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天台老城區杏莊路29號有一座古宅名慎德堂,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歷代為許姓人居住。杏莊,以杏莊庵得名,庵有巨杏。自從宋祥符五年(1012) 開始,多次引來綵鸞來集,鸞鳥羽毛五色,鳴發五音,人們認為是祥瑞之兆,就稱這裡為“集鸞勝地”了。據《許氏族譜》記載:“慎德堂,贈承德郎拱峰公創,在玉京坊口,項復宏為之記。”拱峰公即天台坡街許氏十八世祖許學慶(1554—1611),字邦壽,號拱峰。以子許鳴遠貴,贈揚州府通判,崇祀忠孝。

明嘉靖乙卯(1555)12月5日,倭寇侵入天台縣境,夜止宿於溪南。第二天倭寇從玉湖街到縣城焚掠,自西馬鋪橋起,由大街一帶直至縣衙前鋪都被燒燬,累及許氏宅居大小七十餘所。第二年的嘉靖丙辰(1556),為加強天台縣城防禦,縣令馮蘭主持修築城牆,由於許學慶家房屋地基正壓城牆而被迫遷徙。一天,祖父許南郭坐在庭院裡哀嘆到:“祖先的基業毀於兵火,今天不但沒有能力重建而又要遷徙,如何是好啊?”孩童的許學慶在一旁玩耍,突然走到祖父跟前鞠了個躬說:“只要有我們兒孫們在,大人不要憂愁!”祖父許南郭聽了深感欣慰,撫摸著許學慶的頭,感到振興祖業有希望了。

轉眼間許學慶到了舞象之年(15—20歲),外出求學,每天都記誦數千言。一天,許學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有個人帶著他四處環遊,遊意正濃,這個人突然拉著許學慶飛昇到了九霄雲上的天宮,天上到處是瓊樓金闕,光耀奪目。他們來到凌霄寶殿上,只見大殿上仙霧縹緲,神仙們站班列隊,莊嚴肅穆。年少的許學慶見此心生悸怕而哭了出來。忽然,一個身穿朱衣的神仙上前宣旨到:“姑且把他推墮下界,以待後人!”於是金甲神把許學慶架出殿外一推,感覺彷彿墜落萬仞高山一般而驚醒了。自此,許學慶中斷了科舉考試之路,改習白圭之術經商了。然而許學慶天性孝友,喜歡閱讀古今忠孝節義的故事,常常手不釋卷,其善良仁厚之心日益更著。

明萬曆丙子(1576)除夕那天,蘭溪人諸葛雲來天台賣鞋。到許學慶家賣了幾雙鞋子,諸葛雲卻不慎一包二十餘兩銀錢掉落在桌子下而沒有察覺。諸葛雲來開後,當晚就投宿在天台縣城的一家旅店裡。第二天正月初一,許學慶早早起來打掃而撿到了一個錢袋,於是他把錢袋放置在神龕下。想來丟失錢包的人肯定焦急萬分,許學慶便出門到西大街上等候別人來尋找。不一會兒,大街的旅店門前圍了很多人,還傳出爭吵之聲。許學慶走過前去一看,竟然是賣鞋的諸葛雲拉住旅店老闆在爭吵。諸葛雲對眾人說:“我大半生到處賣鞋,就湊足了二十餘兩銀錢,本想著春節過後回家置些產業。沒想到……肯定是因為我昨天晚上喝了點酒,店主趁我喝醉偷了我的錢包。”諸葛雲執意拖住旅店老闆要去告官。旅店老闆呼天喊地說是冤枉。此時,許學慶連忙走過去說道:“沒有證據,不要冤枉他人。”分開了他們,詢問了諸葛雲錢包丟失的情況和錢包的樣式,確定就是家裡撿到的錢袋。許學慶從家裡神龕下拿來錢包還給他,諸葛雲一看正是自己那個錢袋,封緘如故,沒有缺少銀兩。諸葛雲連連稱謝,還要分一半作為酬答,許學慶笑而不受。當時圍觀的人很多,無不稱讚這個年輕人拾金不昧。舅父陳鏊還專門寫了一篇《還金記》以記其事;饒州府通判徐洌作《還金歌》以贈,其中有“沉冤洗雪屈者伸,鑑觀於赫應有神。勿謂天道無常親,以善迎之若比鄰。”的詩句;太倉州學正餘諵在《席上賡徐誥峰許子還金歌》中也有詩句“問君何為不受金,只緣神目光如電。白鏹入眼等浮雲,熱血滿腔傾一片。”還有當時鄞縣人傅邦興以榨油賣油為生,先後向許學慶家借貸二百兩,子死不能償還,許學慶當面焚其借據,這樣的善舉不一而足。

