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江湖:“數字狂歡”謝幕,啟動風險管控

全文2424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姜黎

“完成10億度售電量指標,2019年實現2200萬營業收入。”

“這個目標太宏大了。”

這幾天張亮參加了一場競聘區域售電總經理的面試。一家已有一定規模的新能源企業決定逆勢而行,投身售電,但根據張亮參與售電業務近三年的經驗,公司定出的這個目標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8年上半年,業界常常討論的話題是湖南不賺錢,安徽開啟了軟件大戰,京津唐太難找到切入點……售電公司退出市場的消息此起彼伏,參與市場的公司中,有的因經營不善而關門,有的因母公司改變戰略而離場,還有的因沒能完成大股東當初定下的目標而遭遇撤資。

張亮似乎並沒有因為謹慎而後悔。售電與前兩年相比,必須更認真才能活下去。

eo瞭解到,這一年,售電公司仍然在默默耕耘,嘗試開拓一些“實在”的業務,等待市場轉軌。

對售電的投資熱情降低並不完全是壞事,拋開剛開市時一本萬利的心態,以己之力推動電力市場向前一步才是關鍵。與此同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似乎也已經開始重視市場化改革增量價值的擱淺風險。

2018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運行局組織召開了全國售電企業經驗交流座談會,十家不同類型的售電公司和部分地區電力運行主管部門圍繞有序放開售電側業務、培育售電側市場主體、提升售電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

會議指出,售電公司是市場化改革中的重要力量,應大膽探索,克服困難,找準定位,加強增值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尋找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

行業人士判斷,一方面,售電行業將隨發用電計劃進一步放開、交易品種逐漸豐富以及現貨試點的有序開展而經歷更進一步優勝劣汰,專業化區別愈發明顯;另一方面,經營風險增加,部分綜合能源業務落地困難,價差也可能承受波動。

在歷經准入數量、高利潤率等“數字狂歡”的售電行業,2019的關鍵詞將是風險管控。

零售市場監管加碼

“寬進嚴出”是售電市場的顯著特色之一。在壟斷行業中引入社會資本,放下行政審批制而採用註冊備案制,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但隨著發用電計劃放開規模逐步擴大,零售市場交易風險管控即成為一大課題。監管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對售電企業與用戶間的交易行為進行規範,二是為不同資本類型的售電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據eo記者瞭解,山東、江蘇等省區能源主管部門已設立備案核查機制。山東2018年對實際發生業務的76家售電公司開展備案審查,發現個別售電公司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或不規範、從業人員數量或條件達不到准入要求,及缺少支撐售電業務開展所必須的系統平臺等情況,經過整改仍不達要求的進行了分類處理;江蘇針對檢查中發現的人員變動未及時更新、電費結算不按合同執行、侵佔用戶利益等問題,對40家售電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書,截至目前,已有22家公司完成整改,4家公司尚未反饋整改情況,6家公司自願退出,8家公司明確不參與2019年市場交易。

座談會上,有售電公司代表提出,希望相關主管部門繼續嚴格加強市場監控管理,嚴控相關主體利用自身的先天資源壟斷優勢和市場力,打壓排擠獨立售電公司,操控市場價格和交易。

售電公司准入的“數量狂歡”已經成為歷史,合理定位、升級質量才有機會隨批發市場轉軌一起進入下一階段。同時,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方向下,國有資本背景的競爭性業務或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

延伸服務有待增值

本輪電改啟動以來,政府相關部門對售電公司寄予厚望,包括傳統電力企業在內,或多或少都期待這個直接聯繫用戶的主體能為電力能源產業鏈末端注入新的價值,以此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兩年以來,為用戶裝表監測用電情況、“容改需”服務、對生產設備進行節能改造等業務可以說是售電公司的“標配動作”。也有部分公司“順勢”開展了以往未曾涉足過的業務。

比如,山西漳澤電力公司在2017年設立碳資產管理公司,依託電廠背景,為漳澤電力和晉能集團提供碳排放數據核查服務。此外,還與北京睿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發電公司AGC儲能調頻項目。

由於批發市場仍未能充分體現電力價格隨供需信號和時空變化進行響應的特性,以賺取價差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經營模式還是讓售電備受詬病。同時,多樣化的延伸業務只能遵循舊有價格機制和商業模式,以目錄電價為基準,給服務單個定價,難以形成綜合效益。

有售電公司在座談會上總結指出,綜合能源、分佈式能源、諮詢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等增值服務在目前的市場階段仍未具備充足的落地條件。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售電公司擁有接觸終端用戶的良好機遇,是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到自身專業水平和市場地位的共同影響,參與市場建設的程度仍然不盡人意。

跨省區業務未成規模

全國各省區電力市場的進展不一,且各省級市場環境與規則千差萬別,這使得大部分以省內市場為目標市場的售電公司投入增加,業務模式也難以複製。而小部分售電公司換了個思路,嘗試開拓跨省跨區交易。

山東是最早試點跨省區“點對點”直接交易的省份。據相關主管部門數據,截至目前已有51家售電公司通過競爭獲得代理跨省區業務。其中,北京融和晟源售電有限公司在跨省區交易領域已有所探索。公司官網及相關材料顯示,2018年,公司通過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線達成國內首次由售電公司參與的點對點線上清潔能源跨省區交易,並協助四川水電企業與江蘇、山東大型發電企業首次“川-蘇”、“川-魯”發電權置換交易。

而2018年以來,跨省區交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核定區域電網2018-2019年輸電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8】224號),全國區域電網輸電價格由單一制調整為兩部制電價,即輸電電價+容量電價;另外,錫盟特高壓、魯固直流市場化交易由電力用戶和售電公司採用雙邊、競價模式採購電力調整為電網企業統一集中掛牌的方式,對釐清電力價格傳導機制產生一定影響。

除了零星的嘗試,全國各地可再生能源、跨省區交易以及售電側合同轉讓等普遍未將電力用戶和售電公司納入主體。作為聯繫用戶與發電的紐帶,售電公司本可以利用市場外的資源匹配發用雙方,機動靈活地促成跨省區交易,但面臨“點對點”交易的“收縮”趨勢,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中張亮為化名)

想讀到更多高質量獨家內容,請訂閱支持我們~

售电江湖:“数字狂欢”谢幕,启动风险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