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碎語:不建議在高一學年結束前就確定選考科目組合

闲言碎语:不建议在高一学年结束前就确定选考科目组合

不建議在高一學年結束前就確定選考科目組合

文|孟繁偉

遼寧省從2018年秋季開始施行新的高考方案,即“3+模式”。新高考大的方向已經確定了,但詳細方案還在等待之中。

有些人急於想知道方案的細節是什麼?簡單說要的就是高校的招生計劃,這樣可以根據招生計劃來決定學生選什麼組合學校開什麼課程。其實這樣的想法大可不必,原因是按照新高考方案高一的學生是不能有文理分科的,我認為這個做法有道理。原因如下,1新高考宗旨之一是不搞過去那種文理分科學習,2是高一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學科學習潛質在哪裡,3是各門學科知識間有其內在的邏輯聯繫,所以不建議高一學生過早的把自己的學科組合定下來。

有人認為按照目前招生實情,不同學校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對有些學校早定組合能夠減輕學習的學習負擔,所以要區別對待。這樣的說法似乎有道理,仔細想來這個觀點值得商榷。不同學校學生學習能力不同這是實情,但是僅僅靠減少學習科目是不能做到減輕負擔的,也有人認為不選考的科目可以降低教學難度,這樣就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要認同這個說法之前必須明確學生負擔來自哪裡?學生學業負擔重與科目多少沒有關係,與自己未來想升入何種層次高校有關係。假如全國排名前10高校高考就考兩科,考生的學業負擔就不重了嗎?其實不然。學校要根據在校生學習能力的情況進行教學,這也是國家一直倡導的國家教材校本化的意義所在。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操作中卻不是這樣的,面對目前的高考情況,一線老師教學也確實難以把握,更何況還經常受到很多外來因素的干擾。

鑑於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建議高一學生及家長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明確自己學科興趣和學科學習能力。這個事兒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不容易把握。不能僅僅憑藉一兩次的考試分數就斷定自己的學科興趣與學習潛質。一是考試命題的水平如何不知道,二是自己在該學科上學習潛質不可能通過一兩次試卷分數就能檢測出來,三是某次考試分數低與多種因素有關,很可能是因為其它學科相關知識短板所造成的。

其次要明確未來的職業定位。目前的現狀是大部分學生只想著學業而沒有想著職業,學生之所以這樣與很多因素有關係,有文化原因也有歷史原因。例如在計劃經濟時代,個人的職業選擇根本就不用考慮,基本上是生下來就定了。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個人的擇業既要考慮市場上職業需求也要結合自己能力所長,從理論上講能充分實現個人的能力價值。高中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時期,這個時候既要充分認識自己又要多方面瞭解外面的世界,這樣才能給自己選好未來從業之路,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學校和家庭提供指導與幫助。現在看來兩耳不聞窗外事是不行了,必須把書讀好還要了解社會。

最後還要清楚高校招生計劃。因為各地高考改革不是同步進行,高校要根據各地不同的考試方案結合自己的辦學情況下達招生計劃。就是將來全國各地都進入了新高考以後,高校也要根據辦學情況和市場的需求而調整招生計劃。每個方案的出臺前都要進行充分調研與論證,所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說的直白點就是每個學生及家長都想考個好點的大學,然後找個好點的工作未來過上幸福的生活。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努力把自己變得比別人更優秀。這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多地努力,因此說想輕輕鬆鬆就上個好大學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很符合天理,即天道酬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