由於許學慶兄弟三人善於經商,家庭逐漸殷實,而許氏家族重視文化教育也是由來已久。其始祖許仁遷居天台,就在城南的墨湖上建金波亭教授終老。祖父許南郭為教育許氏子弟而建起了“迎文樓”,後來因修築城牆被迫遷至烏臺門西樓。隨著許氏子弟求學的增多,逐漸顯得狹小。於是許學慶出資在廣濟門外的始豐溪畔建起一樓名“玉文館”,大門還鐫刻一對聯“雲蒸山蘊玉,風動水成文”頗有意味。同城的張文鬱既與許氏是姻親曾經也做過許氏的學生,來此教授,玉文館漸漸成了許氏子弟聚集學習和教育的場所。後來許學慶三個兒子學業大進,長子許鳴達,例貢生,候選鴻臚寺序班,是張文鬱的得意門生;次子許鳴遠,選貢生,官曆揚州通判、淮安河務同知等職;三子許鳴逵,太學生,鴻臚寺序班,轉署丞。

杏莊歷來都是許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杏莊庵的古杏樹依舊是年年枝頭開滿著五色杏花,煞是好看。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的一個春天,古杏樹開滿著五色花朵又一次招來了綵鸞來集,繼續為杏莊增添著祥瑞。到了明萬曆年間後,年過不惑之年的許學慶決定在這集鸞福地建造一座新的宅院。明萬曆辛丑年(1601)的春天,許學慶在杏莊的新宅竣工了。父以子貴,還特意在大門前讓石匠打製了一對旗杆石,插上“許”字旗,以示榮耀。新宅取名“慎德堂”,堂廡塽塏,美輪美奐,前來道賀的人們登堂觀賞無不稱善。進士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臨海人項復宏撰寫《慎德堂記》以贈,其中寫到:“真則慎,不慎則不真;慎則德,不慎則不德,真心其可勿存乎?是故不妄視聽,耳目之慎也。不妄言動,身口之慎也。恭敬敏恪,勤謹和緩,持己與人應事酬物之慎也。無巨無細,無微無顯,無久無暫,悉操之以慎……”許學慶建造慎德堂的同時也寄託著對子孫的期望。

明萬曆乙巳(1605)夏天的一個夜晚,有幾個盜賊闖入慎德堂盜竊。盜賊們來到正廳,感覺燈火異常閃耀,突然神兵天降環列大廳上下,盜賊們見此驚恐萬分,只偷拿了幾件衣物就急忙退出了慎德堂,逃出天台城外躲進深山之中。盜賊們因為驚恐在山裡迷了路,當晚只能夜宿一處山谷中。晚上,強盜們做了同一個夢,夢見一個頭戴高帽的老者對他們說:“你們竟敢侵犯積德的人家,都無生機了!”第二天凌晨,盜賊們竟然躺在大路邊,還在迷迷糊糊之中就被巡邏的捕快抓獲了。當講出這件事情時,眾人都驚詫不已。有人對許學慶建議說,盜劫案件很難最終了結的,不如使個計謀讓盜賊們死於牢獄中,也算是得到應有的懲罰。許學慶聽了驚愕不已,說:“他們自然是觸犯了國法,我不能救。如果要這樣想,他們就不是死於國法而是死於我的心。我生平不做昧心事,何況要去奪人性命啊!”

許學慶一生先後親手建造了和遠堂、萼明樓、慎德堂,完成了祖父振興家業的心願。明萬曆辛亥(1611年)十月二十日夜晚,許學慶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張文鬱作詩哀輓道:

公攜春向小春歸,華頂峰頭落少微。

地下指天逢祖面,心中留法衍生機。

仙源鶴戾三更月,佛隴猿啼五桂扉。

我對公郎公笑去,慰公鸞綵鳳章飛。

明崇禎十三年(1640)八月,朝廷頒下聖旨以示褒獎,追贈許學慶夫婦,贈許學慶承德郎直隸揚州府通判,夫人為安人。許學慶崇祀天台忠孝祠,事蹟入載《天台縣志·孝義》。許學慶一生存心仁厚善良,以“不敢忘祖宗以欺天,不忍忘子孫以欺人。”為座右銘。為後世樹立了道德的榜樣,也給子孫留下良好的家風家訓。

如今,許學慶子孫繁衍昌盛,分徙各地,慎德堂儼然已成為許氏的一大祖屋。經歷過四百多年的風雨,不知什麼時候,慎德堂的大門和旗杆石也倒塌了,人們便漸漸忘卻了杏莊的這一古宅。今天,慎德堂已經在徵遷改造拆除,這裡曾經的輝煌和往事也只能留在歷史的記憶深處。

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杏莊尋古:尋一座古宅,說一段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