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大學,水平超越清華北大,遺憾卻只辦了8年就解散

中國最牛大學,水平超越清華北大,遺憾卻只辦了8年就解散

也許很少有人會記得在中國歷史上曾今有這麼一所大學,國難當頭,生死未卜,學子不忘讀書,教師不忘授學。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國家造就出一批批棟樑之才,影響中國教育的發展。

1937年創立,1946年解散。大師雲集,人才輩出。有教授300餘人先後任教,培養學生8000餘人。畢業生包括楊振寧、李振道、鄧稼先,趙九章、彭佩雲等響噹噹的人物。

影響中國歷史,辦了8年就解散。比清華北大還牛,這所大學就是西南聯大。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日軍規定:凡中國人出入北平城門,必須向日本人鞠躬,表示甘為日本人順民。有骨氣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羞憤難當,恨執政府之無能,嘆中華之前途渺茫,更無法忍受日本人慘無人道的羞辱和屠殺。清華教授陳寅恪的父親,著名詩人陳三立老先生絕食而亡。

北京大學正值暑假,也被日寇佔領。南開大學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日軍炮擊南開大學。百餘名日兵闖入南開,在校園內縱火焚燒。野蠻凌駕於文明之上,我們彷彿看到,圓明園的那一把罪惡的大火再次燃起來。

中國最牛大學,水平超越清華北大,遺憾卻只辦了8年就解散

國難當頭,敵兵壓境。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聯合大學校委會”,遷往長沙。1938年初,南京淪陷,武漢告急,戰爭威脅著長沙,聯合大學遷往昆明。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這是西南聯大的校歌。何其悲壯!何其鏗鏘!

西南聯大遷往雲南,終於安定下來。在彩雲之南這片土地上,師生同甘共苦開始了對於知識的撒播和探索。

國難當頭,民生凋敝,辦學條件可想而知。一開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甚至連上課的教室都沒有,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親自設計了西南聯大的校舍。在艱難困苦中,用土牆鐵皮搭起了校舍。

雲南地方,最多茶館,於是街坊茶肆,成為眾多學生樂得逍遙的好所在。楊振寧、黃昆、張守廉,當時被譽為“西南聯大三劍客”,每天在大街上高談闊論,讀書品茶。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兩彈元勳鄧稼先在北平讀中學,在一次日軍舉行的宴會上憤然撕毀日本國旗,逃亡西南,考入聯大。抗戰八年來,西南聯大先後有800多名學生投筆從戎,拋頭顱灑熱血,到戰場前線和鬼子拼刺刀。

反觀現在的大學生,泡妞K歌打遊戲,真的不是一般的墮落。混到畢業,只是為了一個飯碗,除此無他。

著名教育家,西南聯大校長的梅貽琦說:“所謂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乃由大師之謂也。”

中國最牛大學,水平超越清華北大,遺憾卻只辦了8年就解散

朱自清、陳寅恪、梁思成、金嶽霖、林徽因、聞一多、周培源、馮友蘭、沈從文、錢鍾書、華羅庚、朱光潛等學界泰斗、科學巨擘齊聚於此,力傳身教,以身作則,當今中國學術界,能與他們比肩者,能有幾人?

朱自清先生,自北平遷居昆明,窮困潦倒,不忘教書育人,身體每況愈下卻從未間斷;聞一多先生,每日苦心專研,連下樓散心的時間也省去,眾教授贈與“何方一下樓先生”的雅謂;吳大猷先生,每日乘馬車顛簸到校為學生講學,曾因路滑從車上摔下,摔成腦震盪堅持上課。

“對於真正地教師來說,最神聖的事情和職責莫過於上課了。”讀此使人涕下,而現今大學成名教授,能僥倖移駕三尺講臺,略開金口,身為麾下學子恐怕就要感恩戴德了。

今天的很多大學,講授多為紙上談兵,雖有設備機械,實驗大樓,多為裝門面充擺設而已。教授只要搞科研拿經費,講師只為發論文往上爬,絲毫沒有一點“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和擔當,面鑑先輩,豈不自愧!

中國最牛大學,水平超越清華北大,遺憾卻只辦了8年就解散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中國教育史上,西南聯大的深遠意義無可取代,而在中國之大學與學術、與教書育人漸行漸遠的今天,聯大的精神更是如晨鐘暮鼓,引起有識之士對當今教育的反思。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是錢學森老先生生前最後的疑問,也是他臨終的遺言。如此沉痛的質問,如此焦切的憂擔,後輩之人,雖滿面愧慚,卻也無從迴避。

我們何不擺脫對於制度的偏見,逃離對於世俗的憤慨,回過頭去看看,靜下心來想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一所以茅草屋為校舍,以泥瓦房為家園,以酒樓茶肆、廟宇僧堂為讀書求學之地的大學,如何在抗日戰爭的八年烽火中培養出一批批的優秀人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