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理解和田玉的

怎麼樣理解和田玉的

近年來,隨著商家對和田玉和籽料的大肆炒作,和田籽玉價格一路上揚,很多入門玩家非和田籽兒不玩,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走入誤區,高價收購了一堆石子兒,卻沒有一件可以拿出來鑑賞的玉雕工藝品。為此,本文具體分析一下什麼是“和田玉”,現在市場上的“和田玉”都是哪些玉料,我們應該怎樣玩玉? 從寶石學的角度來看,當其質量達到了和田玉分級分類公認的一般通用要求時,各地的軟玉不必也不允許單獨分類命名,可以與且末、若羌、喀什、葉城等地的玉石一樣,列入和田玉的範疇。依據GB/T—16552有關“產地不參與定名”的規則,在做具體玉石產品鑑定時由於產地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也不區分產地。由於我國傳統珠寶行業習慣用產地來命名一些珠寶玉石品種,其中如“和田玉”從古代沿用至今已被廣泛接受,進而演變成為天然玉石的品種名稱,因此2003年的新版國家標準中規定這些由產地演變而來的玉石品種名稱已不再具有產地含義(原文)。

怎麼樣理解和田玉的

簡單的說,就是使用“和田玉”這一名稱與產地無關。此項規則也符合寶玉石鑑定和貿易的國際規則和慣例:國際珠寶首飾聯合會《CIBJO 寶石手冊》中實用規則:第一條 總則(b)項:在商業文件中不應指示原產地。第二條實驗鑑定報告(a)項:鑑定報告對寶玉石應僅做以下說明:材料分類、專業詞彙中的商業名稱、顏色、尺寸、重量、形狀;(b)項:內含物質顏色深淺不必說明;(c)項:寶石的原產地不必說明。(原文)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寶玉石鑑定檢測機構均嚴格遵守這一規則。 在條件落後的古代,人們在河流中採拾“仔玉”,而在技術先進,經濟發達的當代,仔玉的產量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據統計,目前仔玉產量不足和田玉總產量的百分之五。隨著許多新產地礦山的發現和開發,和田地區早已不再是和田玉的主產區。例如且末縣已成為青白玉的主要產區,(且末縣屬巴州地區),在烏恰會上且末縣打出了這樣的標語:“天下美玉出和田,和田美玉在且末”。1997年若羌又產出一批優質白玉,成為又一白玉新產區。來自不同產地源源不斷的原料供應、保證了和田玉幾千年對中華古老的玉石文化的巨大貢獻。

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對和田玉給予了明確的科學

涵義:它是指分佈於中國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包括古代所稱呼的崑崙山),主要由鎂質大理岩與中酸性岩漿岩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及部分超基性岩經變質作用形成的軟玉,包括了以白玉為代表的多種軟玉系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田玉》標準規定:和田玉係指產於新疆境內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隱晶透閃石為主的玉石。

可見國家標準中的和田玉,實際是按地質特點而不是按行政區劃來定義的:阿爾金山距離和田早已是幾百公里之外,而且很長一段進入青海,是新疆和青海兩地的南北邊界,而崑崙山更是從中亞的帕米爾高原橫跨新疆深入青海,其支脈甚至達到四川北部地區。雖然定義中還有“新疆境內”的地域限制,但是對於同樣的礦務成分來說,基本沒有什麼意義:同樣是阿爾金山一個礦坑的玉石,質量完全一樣,難道僅僅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北邊新疆境內的就叫“和田玉”,南邊青海境內的就不能是“和田玉”?何況阿爾金山本身也跟和田不搭界!所以對和田玉的判斷,只能按玉質而不是地域來劃分,其實即使是和田地區的“和田玉”,也是來自玉龍喀什和喀喇喀什兩條玉河中的籽料或者附近的山料,而這兩條玉河本身就是發源於崑崙山中,經過長距離盤繞匯聚到和田,形成和田河,其中的籽料自然也是崑崙山上的山料崩潰後被河水衝擊磨礪而成,而山料更是來自崑崙山脈,所以和田玉本身也是出自崑崙,所以自古有“玉出崑崙”之說,這也就是市場上在和田玉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青海料、俄料被納入“和田玉”市場而價格飛漲的原因。

由此可見,今天的“和田玉”已經徹底擺脫了狹隘的地域概念,成為一個玉種的代名詞走向市場。其實從和田玉的定義中涵蓋的地域範圍——崑崙山和阿爾今山一帶,就已經包括了新疆和青海的廣大地區,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和田,雖然和田是最先發現美玉的地方,但隨著和田當地玉石資源的日益枯竭和產量的減少,同時其他地區新的玉石資源日益開發,大家最好還是把眼光放在關鍵的玉質而非產地上為好。

