮的兒子都是庸才,原因只有一點

司馬師在魏晉篡代乃至西晉政局中的重要地位,因在才能和謀略上都遠超他人,這也是司馬懿將大任交到他手裡的原因,剛才說諸葛瞻是典型的官二代,那麼司馬師可以說是有著勳二代的標籤。司馬師成年後他注重人才選拔,舉賢任能,又親自調整朝綱,絞盡腦汁清除朝野汙腐之氣,使整個朝廷為之一振。從這裡看出司馬師和父親一樣,知道等待時機抓住時機。兩人教育出來的孩子相差這麼大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環境所致。不得不說環境造就人,樹是如此,動植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