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孩子的教育和灌輸

今天到學校開家長會,開的是睿智情商課後通家長會。

睿智情商是幼兒園新開設的一門課後課程,旨在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和提高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好事,可我想到的是事情的另一面——灌輸。

談孩子的教育和灌輸

其實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灌輸。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從“小白兔”與“大灰狼”之類的故事中被灌輸了好人、壞人的概念。

灌輸好與不好呢?灌輸好的理念,灌輸正能量的東西就是好的。比方說我們教孩子懂禮貌、講衛生、勤儉節約、團結同學、互相幫助等等,而灌輸的是歪理邪說就是壞的;灌輸的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齡能承受的知識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壞的。

談孩子的教育和灌輸

幼兒園引進的睿智情商教育,是新的辦學,教學理念,讓非智力的情商,處理問題的能力從小就深植在孩子的腦體系中,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的這種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不斷提升。

雖是灌輸,但老師帶孩子,就像做遊戲一樣,孩子願意接受。於教於樂,在玩耍中學到了成長中必備的本領。

灌輸本身並無好壞之分,而是灌輸背後的目的及其所包含的內容決定了我們對好和壞的判斷。

不好的為"灌輸”,而好的則為"教育”。

我們人有七情六慾,孩子這麼小,你不能死搬硬套的傳授給他這些東西,他會被你弄糊塗掉的。你得漸進式的,把生活中常見的高興,生氣,驚呀,傷心這些情緒告訴孩子,讓孩子能熟練的識別這四種情緒。然後再引導孩子怎樣控制這四種情緒。

現在的教育真是太多的灌輸,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就會有這樣和那樣的灌輸接踵而至。

幼兒園有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施以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個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有些本該到一年級才得以施教的知識,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接不接受得了,就在幼兒園開始教孩子了,有些教師真的是太過於急功近利。

但話說回來,比如說拼音字母,幼兒園大班不教,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就會跟不上,有些灌輸實屬無奈,也能理解。

話嘮遠啦,我們再繞回來,這是園方的灌輸。

到了放暑假,家長的灌輸就更是五花八門了。

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接不接受得了,強欽牛頭飲水。

談孩子的教育和灌輸

我們這裡說的不是拒絕所有灌輸,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無非就是灌輸,但要看你怎樣灌輸和灌輸什麼了。

暑期的各種興趣班特別多,家長的急功近利就會使家長帶著孩子趕這個趟。有些家長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硬把孩子拉扯進孩子根本不喜歡的那個興趣班,在我看來這就是"灌輸”了。

培養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培養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自信,遠比硬塞給孩子又是走過場的所謂的興趣班強。

被動的學,是一種強加的學,孩子會感到,索然無味,一點興趣沒有,學也是白學。孩子不喜歡呆板的公式和定律,他們要的是,一種期待和心靈花開。

談孩子的教育和灌輸

別把孩子不願意接受的,灌輸給他。

有沒有一種灌輸是受益一生的?

幼兒園到小學這段路,孩子需要的是有利於三觀,性格形成的自信心、獨立性、抗挫性、辯別力、好習慣的養成。

這些由諸多因素合成的品質,若能形成,必終將受益一生。

同樣是灌輸,我們就灌輸一些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吧 !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