或許有人會說,不同的產地,意味著不同的價格,而實際上,近年優質的俄料價格基本與同樣檔次的和田玉價格持平,因為面對同樣白潤細膩的料子,顧客不會因為你說哪個是和田玉就多花數倍的價格,如果價格上有差別,那也是因為大家看到了比較“透水”青海料、或者比較“僵”的俄料,而不是高檔的青海料河俄料,這也最終驗證了玉質才是第一位的真理。

當然不是真的找不到和田料了,而是找不到優質的和田玉。雖然勘測數據顯示和田玉還有很大的儲藏量,但是經過數千年的採挖,籽料的產量已經越來越少,玉河上包括機械化採挖的年產量不過10噸左右,手工揀拾的年產不過300公斤上下,而山料常年在崑崙雪線以上,交通不便,採挖困難,每年產量也不到300噸,即使在這些採挖到的和田玉里面,還有大量的劣質玉石不能作為珠寶首飾出售,而是因為其強大的韌性和穩定的化學性質,作為工業模具用料。能上市作為珠寶使用的和田玉,大量的還都是青玉、雜玉,這中間甚至連優質純淨的青白玉、青玉都很難得,大部分還多是有各種瑕疵的雜玉,能算得上白玉的也不過是總量的10%,優質白玉就更少了,至於真正的和田羊脂玉更是鳳毛麟角。而低檔的和田玉還不如高檔的俄料、青海料值錢,所以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商業上大量出售青海料、俄料,只有在真正的玩家之間,才會區分什麼是和田玉、青海料、俄料,真正優質的和田白籽,每克最少也是 500元以上了,這意味著一個不大的玉墜,就是幾萬,還不算雕工。

由於和田玉礦床都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峻嶺之上,交通極為不便,所有開採設備及生活用品全靠馬隊馱運,加之空氣稀薄,每年只有5個月的工作期,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目前新疆全年和田玉山料產量約在280噸左右,青白玉佔75%,白玉佔10%,其他色種佔15%。由於交通困難大型機械設備無法使用,目前還不能大規模開採。

在近期內產量不會有大的提高。和田玉籽玉主要產在河流中,被稱為外生礦床。按成因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坡積形,及國外稱的崩積礦床,是原生玉礦經風化崩解而搬運到山坡形成礦床。二是衝洪積型,是原生玉礦經流水的沖蝕和搬運,沉積在河床、河灘古河床的礦床,這是最主要的類型。在河流上游地區,因搬運距離短,玉石有一定稜角,稱為山流水玉。在中下游地區因搬運距離長,玉石稜角已磨光成卵石,成為籽玉。三是冰磧型,是原生玉礦經冰川刨蝕搬運形成的礦床,在原生礦的地區一般都有外生玉礦,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許多河流中都有這些外生玉礦。目前新疆的和田玉籽玉主要在和田地區的玉龍喀什河和卡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意為白玉河,以產白玉著名。卡拉喀什河意為墨玉河,以產墨玉和青玉著名。另外,在葉城縣的葉爾羌河。且末縣的車爾臣河也是古代產玉的河流,主要出產青白玉、碧玉。

籽玉的採撈在每年的洪水期後。採玉者沿著河床一字排開,長逾百公里,採玉工有數千人,有用機械挖掘的,有用鎬釺、鐵鍬原始方法挖掘的,如大海尋針一般,一尺一尺的在河床卵石中尋找。開採條件雖比開採山料優越,但產量卻甚微。很多采撈者辛苦數月一無所獲。如採撈到三、五個籽玉者,不論大小如獲至寶,必將做一番小慶典。因此一塊完美的上乘和田玉籽玉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那麼市場上為什麼又能見到似乎堆積如山,隨手就是一大把的和田籽兒呢?其實大家仔細看看就知道,這裡大多是冒充籽料的滾料。也就是把和田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羅斯料、岫玉料的碎料或者下腳料小塊,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後再染假皮冒充。造假者甚至把大塊山料開成小料磨光。即使有不少是真正的和田籽兒,也大都是帶有很大石性的雜料,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另外,還有很多是從新疆境內崑崙山中其他河流採集到的籽料……

