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在现代,如果男女两人感情甚笃最终结为夫妇,他们之间的这种夫妻关系,叫做婚姻。但是在古代,原本并没有婚姻这个词语,最开始是叫做“昏因”。因为古人认为黄昏时分是一天的吉时,是一天之中阴阳交汇的时分,所以新郎上门迎娶新娘都选在黄昏。唐朝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就有记载:礼,婚礼必用昏。

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古代男女的结婚年龄跟现代也有所不同,古代崇尚早婚,男子在正式娶妻之前往往已经纳过妾侍,而纳妾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春秋时期,女子16岁算成年,可以嫁娶;汉代女子15就可以婚嫁。宋代则又将这个年龄往前推了两年,13岁的女子就已经可以嫁人了。古代两家如果想结为秦晋之好,步骤很多,首要第一条,就是男方家要先请一个媒婆。

在古代,媒婆的作用非常重要,孟子曾经说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者的地位是均等的。当时古人思想传统,有话不能直说,即便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两方父母也不能公然询问对方孩子的状况,这是十分失礼的行为。

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所以男方家必须聘请一个媒婆,与其父母一同上门到女方家中提亲,由媒婆在双方之间进行调和,起到一个居间人的作用。到了唐朝,男女双方成婚必须花钱聘请媒婆进行说合,这一条已经写入了律令。《唐律疏议》中就有写道: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如果没经媒婆双方擅自成婚的,他们的婚姻关系则不被社会所认同。

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古代两人成婚规矩很多,男方首先要三书六聘,奉上婚书、礼物等,然后男女双方互换写有生辰八字的庚帖。古人很讲究隐私,生辰八字这种东西对于女子来说十分私密,所以一旦交换庚帖,除非八字不合,两家的婚事已经等同于板上钉钉了。

男子上门求亲时,必须要怀揣一对活的大雁,并且将它们送给自己未来的妻子。因为古人认为大雁如果丧偶终生不会再找,是忠贞之鸟。接下来还有过大礼、安床、女方送嫁妆等一系列流程,最后一步才是新郎迎亲,新娘出门。这个全过程都必须由媒婆陪同参与。

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对于新娘子来说,成婚的规矩更多,行礼当天,女方父母会为她找一个十全夫人替她梳头祈福。这个十全夫人,要求父母健在,儿女齐全,兄弟姐妹康乐,十分难得。同时对于新嫁娘的表情也有所要求,惠子在《吕氏春秋》中曾说:人有新娶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古代成亲规矩多,新娘下轿之后必须作出害羞状,不失礼仪

这里的烟视媚行,跟现代的意思不一样,在现代多用于形容女子魅惑,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在古代,烟视媚行则用来形容女子害羞不自然的样子。新嫁娘下轿之后要做出害羞的表情,并且缓缓的行走。如果不这样,就会被认为有失礼节,还丢了婆家的脸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