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不忘历史 建设美好家园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清光绪六年(1880年)置康平县,立治于今114年。由于对史实不清与史料的缺乏,人们过去认为康平“自古以来,荒凉冷漠,人烟稀少”。有的说康平是穷山僻壤,便编白了顺口溜“一过法库门,光见牲口不见人(或说是‘一半牲口一半人’)”。这种荒诞无稽的谬说沿传至今。有的住户在康平相传十几世,便说:“我们是开荒占草户”!像是康平的拓荒者那样自豪。然而,通过文物普查发现,开辟康平拓荒者,不是“开荒占草户”,而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原始人群!笔者根据刊载的考古资料与查找的史料。作康平史况综述。远古时期的康平是山深林茂,水草丰盛,气候温和,适宜于人类与动物生息繁衍的自然的地理环境。《康平文物天地》中《康平境内的古动物化石》记“……一向被认为历史上是一片荒芜冷漠的地方,对于古生物的生息繁衍,绝少蛛丝马迹可寻”。文物普查队征集到一块猛犸象肩胛骨化石,“它是东升乡杨家园子村民杨永村同志,十多年前在村西大沟中,距地面两丈多深的地方拾得”。这猛犸象肩胛骨是一万年以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这就证实康平地方在远古时期大地温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象。《辽宁史迹资料▪内部刊物》记述,早年在东升乡吴家河畔发现四不象鹿角化石,其上有人工痕迹。“四不象生活在比较温和的地方。康平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北端的边缘”。其上人工痕迹“当是人类用过的骨料或骨器”。这个资料表明,在一万年以前,当我国处于旧石器时代,康平地方已有了人类的足迹。

地球不断运转,历史岁月不断流逝,人类跨进了新石器时代。1980年10月29日,《辽宁日报》登载:《辽北首次发现原始文化遗存》中记:“康平发现八处原始文化遗址......地面覆盖着大量陶器残片,还有打制石铲、石球、磨制石磨棒,石磨盘及细石器等原始人的生活生产及狩猎用具”。目前,我县境内发现2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发现资料有:《康平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宁康平县小城子赵家店村古文化遗址及古墓地的调查》。这两篇文章介绍论述了我县史前文化属新乐,红山两个文化系统遗存,证实了康平地方在距今七千年至三千五百年间,居住着原始人群,过着农耕与狩猎的生活。创造者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这时期康平地方是许多部落或民族移居居住的区域。1986年《康平文物天地》载《西泡子湖畔一古村——辽北史话之三》中记述:“……顺山屯北山(现名珍珠山)犹如龙头探身在湖畔……但有谁曾想到三千三百年前,在这龙头上就升起了缕缕炊烟,这儿居住着一支中华民族的祖先……这里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有磨梁米的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锛,与之同时挖出的还有大量的猪、羊、牛、鸡的骨骼……”,该处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下层约距今3500年,上层约距今3000年,处于我国青铜时代的商朝时期,为一处聚落遗址,1988年《辽海文物学刊》登载《康平县顺山屯青铜时代遗址试掘报告》,进一步证实了在青铜时代珍珠山的先民们过着农耕与饲养家畜的生活。1989年刊登了《康平胜利村遗址及其附近出土遗物》,相比较与顺山屯遗址的遗存有相同之处,区别也很明显。目前,在我县境内发现71处青铜时代遗址,表明我县处在青铜时代,人群聚落分布全县各地,景象也十分可观。东关屯李家窝堡古墓群的发现,出土文物辨别,为春秋至汉代时期的墓群。这都有力地证明了我国青铜时代的康平地方是许多部族或民族游移居住的地方。有史料记载:康平地方在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塞下地”,或“辽东郡外徼”,根据目前考古调查证实,此记不谬。《水经注》记两汉魏晋时期,为辽东郡无虑(今北镇县大亮甲村),望平(东西辽河汇流之间某地东岸)二县属境。此记当进一步调查,待考古发现,研究定论。

青铜时代过去,发展到铁器时代,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大约在三世纪至九世纪,处于我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康平地方是契丹民族活动区域。在考古调查工作中继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后,所能觅见的文物就是契丹族所用之物。1986年《辽金契丹女真族史研究》刊登的《辽宁康平发现的契丹、辽墓概述》揭示了契丹民族在康平地方活动情况。契丹最早分为八部,康平地方是哪个部落居地尚待研究。1986年与1988年《考古》登载《辽宁康平县后刘屯辽墓》、《辽宁康平县后刘屯二号辽墓》,出土鎏金凤冠,革带饰件,鎏金马具、兵器等文物,均不是贫民所用之物,标志出契丹贵族身份。按《辽史》所记:契丹贵族有皇族、后族。皇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系家族,姓耶律,汉字为“刘”姓。后族分两姓氏部落:一是拔里氏、一是一是乙室已,汉字均为“萧”姓,康平地方发现的契丹贵族墓,不是皇族,而是后族墓。有诸多相关的问题,还须有志之士进行研究探讨。总之,在契丹时期,康平地方是契丹民族的故乡——辽代后族的活动的区域。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辽国,与中原北宋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历史阶段。兄弟民族互有战争,又互相进行了文化经济往来,最终通好,成为兄弟两国。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康平地方发现辽金时代遗址180余处,与现代村级部落相当,还有七处城址。可见这时期康平地方是“耕稼以食,城廓以居”的一片繁荣景象。《康平文史资料》第一辑中《辽代祺州访察记》、《辽代祺州考》都用具体的史料说明了祺州的历史情况,与康平地方最早的行政区划。总之,于辽一世,康平南部隶东京道辽阳府(今辽阳市),辖祺州,庆云县。北部隶上京道临潢府,(今内蒙巴淋左旗南菠萝城),辖福州,原州。