我們平常所謂的“青海”料、“和田”料,一般來說,是從行政區劃來區別的,沒有考慮地質或者寶石學上的意義,假設阿爾金山同一個礦脈,如果按地名區分,那麼位於新疆的,叫新疆玉,位於青海的,就叫青海玉,如果哪天青海省把崑崙山划過來,那和田玉豈不都成了青海玉?至於“俄料”,更是行政區劃變動的結果,因為早先這些出“俄料”的地方也屬於中國,跟和田玉是一個“龍脈”!所以從寶石學上來看,硬性區別“青海料”、“俄料”、“和田料”倒不如認真區別每個不同的礦坑或者產地的玉質構造特色,認真研究每塊玉石的特徵,因為即使“真正的和田玉”,彼此之間也大不相同。就拿高檔的白玉來說,一般青海高白料的特點是比較透,多帶水線,俄料高白料的特點是水頭少,發膩,或者說發僵,白度經常超過和田白玉,而優質的和田玉是油潤如脂,這是其他白玉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在和田也有較透、帶水線的高檔白玉,比如某老闆在和田得到一塊上好的山料白玉,就是因為比較透,所以不敢輕易解開,怕被人當作青海料,而真正優質的青海料中,也有油潤如脂、不帶水線的佳品,俄料中的上品,更是經常超過青海料、甚至超過很多和田料而受到市場的歡迎。 舉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例子吧。

一般人對顏色的區分儘管詳細,但是很多顏色卻叫不上名字,於是為了交流,給這些顏色起了很多大家一聽就能大致瞭解的名稱,比如藍色,就分為天藍、海藍、湖藍……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天藍是那種純純的藍,海藍要略微深一些,湖藍就淺些……可是到底深多少算海藍,淺多少算湖藍,那就眾說紛紜了。所以在平面設計上,對顏色有詳細的數字規定,比如RGB或者CMYK,在這樣的標準下,什麼天藍、海藍、湖藍都沒有了意義,準確的說法是RGB各自的數值,這才是科學的定義方法。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回頭再看所謂的“和田玉”,就知道其本質不過是一類礦物成分的組合而已,凡是符合這類組合和結構的,就都是一類物質,我們按照傳統習慣,把這類物質稱為“和田玉”,儘管現在或者以後,和田地區或許再也不產玉了,再或者,忽然在廈門甚至海南發現了同類物質,他們也仍然是“和田玉”,或者叫做廈門和田玉,海南和田玉!

因此,我們在收藏玉器的時候,大可不必為其出產的地區耿耿於懷,併為此屢屢上當,而應該把精力放在每件玉器的具體特徵分析上,比如達到羊脂級別的,不管它是否真的來自和田(現在和田的羊脂玉已經很難找到了,尤其是羊脂玉籽兒),只要符合一定標準,那就是羊脂玉,國家鑑定結果,也只能是羊脂玉。然後再看雕刻工藝,只要喜歡就可以收藏了。如果非得追究是否真的和田玉,那你很可能用很高的價格,收到一堆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鵝料”——鵝卵石,而且沒有任何權威鑑定機構會給你證明這是“真正的和田籽兒”!在我們的故宮博物院裡面的眾多玉器國寶裡,也有很多精美的玉器至今無法確定玉種和產地,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國寶的價值和地位,本來嘛,中國的玉文化精髓,更多是在玉質、色彩和創意雕工上而不是原石,更不是簡單的幾個礦石指標可以概括的,正如美麗的愛情,如果歸結為一系列的激素數值,並且規定達到某個指標的才是上等愛情,低於這個指標的就是低檔愛情,那還有什麼意思?!豈不知愛情的美麗,很多時候,恰恰在於朦朧和說不清!同樣,在現實審美觀念中,“天藍”這個顏色,絕對比RGB(20,20,230)更加美麗和富於幻想。

所以,我們在選購玉石的時候,只要看到這塊料或者籽兒不錯,就下手拿貨,甚至明白告訴老闆,別跟我提和田,更別提和田籽兒,我就要青海料,就要俄料,就要山料,只是從中挑選自己滿意的而已,結果反而會以很低的價格拿到真正的好貨,因為有用“青海料”或者“俄料”冒充“和田料”的,有用山料冒充籽料的,卻絕對不會用“和田料”冒充“青海料”或者“俄料”,也不會用籽料冒充山料,所以你如果想買“青海料”或者“俄料”或者山料,那基本上就是真的!比如大量的“俄料”糖色俏雕,“山料羊脂牌”、無論工還是料,都是精品,如果老闆告訴你這是“真正的和田籽兒”,甚至再編上一套故事或者來歷加以證明,那麼你就要花費幾萬甚至十幾萬,而如果不管產地,只要貨色好就行,或許幾千元就拿下了,至於是否“真正的和田”,鬼才知道!也許別人花費十幾萬拿的貨,跟你花費幾千元或者一兩萬元的貨色完全是一塊大石頭上的料呢!行家都知道:“籽料去了皮,神仙也難辨。”說明在玉質上,好的玉料不分山料和籽料,而好的山料裡面,又難以分辨俄料、和田料、青海料,所以最後的結果,也只能看玉質,不必追究產地和是否籽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