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在現代,如果男女兩人感情甚篤最終結為夫婦,他們之間的這種夫妻關係,叫做婚姻。但是在古代,原本並沒有婚姻這個詞語,最開始是叫做“昏因”。因為古人認為黃昏時分是一天的吉時,是一天之中陰陽交匯的時分,所以新郎上門迎娶新娘都選在黃昏。唐朝時,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就有記載:禮,婚禮必用昏。

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古代男女的結婚年齡跟現代也有所不同,古代崇尚早婚,男子在正式娶妻之前往往已經納過妾侍,而納妾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春秋時期,女子16歲算成年,可以嫁娶;漢代女子15就可以婚嫁。宋代則又將這個年齡往前推了兩年,13歲的女子就已經可以嫁人了。古代兩家如果想結為秦晉之好,步驟很多,首要第一條,就是男方家要先請一個媒婆。

在古代,媒婆的作用非常重要,孟子曾經說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者的地位是均等的。當時古人思想傳統,有話不能直說,即便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兩方父母也不能公然詢問對方孩子的狀況,這是十分失禮的行為。

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所以男方家必須聘請一個媒婆,與其父母一同上門到女方家中提親,由媒婆在雙方之間進行調和,起到一個居間人的作用。到了唐朝,男女雙方成婚必須花錢聘請媒婆進行說合,這一條已經寫入了律令。《唐律疏議》中就有寫道: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如果沒經媒婆雙方擅自成婚的,他們的婚姻關係則不被社會所認同。

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古代兩人成婚規矩很多,男方首先要三書六聘,奉上婚書、禮物等,然後男女雙方互換寫有生辰八字的庚帖。古人很講究隱私,生辰八字這種東西對於女子來說十分私密,所以一旦交換庚帖,除非八字不合,兩家的婚事已經等同於板上釘釘了。

男子上門求親時,必須要懷揣一對活的大雁,並且將它們送給自己未來的妻子。因為古人認為大雁如果喪偶終生不會再找,是忠貞之鳥。接下來還有過大禮、安床、女方送嫁妝等一系列流程,最後一步才是新郎迎親,新娘出門。這個全過程都必須由媒婆陪同參與。

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對於新娘子來說,成婚的規矩更多,行禮當天,女方父母會為她找一個十全夫人替她梳頭祈福。這個十全夫人,要求父母健在,兒女齊全,兄弟姐妹康樂,十分難得。同時對於新嫁娘的表情也有所要求,惠子在《呂氏春秋》中曾說:人有新娶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古代成親規矩多,新娘下轎之後必須作出害羞狀,不失禮儀

這裡的煙視媚行,跟現代的意思不一樣,在現代多用於形容女子魅惑,是一個貶義詞。其實在古代,煙視媚行則用來形容女子害羞不自然的樣子。新嫁娘下轎之後要做出害羞的表情,並且緩緩的行走。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有失禮節,還丟了婆家的臉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