于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灭辽,公元1118年,康平地方为金朝版图。我县境内发现180处辽金时期遗址,7处城址中,大多为辽金元遗物混杂在一起,证明了三代延续使用的历史情况。张强镇城子沟南七华里的山岗上发现金代砖室墓,已被破坏,各地出土有“石函”葬具与窑藏铜钱、犁铧等农具……,这大量的文物证实了康平地方在金王朝统治时,其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祺州访察记》记载;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监管农桑的官员)王寂行部辽东,住今小塔子地方,这说明了金王朝对各地政府加强管理,治理地方,派员巡视的史实。金代康平为庆云县,荣安县地,属东京道(今辽阳市)咸平路(今开原老城)咸平府管辖。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蒙古族崛起于蒙古高原,成吉思汗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元朝大帝国,统治153年(公元1216年至1368年),是我国疆域最大的历史朝代。康平地方处于元朝时期,在辽金两代的基础上,农牧各业有了发展。1986年《辽海文物学刊》登载《康平县方家屯元墓》,1987年,西关屯乡罗屯,二牛乡新城堡发现元墓(均被破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关屯乡东沟村出土元代石廓墓,上刻“元”字,及“达鲁花赤(即达噜噶齐,蒙语为长官之意。元时汉人不能任正官,多数行政机关及各路州府县均设置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掌握实权办事)末子……”,出土文物为省博物馆征集,石廓失落其地。据上述文物可知,于元朝时期,康平地方由行政机构设置,任达鲁花赤管理。上述说明了在辽金元时期,虽有战争发生,但大部分村落没有毁灭,延续使用,在发现的大多数辽金元遗址中,才有三代文物残存。按史料记载,康平地方处于元代时期设庆云县,属辽阳行省开原路管领。《康平县建置沿革简介》记:“为懿州(今阜新市懿州城址),召熊山、洪州二站”。此记可能有误,尚须考证定论。

元朝被明所灭,蒙古族遗贵归还故里。在公元1368年至1616年间康平地方蒙古科尔沁部游牧地区。明初,长城以北,黑龙江以南,辽东边墙以西,扎鲁特旗以东的广大地区城,史称兀良哈之地,为科尔沁大草原。于1389年,明王朝在兀良哈之地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以蒙古族部落酋长为都指挥使或指挥同知,统治蒙古民族,其中福余卫蒙古族称为嫩江科尔沁部,游牧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因为对明王朝时叛时服,造成广宁(今北镇)、开原、铁岭兵患,战乱达数十年之久。康平地方为辽东边墙以西地方,属福余卫地,是蒙古民族与明王朝相互贸易,进行战争的路经或驻扎之地,由是康平始见荒凉。1986年《考古》发表《辽宁康平出土铜钱》,是明末清初之际的窑藏。1987年,在柳树屯乡火石岗子发现明代墓葬。今日发现这两处文物的意义,说明在康平荒凉的历史时期,亦有人家居住。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境内)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联合蒙古科尔沁部,打垮了明王朝,建立起清朝大帝国。在公元1616年至1649年间,清朝统治者分封蒙古科尔沁部首领有六王,并与之同婚,成为清王朝外戚,于清一世称尊沙漠草原。并将封地划分六旗,以蒙古王为扎萨克(一旗之长,位一品)属理军要务。康平地方西部为前旗宾图王旗地。东部为后旗博王旗地。口碑道载有达尔罕王旗地,此传当误。于1880年,清政府割前、后旗南境,设置康平县,分十二社,隶奉天省昌图府。

中华民国建立,清王朝覆灭,帝制在中国消失。于公元1912年至1945年间康平地方为中华民国领域。1913年康平县归洮昌道管领。1929年,南北统一,该奉天省为辽宁省,改县为公署,康平公署隶辽宁省。1930年,康平境内划分为八个区,866个村屯。1931年9月18日,日寇侵占东三省,东北沦陷。同年10月康平成立“辽北蒙边抗日救国军”。1932年,日寇策划建立伪满洲国,建都长春,改辽宁省为奉天省,管领康平县。1934年康平仍属奉天省,划七个区,十九个村。1935年,19个村一律更,名。1937年,全县改名街村制,划为一街二十四村,辖694屯。1945年“八一五”光复,日寇投降,康平政界、警界头面人物成立地方维持会,所辖街、村依旧。同年十月中旬,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吉热辽军区特务第五团一营)接收康平,十二月中旬建立康平县人民政府,全县划分八个区,属辽西一专署,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改编地方武装。于1943年11月,康平成立国民党党部,进行发展组织,经济建设与发动抗日工作。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在1946年至1948年间,康平地方区划未变,由于我军战略转移,国民党中央军占领康平形成拉锯局面。1946年农历5月13日,发生了七区反革命暴乱,年底国民党党部按“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十月十四日的命令,将原十三个街村,改为十三个乡(镇),按屯设120个保甲,属辽宁省。1947年4月以后,我八路军“三打康平”,彻底驱逐出国民党中央军,康平得到解放,建立民主政权,原设八个区未变,属辽宁省。

公元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康平县区划未变,属辽西省。


「康平方志」康平县的前世今生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康平历史先民及其后裔在长期同压迫者,剥削者与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铸成无坚不摧奋斗进取精神,开发建设了康平!康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做了国家主人,发奋图强,建设了新康平!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发展经济,努力奋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